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小学高效语文课堂

2014-04-09 05:50乔小红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桂花语文课堂教材

乔小红

什么是高效语文课堂?我认为就是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达成育人目标。为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根据小学生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但又不易长久保持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下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潜力,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方式,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探索知识奥秘的活动。在《燕子》一课的讲授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非常调皮,我们听听它的声音,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猜出它是谁。”在我的叙述与播放的音频中,所有的孩子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坐得直直的,全神贯注地倾听……我还经常以“谜语引趣” “悬问设置”等方式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重视课堂的导入,教师还应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关注问题时间短的特点,在备课时充分考虑40分钟时间内学生积极性的有效调动,通过分组讨论、比赛朗读、故事引趣、分角色表演等,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挖掘生活资源,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资源。如在讲授《桂花雨》一文时,正值桂花缤纷开放的季节,而我们班里有一学生家中正好有棵老桂花树。于是我就利用这一现成的生活资源,与学生家长联系,将课堂搬到了学生家中。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抓住以下环节:首先让学生实地观察桂花树及桂花,互相说说看到的样子、颜色等,比一比谁说得好,记录下来。其次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嗅一嗅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气,然后自然地引入到品读文中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其中有一句“全年整个村子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引起了学生的议论:“全年?桂花不是只在秋季开放吗?”于是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问附近的大人,了解其中的缘由,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去了。最后是拓展文本,观察一种植物写一个小片段。这样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以生活、自然为教材,变抽象为具体,使教材中那些原本显得枯燥的内容,变成了具体、生动的对象。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会了相互切磋、合作学习。而他们情绪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正是知识内化和深化的好时机。这样的设计,紧扣教材特点,突破教材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学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给学生一个充满生机的、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用好生成性资源,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语文课堂里的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教学变得实在,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如在讲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文中的话说说为什么周恩来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课前,我预设的答案为“中华不振”。我觉得学生肯定能想到这一点,很快回答出来。但实际授课时,有几个学生却出乎意料地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这一句话来回答。我听了一愣:我备课时怎么就没注意到这句话呢?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个教学环节,明白了“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种巧妙的“变动”是尊重学生情感体验、尊重学生求知欲望的体现,是对学生感悟、体验的珍视和对学生智慧的保护。一个睿智的教师懂得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桂花语文课堂教材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教材精读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桂花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