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率的测定与分析

2014-04-08 01:53马铭杰刘培培张冬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十一五科技进步贡献率

马铭杰,刘培培,薛 龙,张冬平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 02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9 319.8亿元,增长了将近70倍;但是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进程加速,导致土地等资源减少,在部分生产要素投入缩减的压力下,要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就必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由依靠投入增加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农业科技进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农业科学的科技进步,即硬技术的进步.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除了包括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的全部内容外,还包括农业管理水平、决策水平与智力水平等软技术的进步.本研究在分析中采用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关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被广泛采用的方法.目前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主要有:索洛余值法,前沿生产函数法,C-D函数法等.朱希刚[1]最早使用索洛余值法对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且测算中国“九五”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索洛余值法是C-D函数的微分表达式,其公式简洁明了,计算方便,曾引起人们对科技进步作用的极大关注.索洛余值法将物质费用、劳动力和耕地的产出弹性分别设为固定的0.55,0.20和0.25,因此,不少学者对索洛余值有着不同的认识,因为各投入量弹性系数的确定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方法,因而在实际测算工作中,会产生多种测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最终的确定难免有人为因素的作用.顾焕章等[2]用前沿生产函数对中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认为前沿生产函数是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好的方法之一,但是这种方法后来更多的被用来测算技术效率.蒋和平等[3]通过测定1995—1999年中国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得出1995—1999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7%.在样本足够大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直接测定各种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测定结果也比较准确.本研究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河南省“十一五”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率进行测算,从而找出在此期间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模型及方法

C-D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共同探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时创造的生产函数,是在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上作出的改进,引入了技术资源这一因素.C-D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AKαLβMγeδt

(1)

式中:Y为农业生产总值;K,L,M分别为相对应的物质费用、劳动力及耕地面积;A表示初始技术水平;t为时间变量;α,β,γ分别是物质费用、劳动力及耕地面积的投入产出弹性系数均为待估参数;δ是科技进步率.

为了估算α,β,γ,对模型(1)两边取对数:

lnY=lnA+αlnK+βlnL+γlnM+δt

(2)

两边对t求导数:

(3)

当以年份数据计算时,可取dt=1,且把dY改写为ΔY,可得到:

δ=ΔY/Y-αΔK/K-βΔL/L-γΔM/M

(4)

式中:Δ表示各个要素的增长量,而ΔY/Y,ΔK/K,ΔL/L,ΔM/M则表示农业产出、物质费用、劳动力及耕地面积的年增长率.因此,δ就是科技进步率.

2 数据描述及模型估计

2.1数据描述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本模型运用面板数据,选取了2006—2010年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数据,数据来源于《2011年河南统计年鉴》[5].

农业总产值(Y).为了消除时间因素的影响,农业总产值以2005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物质费用(K).以农、林、牧、渔的固定资产投资代表农业投入的物质费用.同样,为了消除时间因素的影响,农业总产值以2005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对物质费用按以下公式进行调整: 某年不变价物质费用=[该年当年价物质消耗/该年当年价农业总产值]×该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耕地面积(M)及劳动力(L).以播种面积代表耕地面积,以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口代表农业劳动力人口.时间变量t的取值:t2006=2006,t2007=2007,t2008=2008,t2009=2009,t2010=2010.

2.2模型估计

数据的F检验,由于面板数据模型分为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含有个体影响的变系数模型3种类型,要判定模型属于哪种情况,需用F检验进行判定.根据判定原则[4]: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的截距项与斜率项都相等,截面个体之间差异不大,无需设定2者变化的模型形式;变截距模型中截距个体差异较大,斜率项无明显差异;含有个体影响的变系数模型除了个体影响外,截面上还存在变化的经济结构.研究面板数据的第一步是检验被解释变量y的参数是否在所有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都是常数,即检验所研究的问题属于上述3种情况的哪一种,以确定模型的形式.首先设定模型:

Yit=α+Xitβ+μ(i=1,…,n;t=1,…,T)

(5)

F检验主要检验2个假设:

假设1:H1:Yit=αi+Xitβ+μ

假设2:H2:Yit=α+Xitβ+μ

检验H1的F统计量为:

(6)

检验H2的F统计量为:

(7)

式中:S1,S2,S3分别为上述3种情况的残差平方和;n表示截面样本数量;K表示解释变量个数;T表示年份.经计算得,F1和F2分别为9.86,12.3,远远大于其临界值,因此,拒绝H1,H2.本研究选择斜率和截距项都变化的模型,运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作出估计,即可得到α,β,γ的值以及农业科技进步率δ,如表1所示.

