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棒”棒在何处

2014-04-10 06:06杨玲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真棒科学同学

杨玲玲

结合小学科学中“比较水的多少”这一教学案例,本文论述了什么是“很棒式”课堂评价,以及这种评价现象存在的根源。进而,针对该类即时评价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在教科版小学科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关注了教师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即时评价,发现教师反复地在使用缺乏针对性的“很棒式”评价用语。该课中教师虽然也设计了丰富的课堂实验,也针对各实验过程创设了不同的问题情境,且提出了略具启发性的问题,但学生做出不同回答后,教师的即时反馈却过于单一,基本丧失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本文结合这一案例谈谈小学科学中的“很棒式”课堂评价。

一、什么是“很棒式”课堂评价

教师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多次使用简单且笼统的课堂评价,如下所示:

这位同学,你太聪明了,真棒!

嗯,不错! 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是的,你真棒!

你们小组太棒了!有自己的想法,请回到座位上。

你们小组也汇报的非常好!请回到座位上。

对,你回答的非常正确!

嗯,非常棒!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1) 它们都属于正面的夸奖评价;2) 语气肯定、评价简短;3)正面的夸奖均未给出具体的理由。鉴于此,我们把类似于这种未能给出学生具体棒在何处的单一式夸奖评价叫做“很棒式”的课堂即时评价。出于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目的,以及节约课堂宝贵时间的功效,教师的这种“很棒式”评价在一线教学中是常见的。然而,这种评价缺乏针对性——为什么很棒,棒在何处,没有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反馈信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能从中判断出自己的独特优势,更谈不上自发的产生优越感、成就感或自信心,因此也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教学效果。相反,这种看似正面的、学生早已听腻了的评价,往往容易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表现热情。

二、“很棒式”课堂评价存在的根源

为了避免“很棒式”课堂评价带来的各种弊端,提出有效的策,首先我们应该弄明白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从教师的教育思想上看,这主要源于赏识教育思想的异化。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赏识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探索模式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可。这一教育思潮的涌现使人们坚信:“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通过欣赏和赞扬学生的优点来进行教育;学生将在被赏识中逐渐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为此,“赞赏”、“欣赏”、“爱赏”等成了教师理解赏识教育的关键词。简化后赏识教育就成了夸奖学生。严重异化后,教师在深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前提下,对学生是变着法儿的夸奖,该夸的夸了,不该夸的也夸了。于是,便有了这一评价现象。

另外,从教师的教学技能上看,这种“很棒式”的课堂评价则主要源自教师疲于完成知识点的教学,而弱化了课堂评价用语。当然,这其中也有教师本身教学素养低下、语言匮乏的原因。像小学科学这样的课程,实验设计和演示始终是课堂的重点。一般教师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知识,以及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那么一节课下来教师只能通过讲解科学知识,或实验的具体操作。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堂即时评价则往往被这些教师所忽略,最终以简单的表扬来敷衍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

三、教师应知“很棒”棒在何处

从“很棒式”课堂评价的三点共性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夸奖学生本意是可取的,但仅以“你很棒”、“不错”之类词语来对学生进行简单评价,却不言明具体的理由,则是这一评价方式的最大弊病。为此,要想改变“很棒式”的课堂评价,教师首先应修正自己的便是要知道学生到底棒在何处。进而以具体的评价语言即时地反馈给学生。例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教师给出了如下问题:

老师今天有个问题,看哪位同学能猜出老师的这个问题是什么?(教师一边说着,一边向讲台上展示着两个大小不同的可乐瓶子。)

(一名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您拿出来的两个瓶子里都装有水,而且瓶子的大小不同,水位也不一样,所以您的问题是:“哪个瓶子里的水多?”

这位同学,你太聪明了,真棒!

学生通过观察,以缜密的逻辑非常准确表达出了他发现的问题,然而教师却只简单的说了句“你太聪明了,真棒!”。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这一评价仅提供了一个信息,即他的回答是对的。当然,教师说学生聪明、很棒,这对于鼓励其主动回答问题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但当老师也以同样的词语夸奖其他学生时,学生的那一丝优越感则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因为学生无法判断出自己到底因何而棒,与其他同学的棒又有什么区别。若教师能在夸奖的同时说明学生为什么棒,那么效果将会截然不同。

嗯,非常正确!这位同学具有很好的观察能力,且逻辑缜密,表达清晰,很聪明……

面对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语,就算教师对其他学生也予以类似的“很棒”评价,学生同样会因为自己具有突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倍增自信。甚或因此更加热爱科学学习。

再如,教师在本课中设计了实验环节。实验完成后,每个小组派实验员和汇报员上台来演示和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其中有个小组采用了推理的方法:他们先对2号和3号瓶里的水位进行标记,然后把2号瓶里的水倒入杯中,再把1号瓶里的水倒入2号瓶中,发现水位与已标记的相同,说明1号瓶与2号瓶里的水同样多。接下来他们又把杯子里的水倒入1号瓶中,把3号瓶里的水倒入杯子里,最后把1号瓶里的水倒入3号瓶中,发现水位与已标记的也相同,所以说明1号、2号、和3号瓶里的水都相同。汇报完后,老师似乎没看明白,于是简单的夸了句:

你们小组也很棒!有自己的想法,请回到座位上。

三年级的学生能使用推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却只是简单的评价其“有自己的想法”,这对学生来说了无意义。碰到这种特例,教师更应该给出学生棒在何处的具体理由,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科学探究的热情。如果教师能参照以下所述: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刚用到的是什么方法吗?他们用了高年级小学数学中“因为A=B,B=C所以,A=B=C”的推理方法。这非常有创意,且成功的解决了我们的问题。真是太棒了!小组成员也配合得非常好,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

对学生进行评价,那么至少可以达到两层效果:(1)想出这一方法的同学将体会到超前学习其它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对解决科学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及自信心;(2)小组成员之间因很好地配合而深受老师赞扬,这对他们合作精神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也会引起其学生的效仿。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若要克服“很棒式”课堂评价的弊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便是在夸奖学生的同时,即时告知学生他们很棒的理由,即具体哪些方面棒。当然,这是建立在学生该受到夸奖的前提之上。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该夸也夸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时候,也不明确指出其原因。这些情况虽然不属于“很棒式”课堂评价的讨论范畴,但它们却具有着共同的思想根源。

总之,小学科学教师课堂评价语不能过于贫乏,不能笼统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要客观具体地评价学生,让学生知道他们具体在哪些方面表现的好,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课堂评价语言。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新疆】

猜你喜欢
真棒科学同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今天真棒
我真棒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