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2014-04-10 06:01浦培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美化效率班级

浦培生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教学活动开始时,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造成悬念,引入新课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的问题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演示导入

演示导入是通过课件演示或人的表演导入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学《制作演示文稿》,课前,教师出示一个制作精美的演示文稿,展示给学生看。问学生们想不想制作漂亮的演示文稿。请学生启动PowerPoint 2003,教师再演示如何启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

3、比较导入

以“比较法”引入新课,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如教学《美化计划文》,课始,屏幕显示美化前的文章“我的课余计划”与美化后的文章“我的课余计划”对比画面,让学生观察:同一篇文章,你喜欢哪种表现效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美化前后的文章字的大小粗细颜色不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不同,字的位置不同……美化后的文章更漂亮,更能吸引人。“你也想来试着美化一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吗?”学生跃跃欲试。

4、游戏导入

小学生爱玩游戏,通过玩游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同时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1、形象比喻法

信息技术的一些概念、名词术语对小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深奥。为帮助学生理解,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2、任务驱动法

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发挥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如何申请QQ号,并通过QQ号申请加入自己所在班级的QQ群。课始,我跟同学们说:“不久前,我初中的一位同学邀我加入我中学同学QQ群,我发现好处真不少,不仅联系上了30年没见的老同学,还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我想在我们班也建立一个班级QQ群,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自由地、开放地、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还可以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给平时不善于口头表达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平时同学们也可以通过阅读和评论老师或其他同学的日志,与别人共同分享自己成长的喜悦。”我简单地讲解如何申请QQ号和加入QQ群。很快,大多学生完成了任务,个别有困难的同学也在其他同学指导下,随即完成,大家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3、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旨在面向全体学生,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设计标志》,可以设置几个不同侧重的学习任务。(1)为美化校园而设计新教学楼的楼层标志;(2)为保护校园绿化而设计的警示标志;(3)为体现班级特色而设计的班级标志。这样的任务具体明确,难度不同,便于学生选择和操作,避免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全面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

4、学科整合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视体验信息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学生对信息的体验,培养他们主动、积极地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变化。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培养认识信息的意识

新时代的孩子要有信息时代人的自觉意识,把对信息的认识水平、价值发现、开发利用变成自觉的行动,逐渐树立起信息意识。小学生初次接触电脑,指导学生学会用电脑来计算、写作、画画,上网浏览新闻等,渐而产生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

2、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要求学生掌握输入、编辑、上网三个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上网阅读新闻,搜索“小学生必背的古诗”等。学生享受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更有助于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

3、培养处理信息的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获取了一定的信息,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开展制作个人网页、班级主页及设计班级电子版报等活动,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小学生利用word制作小报,利用powerpoint设计活动背景等。通过这些具体的适合学生完成的任务驱动,培养小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

4、培养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社会,人们已经采用e-mail、QQ聊天等方式。小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任务。为便于学生学习,我们在学校校园网上设有论坛、聊天室,学生可以自己登陆,参与信息交流,也可以进行电子邮件的交流。交流的方便促进了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应用的能力。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真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美化效率班级
班级“四小怪”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不称心的新班级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通信天线美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姹紫嫣红”的回光返照——“美化服装”运动(1955~1957)初探
班级被扣分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