公路隧道洞口位置选择

2014-04-07 11:25魏平宽
山西建筑 2014年23期
关键词:进洞山体洞口

魏平宽

(山西省公路局,山西太原 030006)

近年来,交通事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公路已经通向大山深处,隧道由于能缩短线路、改善线形,避免对山体的大开大挖,保护环境,在山岭公路建设中出现的越来越多。洞口是洞身和洞外衔接的最主要的部分,作为进出隧道的咽喉和施工的主要通道,范围较小,移动面窄,有关工程集中,且常在路线转换方向的附近,因此在隧道定线时,若不充分注意,仅照顾了洞身的位置条件,而忽视了洞口位置的选择和对洞外有关工作的处理,将对隧道的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在隧道线路设计中,洞口位置的选择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就隧道设计中如何选择洞口位置进行了探讨。

1)洞口位置尽可能设在山体稳定、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并坚持“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洞口是洞身和外界衔接的重要通道,位置极其特殊,这就决定了洞口位置选择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洞口施工的难度。洞口位置选择的好,不但能够降低洞口进洞的难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保证隧道进洞的安全。一般来讲,洞口段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破碎,岩体完整程度较差,节理、裂隙、层面较多,结构松散、碎裂,岩石坚硬程度也随之降低,多以风化岩为主,这些因素往往会诱发崩塌,甚至会导致滑坡。因此洞口的最佳位置是设在山体稳定、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避开滑坡、崩塌等不良地段。但往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洞口位置选择不但要考虑洞外边、仰坡的稳定性,而且还要结合洞外相关工程和施工难易程度,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而定,避免为了迁就选择地质条件好的洞口位置,而不考虑整个洞身的围岩状况,造成整个洞身穿越的地层,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围岩级别较差,施工困难,危及施工和运营安全,需要通过提高支护参数等级,加强支护,增加投资来保证施工和运营的安全。而“早进洞,晚出洞”是隧道施工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原则,既隧道宜长不宜短。适当延长洞口隧道明洞的长度,可以避免大开大挖造成的弃方增加和植被破坏,保护原有的地表形态,保证洞口山体不受扰动,这样,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洞口段围岩的稳定性,减少了对边、仰坡防护和加固,符合对围岩“少扰动”的原则,也符合环保的理念,保证了隧道进洞的安全。

2)洞口的中线宜与地形等高线正交或接近正交。隧道进洞是正交方式、斜交方式还是以平行方式与坡面交叉,也是在洞口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进洞时,隧道洞口的中线与等高线交叉角度过小,开挖后增加了不同层理岩体的临空面,使过多的不同岩性、不同岩石强度的围岩暴露在外,这对判定围岩的级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各类不同围岩的变形和松弛程度不一样,自稳性能差异也比较大,有的变形小,松弛范围小,有的变形大,松弛范围大,增加了准确划分围岩级别的难度。与此同时,设计人员也不容易在设计中选择合理的设计参数,要么偏保守,设计过于豪华,不能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强度和自稳性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么考虑不足,对围岩的强度和自稳性能过于乐观,支护参数选择偏弱,支护强度不够,为安全施工带来了困难,施工中围岩分级变化也在所难免,对工程投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同岩性、不同岩石强度的围岩裸露在外,对围岩扰动大,与少扰动围岩的思想背道而驰,并且不同层理岩体因覆盖层薄厚和临空面大小不同,岩石强度的不同和岩石自稳性能的差异,容易造成洞口偏压,原有的山体平衡遭到破坏,需要清理洞口上方及侧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植被和山坡危石,按照设计的边坡坡率刷坡,刷坡高度将可能达到十来米、几十米,甚至更高,增加了弃方和弃方运输成本,也为洞顶上的仰坡增加了防护工程量和防护难度。洞口上部岩层如果是顺层走向,不同岩性接触面的摩擦状况不同,摩擦系数也不同,洞口上部土体由于开挖产生临空面,缺少了支撑,很容易在摩擦系数小的层面出现问题,诱发山体滑坡,或滑动趋势有加大的倾向,需要先对山体滑坡进行加固处治,保证山体的稳定,才能进洞。滑坡在工程建设中的处治本来就很麻烦、复杂,既费钱又费事,处治不彻底,山体随时有可能沿着滑动面滑动,进洞安全难以保证,难度可想而知。进洞施工时,难免要开挖、放炮产生振动,即便洞顶的滑坡处治很彻底,振动给滑坡带来的影响也很大,贸然进洞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洞口段围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扰动,围岩的松动范围因为偏压而将不断扩大,自稳性能也随之下降,严重影响施工安全。而如果隧道中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隧道穿越较长区段内较薄的单边覆盖层,更容易造成偏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3)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且洞口高程应在洪水位以上。一般来讲,垭口沟谷在地质构造上是最薄弱的一环,节理发育,常会遇到断层、褶皱、冲击土等松散地质,地质构造大多较为软弱、破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常常是问题最多、病害最多、施工最困难的地方。洞口段路堑一旦开挖,山体原有的平衡体系被打破,洞口段边坡、仰坡因开挖暴露在外的临空面失去支撑,难以维持原有平衡,山体有垮塌、滑塌的趋势,严重影响着进洞安全,也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需要对边坡、仰坡进行加固处理,才能进洞,增加了施工处治费用,提高了工程造价。而洞口段围岩较差,岩体破碎、松散,节理、构造发育,围岩自稳性能差,需要通过采用管棚、超前锚杆等手段,并进行注浆,通过外界加固手段,来提高围岩的整体强度,这样一来,洞口处治费用就太高,不太经济、合理,加大了进洞的难度和施工风险。

