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2014-04-10 06:03陈连火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大象卡片

陈连火

课堂练习作为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如此一个在教学过程中这么重要的环节,在只有40分钟课堂教学又要引入课堂练习,时间上的安排一直让我们头疼,时间安排少了,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时间安排多了又会影响教学进度。课堂练习的时间安排会令老师捉襟见肘,既要保证课堂内容的完成又要课堂练习显然是矛盾,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觉得上课很难把握,总觉得课堂时间太少,恨不得在一节课内把各种类型的题目都讲给学生听,有时甚至“加班加点”。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最终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本人针对这一现状——如何设计课堂练习,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出几点看法:

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紧扣教学要求,以教材为主,以基本训练为主,以练关键为主。因此练习的设计、布置应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也就是以“四基”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基本功,使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帮助学生归纳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讲授新知识后安排直接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练习题,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知识,并初步形成技能。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老师和小朋友去秋游,需要坐车,一辆中巴车最多乘载19人,我们班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9人,在不许超载的前提下,车至少得走几趟?同学们很容易想到车走2趟全班就能全上车,但还有一个老师,车也必须得再载一趟。因此,答案是3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还能感受、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新课程倡导将练习融入具体、现实的问题情景之中,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教学有悖于新理念的实质精神。通过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享受收获知识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练习的形式可有:(1)对口令,一个学生说“几五”,另一个学生说得数;或一个学生说“几四”,另一个说出两道乘法算式;(2)找朋友,一个学生拿乘法算式卡片,另一个拿得数,或者设计成“送信”“帮小动物找家”等活动;(3)整理卡片,卡片上写有乘法口诀,把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出来。

三、鼓励多种解法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和学过的知识,及时地调整思路,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思考问题时,往往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表现为思维的单一性。教师要在关键时予以点拨、启迪思维。

例如学生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以后,计算的思路拓宽了,方法灵活了,对同一道题就会有多种解法。

在计算25×12时,有如下解法:

①25×12=25×4×3

②25×12=25×2×6

③25×12=25×(4+8)

④25×12=25×(10+2)

⑤25×12=(20+5)×12

⑥25×12=(30-5)×12

对于学生列出的多种解法,教师要及时肯定,鼓励他们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多种解法中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最简便的方法,使思维的灵活性向更深层次发展。

四、突出练习的层次性

由于受诸如生活环境、家庭背景、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做了如下的课堂练习设计:把这下面这些数按从小到大排列:(1)9 12 58 7 99 ;(2)103 69 2562 246 5890 13 ;(3)3589 3056 7902 8639 7900。

第(1)题全体学生都会做,它是复习旧知识,帮学生回忆比一比数的大小的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第(2)题考察学生对不同数位的数的比较方法。难度有所加深,大部分学生通过知识迁移都能找到答案。第(3)题难度进一点加深,它主要是训练学生对相同数位的数的比较方法,很多学生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或找出做题的方法。

五、突出习题的纠错性原则

在学生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完整或者出现了理解上的误差,都是会出现他们会多次在某个知识点上出现错误。设计习题时教师可从学生容易发生错误和经常发生错误的地方入手,适当设计一些题目,有意布设“陷阱”,“诱使”学生步入歧途。然后,再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辨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归纳出预防的措施。然后再配合题组练习,让学生在不断产生错误和纠错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产生防错的“免疫力”。

例如:在计算“一头大象的质量是6吨,一只鸭的质量是3千克,问大象的质量是鸭的质量的几倍?”的问题时,学生往往马上想到:要计算大象的质量是鸭的质量的几倍,那就用大象的质量除以鸭的质量,列式:6÷3=2,而忽略了大象跟鸭的质量单位并不一样。这样的陷阱更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能在练习受到自己纠错的练习作用。

【作者单位:晋江市磁灶镇洋宅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大象卡片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一张卡片
认真的大象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