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照耀”永兴岛呼叫最南端的“电波”

2014-04-08 23:32王晓
看天下 2014年30期
关键词:永兴岛三沙西沙

9月22日傍晚,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代号“海鸥”的台风刚刚“飞离”,码头也随之繁忙起来。渔民黄秋花夹在拥挤的人群中,登上“琼沙三号”,十五六个小时后,她拎着行李回到永兴岛的家里。

“1999年,我老爸就到永兴岛附近捕鱼了。那时候,岛上和海上都没有信号。他一出海,我们就提心吊胆,生怕出什么状况。”黄秋花对本刊记者回忆。2006年,黄秋花两口子也到了永兴岛。平时,男人出海捕鱼,她在家收拾屋子、做饭。午后,所有的活干妥当了,就坐在门口,百无聊赖地等男人捕鱼回家。永兴岛上除了官兵,为数不多的几户渔民外,罕有外人至,“每次上岛一待就是大半年,几乎要与世隔绝了。”

黄秋花重新回到“人世间”是2014年初。

2013年,中国移动在永兴岛开通了第一个4G基站,将信号覆盖到了最南端。“我们面向的人群主要是驻岛官兵、政府工作人员和渔民,”海南移动三沙分公司基站综合护工程师苏训介绍。他记得,4G信号刚开通时,在永兴岛唯一一条商业街——北京路上,不时有人向他打听“和4G”套餐的速度、资费等信息,苏训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演示着,近1个G的电影不到20秒就能下载完成,大家看得目瞪口呆。这其中,也包括黄秋花。

几经考量后,黄秋花开通“和4G”服务,“现在就靠着它来打发时间了。”很快,黄秋花学会了用手机上淘宝、看电视、打游戏、聊微信,“觉得三沙和内地好像隔得没那么远了”。

最南端的电视台

相对于西沙的其他岛礁,永兴岛2.6平方公里的面积已算是最大。2012年7月,三沙市正式挂牌后,永兴岛成为三沙市政府驻地。

“琼沙三号”还没靠岸,黄秋花就远远地看到岛上高耸的电视塔,这几乎是全岛最高、最醒目的建筑。永兴岛移动基站就设在塔上。

据苏训介绍,早在2001年,中国移动就率先进军三沙,为驻岛官兵、过往渔民和商船提供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十几年下来,集团累计投资数千万元,先后在西沙、南沙群岛13个岛礁开通了14个基站和1个备用基站,“也就是说,西沙和南沙,只要是有驻军的岛礁,就有移动信号覆盖。其实很多岛通常也就20多个人,而基站的建设、维护成本比其他地方大得多,算下来,公司肯定是亏钱的。做这件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注重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永兴岛建4G基站也是这样,除了商用,还有它独特的意义”。

作为三沙卫视记者,王晓帆成了4G信号的受益者之一。

三沙市成立后,三沙卫视也进入筹备阶段。王晓帆和她的同事们每天需要完成十分钟的时政新闻报道。两年来,记者们轮番驻岛,“以前传素材用无线网卡,特别慢,一分钟的素材得传一个多小时。”王晓帆记得,他們尽量把素材编到一句废话都没有,再一点点往回传,“有时干脆白天拍片子、剪素材,等别的单位下班了,再借他们的网络传。”

由于是日播节目,这个小岛上的新闻已经被王晓帆等人“挖滥”了,“你能想象吗,连岛上开一家面馆都是新闻。”王晓帆做出夸张的表情,“我们还特别希望有央视的记者上岛,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新闻。”

等到2013年9月,三沙卫视正式开播时,已经用上了4G信号。记者可以通过已装载好4G通信模块的摄像机拍摄三沙画面,利用TD-LTE网络实时传递到海口,借助数据专线进入直播中心。“那个设备挂在摄像机旁边,特别先进。一个十分钟的素材,播一遍的时间,也就传完了,而且还是高清拍摄。”王晓帆告诉记者,“去年‘蝴蝶台风登陆时,我们和央视连线也是用4G往回传的画面。”

一个星期是天堂,三个星期是地狱

苏训(左)和同事在西沙永兴岛处理设备

2008年初到三沙时,最吸引苏训的是清澈斑斓的海水。靠在船舷往下看,礁岩、珊瑚清晰可见,甚至看得见小鱼的鳞片。然而,面朝大海,看似惬意的日子实则冗长且孤独。

“上岛一个星期是天堂,两个星期是人间,三个星期就是地狱。”屡次上岛后,王晓帆总结出规律。对苏训等维建人员来说,在岛上待三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都是家常便饭。“正常情况下,西沙每月巡检一次,南沙每半年去一次。遇到特殊情况,随时过去。”由于岗位调整,苏训近期没有再到三沙,原本晒得黝黑的皮肤也恢复了原本的肤色。