同时,得到lnY=-500.41+0.119lnK+

(-6.14) (1.47)

0.078lnL+0.664lnM+0.027 9t

(8)

(1.38) (2.58) (6.13)

R2=0.995,D.W=2.11

表1 模型估计结果及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从整体来看,R2的值为0.995,调整过的R2值也达到0.993的水平,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能够有效的反映变量间关系.DW值为2.11,落入无自相关区域,因此可判定该模型变量不存在自相关性,说明模型建立有效.

由表1可知,lnL的系数β值除驻马店市外,其余均为负值,即各市每增加1%的劳动力会导致其农业生产总值的下降.lnK的系数α除安阳市外均为小于1的正值,即除安阳市外各市每增加1%的物质投入会导致农业生产总值的增加,但增长幅度有限.lnM的系数γ值除驻马店外其余都是正值,且均大于1,说明除安阳市外各市每增加1%的物质投入会导致农业生产总值的增加,且增长幅度较为明显.由此可见,在河南省农业生产过程中,耕地面积对农业总产出的影响仍较大,而农业劳动力已处于过剩状态,同时物质投入的增加对提高农业产出水平有一定作用.因此,目前河南省农业经济仍处在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转变的阶段.

最后,运用Eviews6.0软件算出各市农业技术进步率δ的值,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即通过计算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来求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十一五”期间,漯河市、许昌市、开封市这3个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高,都达到了50%以上,漯河市甚至达到了60.28%.三门峡市、信阳市、济源市、平顶山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较低,在40%以下,其中三门峡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全省最低,仅为37.57%.其他市科技进步率均在40%~50%之间.三门峡市与漯河市相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相差22.71%.说明河南省各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一定差异.

3 结论及建议

由测算结果可知,“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各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一定差异,各市间发展不平衡.从总体来看,在河南省农业生产过程中耕地面积对农业总产出的影响仍较大,而农业劳动力已处于过剩状态,物质投入的增加对提高农业产出水平有一定作用,河南省农业经济仍处在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转变的阶段.从长期来看,只有坚定不移的加大科技投入才是推进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

3.1加强河南省农业科研力量,加大资金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先进的科技作为支撑,拥有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是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保证.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尤为重要.然而,河南省在农业科研方面的力量同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限制了农业经济增长.因此,河南省要不断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一方面要保证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保证农业科研的资金需求,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设置相关科研奖项,为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提供动力.另外,要重视农业科研院校的作用,努力发现并培养具有创新性精神的农业科研人才,为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2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作为农业生产者,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河南省农村人口中大多数为初中文化程度,占到了60%以上,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人口占到了8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人口仅占到20%,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村人口更是少之又少,仅为2%[5].这就意味着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绝大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鼓励农业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学习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另一方面,要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拥有一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来农村就业,使这些优秀人才在带来先进科技水平的同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成为提高农业整体科技水平的重要引擎.

3.3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

农业科技推广是促使科学技术真正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必要条件,有效的宣传推广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正确有效的运用.因此,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各乡镇基层应该运用科技培训、下乡指导、放映宣传片等各种方式有效方式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

3.4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同时是人口大省,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兴的农民互助性经济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农业生产及经营结构.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会员以各家拥有的耕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这不仅使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科学有序,更可以使农业科技得到有效的利用,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及产量,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朱希刚,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顾焕章,王培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及方法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4,20(6):41-45.

[3]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7.

[4]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十一五科技进步贡献率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以来立项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