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盲文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2014-04-09 00:05赵蕴楠
学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盲文

摘要: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盲文教学中存在学生摸读困难,对盲文的使用难以有宏观把握以及难以熟练运用盲文交流的问题。我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盲文 盲文教学 摸读

盲文是盲人与世界沟通的媒介。盲文的普及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于盲人的接纳程度,同时也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了使视觉障碍的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了使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更好地被社会所接纳,国家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各省市区也相继设置了特殊教育专业。而盲文则成了特殊教育专业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课。

一、提出问题

通过教学及实践反馈,我发现在高校对于特殊教育专业的盲文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对于盲文的书写掌握较好,但是对于盲文的摸读比较困难。学生在掌握盲文的书写规则后,对于盲文准确度比较高,但是速度比较慢。对于盲文的摸读,即使学生能很熟练地掌握盲文的书写规则,在实践中对盲文的摸读仍然存在困难。例如,对于小学五年语文的盲文课本的摸读速度,仍不超过每小时100字。

第二,学生难以对盲文的使用和发展的宏观概况有所把握。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在课堂中练习,在课堂中实践,不清楚盲生在盲校或特殊学校中对于盲文的学习程序及掌握的过程。而高校这些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是准备进入特殊学校进行任教的,缺少对盲校教学、盲文使用、盲童学习的概况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学生难以掌握语言的工具属性。很多时候学生只是把盲文当成是学习的内容,忽略了语言作为工具的交流的属性。盲文同手语、英语以及其他语言一样,都需要在使用中熟练,在实践中完善。可是,因为缺少使用盲文的环境和氛围,学生难以熟练运用盲文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原因分析

1.高校缺少与盲校或特殊学校合作的机会。这受城市发展及城市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城市或区域并无盲校,或特殊学校中并无盲童,这就导致很多高校缺少与盲校或特殊院校合作的机会。因为高校缺少与盲校合作,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盲生学习的过程以及盲人应用盲文的过程缺少直观感性的认识,并且缺少应用盲文的经验。这使很多学生的盲文学习过程都是在课堂中学,在课堂中练,并未真正将盲文运用于实践。

2.高校盲文的教师缺少一线教学经验。盲文是一种语言,语言只有广泛使用于生活,才有可能更好地被掌握。目前,教师阅读现行盲文的水平不高。只有不到一半的教師认为自己能“很熟练”或是“比较熟练”地阅读现行盲文。他们主要通过“跟同事学”和“自学”的方式学习盲文,少数情况下会通过“职前盲文课”和“培训班”的方式学习盲文[1]。若要提高盲文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盲文技能亟须加强。不仅要在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培养方案中加强对盲文的学习,而且在教师继续教育中也需将盲文的书写阅读能力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以更好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

3.盲文本身有待发展和完善。在对待完善盲文问题上,盲生、教师和成年盲人等不同群体的态度基本一致,各群体均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盲文需要完善。在完善盲文的具体建议方面,各群体均认为完善盲文应首先考虑“增加对字的注解”和“增加标调”,其次要“增加连写,减少分词”和“字字标调”[3]。目前,我国使用的盲文有两种,即现行盲文和双拼盲文。大多数人使用现行盲文,而使用双拼盲人的人数较少。然而,对于现行盲文,中学生认为现行盲文读物标调比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占20.5%和16.8%,超过35%的被调查中学生对现行盲文书标调情况不满意。认为盲文书标调比较好和很好的中学生分别为18.2%和5.5% [4]。

4.盲文读物出版总量,难以满足受众需求[5]。对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盲文的学习读物主要有两种,一是《中国盲文》,另一类是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各种由盲文打印的书籍。《中国盲文》一般作为高校盲文学习的基础教材,教授书写规则;盲文印刷的书籍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素材,但是很多时候学生需要有参考答案的练习,这两类书籍都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对策探讨

1.加强高校与盲校的合作,增加学生与盲人群体的交流接触。我们可以让学生每周去旁听或是观摩生学习盲文的过程 ,来使学生了解盲生学习盲文的过程以及盲人在使用盲文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在学习盲文中的困难与盲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交流、互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盲文学习中的困难,同时也能帮助盲生树立信心和增强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2.加强师资入职后的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路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良好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当教师入职后,需要对所教授学科进行一定学时的培训。像盲文与手语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任课教师到一线单位(盲校、聋校以及特殊学校)进行一定学时的学习,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掌握。

3.通过举办社团活动或盲文摸读比赛等课外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关于盲人的电影、视频、访谈等。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围绕主题,制作盲人教具、盲人图书、报纸、写盲文书信等。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在情景实践中丰富盲文运用的机会[6]。

参考文献:

[1]程黎,顾定倩,刘艳虹.我国盲文使用情况的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13(2):47.

[2]程黎,顾定倩,刘艳虹.我国盲文使用情况的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13(2):48.

[3]程黎,顾定倩,刘艳虹.我国盲文使用情况的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13(2):46.

[4]钟经华.现行盲文同音词混要问题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10):51.

[5]王炎龙.盲文出版困境及无障碍信息机制的建立[J].中国出版,2012(1):20.

[6]王敏.盲文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1(31):14.

作者简介:

赵蕴楠(1983- ),辽宁辽阳人,现任四川文理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助教,研究方向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与教育。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盲文
基于盲文摸读效率因子评测盲文方案的研究初探
加强盲文出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盲文纸冲压回弹预测及试验验证
全国省地县三级图书馆设有盲文阅览室959个
韩国首推盲文护照
一种新盲文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
盲文应用的现实困境与思考
盲校初中生盲文摸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