在苏训的印象中,永兴岛最初只有一条北京路,路上有一家银行和一个邮局,而且经常不开门。他所住的西沙宾馆,每晚晚上11点以后停电,用水完全靠从海南运过去的淡水。

更难熬的是心理的考验。2009年10月,苏训在永兴岛待了一个多月,先是台风,紧接着又有寒潮,船过不来,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等着,“每天就是睡觉、吃饭、睡觉,没有别的事做。永兴岛晚上很安静,安静到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可到后来,整夜地头痛、失眠。我以为在那种地方,做完事情可以安心看看书,可是根本看不下去,就是想着赶紧回来。”

和其他小岛相比,永兴岛的条件已经算是奢侈。“在别的岛上,用水有定额,每人每天只能用一盆,”苏训说,“洗澡时,先用又黄又涩的岛水冲,打上肥皂,再用淡水来冲。”

乏味的生活,愈发凸显了通讯的重要性。2010年有宽带以前,由于条件有限,岛上只能用拨号连网。网速很慢,又时常连不上去。可就算再慢,大家也会守在电脑前等着。苏训记得,今年的一次台风中,海水涨潮,淹到了中国移动的机房。战士们帮工作人员一起往外舀水,他们知道,机房进水会损坏设备。设备一旦坏了,他们就很难用手机和家人联系了。

4G开通后,苏训等维建工作人员在岛上的日子也没那么难熬了。和外界沟通上的顺畅,多少缩短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世界杯期间,他还用手机看了场球赛,“完全不卡,除了屏幕小些。”

维建团队的“旅行”

一般来说,跟补给船到南沙巡检一圈需要15天。然而,对维建团队的工作人员来说,每一次巡检,都意味着一趟不知归期的旅程。

今年6月23日,美济礁的官兵报修,徐辉锴和同事谢王强一起,搭乘部队的补给船出发了。由于补给船吃水量大,容易搁浅。因此每到一个有驻军的岛礁,都得换乘小艇。浪涌大时,从云梯换乘小艇很是危险,也因此,水性好是维护队队员的必备素质。

下午3点到达美济礁后,故障显示为基站中断。在南沙一带,中国移动的信号通过卫星传输,这意味着在维修设备的同时,还要联系卫星公司及负责硬件的厂家。三个小时后,部队传来消息,补给船要走了。补给船行驶是有严格的时间控制,时间一到就得开船。一旦错过,意味着需要再等45天后的另一艘补给船。

得知船要离开时,徐辉锴正在忙着在机房处理故障,没有太在意。晚上十点设备修好后,他突然意识到船已经走了。虽然这意味着要在岛上滞留一个多月,但保证信号通畅是他责无旁贷的义务。

美济礁位于南沙群岛中东部海域,是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那就是一块600平方米左右的岛礁,只有部队一栋三层小楼。出了楼,四面都是大海。”徐辉锴打地铺,和官兵们住在一起。每天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吃饭,战士们去训练,他和同事就坐在码头上钓鱼,运气好时,能钓到20斤左右的鱼。

“前几天还挺高兴,住着海景房,一出门就是纯净的大海。待久了慢慢会变得孤僻。”徐辉锴深有体会。为了打发生活,有战士从家里带了花种,也有人挪了椰子树来种,椰子树长到一人多高就不再长了。尽管如此,在荒芜的岛礁上,也已经算是稀罕物,每个上岛的人都争着和它合影。

平时聊天,士兵们经常向徐辉锴打听移动“和4G”,他们每三个月轮换一次,“美济礁上有电视,能收到七八个台,可一下雨就没信号了。”徐辉锴发现,每天晚上睡觉前,战士都会拿着手机上网,看小说、玩游戏。“在那种地方,不管70后还是80后,甚至60后,都特别希望用4G网络和外界有更多联系。”

“据说之前有人憋疯了,这个我绝对相信,”徐辉锴一脸认真,“没有通讯的情况下,完全有变疯的可能。我们在有电话、有任务的情况下,才待了50多天。”

8月中旬,徐辉锴和同事没有等补给船,而是搭上一辆拖船往回走。拖船,顾名思义,是用于拖带其他船只或浮动建筑物的船,本身的功能并不是载人。哪怕平时不晕船的人,坐上拖船头也会暈。由于拖船上没有空位,徐辉锴就睡在地上。在船上的几天,他根本吃不下东西,只一个劲儿喝水,偶尔干嚼两口方便面。五天后的凌晨两点,船驶到了三亚外港。

看到港口灯火的那一瞬,徐辉锴兴奋极了。他直勾勾盯着灯火,彻夜未眠。早上八点拖船终于抵达码头,上了岸,脑子还晕,“这叫晕码头。”他笑着说。回到海口次日一早,他再次背着工具上路了,“每次台风刚过,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好多设备都得抢修。”

猜你喜欢
永兴岛三沙西沙
永兴岛岛礁植物害虫普查及风险评估
在三沙的海面上升一次国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