沟谷和山凹,地势较低、地层松软,植被茂密,存在大量无序排列的孔隙与裂隙,地表水会沿着孔隙、裂隙渗入到岩体中,水的存在对岩体的变形失稳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岩体软化,尤其使软弱结构面产生软化、泥化,降低其原有的强度,围岩自稳性也随着强度的降低而降低,开挖后施工困难,需要及时对围岩进行加固,否则难以进洞,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延长了施工工期,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合理。洞口开挖,山体稳定平衡被打破,孔隙水、裂隙水在不同岩体接触面上起到了润滑作用,更容易引起塌方,甚至不能进洞,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对于雨水充沛的地方来说,沟谷和山凹常常是聚水、汇水之处。水的出现,为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必须对水患进行“截水、排水、堵水和防水”处理,从而增加了隧道的整体造价。水给隧道带来的另外一个致命影响是洞口段衬砌混凝土开裂、钢筋锈蚀等问题,这不但大大降低了隧道的使用寿命,而且危害公路的运营安全,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使隧道失去使用价值,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洞口高程应在计算洪水位以上至少0.5 m,一方面是避免洪水倒灌,淹没隧道中行使的车辆,造成重大伤亡和事故;另外一方面,隧道中的消防、监控、照明系统都在衬砌中预埋着各种管线,洪水进洞后造成上述系统短路,且不说维修困难,行车安全都难以保证;第三,洪水进洞后,隧道的拱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很容易造成失稳,严重影响着隧道的结构安全。

4)洞口位置应结合洞外边坡、仰坡开挖高度、弃渣、施工场地及地物等因素综合考虑。公路隧道一般修建在大山深处,地势陡峭、狭窄,隧道边坡、仰坡的开挖过高,山体开挖面将暴露过多,对山体的扰动也将增大,容易出现塌方,增加了进洞施工的难度,需要对边坡、仰坡和洞口段围岩进行必要的加固处治,才能安全进洞。隧道施工由不同工种、多个工序衔接而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多工序需要在洞外进行,需要一定的场地,用来堆放施工材料、材料加工、停放施工机械、安排施工人员生产生活。隧道开挖带来的震动,将会影响洞口附近的地上和地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需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而隧道施工不可避免的要有弃渣,尤其是长大隧道的弃渣数量巨大,洞口位置的选择不但影响着弃渣运距长短,而且影响着工程造价和施工效益。

洞口虽然在隧道施工建设中占的比重很小,但其特殊性对隧道建设的影响很大。洞口位置的选择需要考虑地质、地形、地物、施工、环境等多个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因此要求我们隧道工程技术人员从项目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经济、工程施工难易程度,合理选择确定洞口位置。

[1]JTG/T D70-2010,公路隧道设计细则[S].

[2]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进洞山体洞口
勇气掉进洞里了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勇气掉进洞里了
小球进洞了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零开挖进洞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