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诗歌教学之我见

2014-04-10 12:22李衍明丁安英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诗歌教学

李衍明,丁安英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职业院校诗歌教学之我见

李衍明,丁安英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诗歌教学是职业院校落实人文教育的重要媒介和措施。本文从诗歌教学现实出发,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经验,阐述了诗歌的本质特点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职业院校诗歌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方法。

职业院校人文教育;诗歌教学;教学原则及方法

当下,中国职业院校在加强学生职业技术教学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和培养。诗歌无论是作为平日《大学语文》的课文,还是作为各种文艺欣赏活动的重要材料,毫无疑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观察,诗歌教学实际上在职业院校开展并不尽人意,原因在于: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并认清诗歌的本质意义,因而无从掌握诗歌教学的方法,而学生自然也不可能从诗歌中获得相应的精神营养。课堂上教师没有激情,学生没有感动;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竟然用大量时间一字一句地给学生翻译作品,诗歌课听起来是那么地枯燥、索然无味。日常听课活动,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也很少听到有老师讲诗歌。

一、我的诗歌观

诗歌向来被视为文学中最高、最美的艺术,就象音乐中的钢琴,舞蹈中的芭蕾。一首好诗,其崇高的思想、优美的意境和感人的艺术魅力,可以打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使激动的灵魂因接受真善美的洗礼而显得清明透亮。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体,诗歌在我国历史上不仅发展源远流长,而且成就特别巨大,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律诗、词、曲……等等,汇成了蔚为壮观的中国诗歌长河。而举世闻名的唐诗不但造就了中国诗歌空前绝后的辉煌成就,也伴随着中国最昌盛、伟大的一段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憧憬与遐想。事实上,每个人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历程后就不难发现,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诗歌的影响比重是很大的。一个人可能一生不写诗,或者一生没学习过诗歌,但他一定欣赏过诗歌:不管你是读、是吟、是诵,也不管是听、是唱,诗歌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着,它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要建设文明合谐的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理应高度重视诗歌的精神表现和感化作用,让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优秀诗歌大量出现并广泛传播。同时要让更多的人学会欣赏诗歌,让诗歌为他们提供更丰富、更美好、更健康的情感食粮,让更多的人有一个充实、健康、快乐的精神状态。此外,从语文教学角度看,诗歌最能体现汉语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独特性,因而诗歌教学最能培养学生对语感的把握。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能读懂诗,你还用担心他们读不懂其他文章吗?所以,在当前举国上下呼唤正能量、强烈要求提高国民素质的背景下,加强诗歌教学应该受到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然而,要想让学生学好诗歌,教师自己首先要弄清诗歌本质。

我们现在所说的诗歌,主要是指以优美文字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以抒情为主的文艺作品。我国最早的诗歌理论典章之一《毛诗序》里是这样论述它的: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其大致意思是说,诗歌是人心意的显现,人的内心感情和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便成为诗。人的内心感情激动,于是诉诸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生发感叹;感叹还不够,就歌咏吟唱;歌咏吟唱还不能尽兴,于是就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了。这段话不仅揭示了诗歌通过语言抒情言志的本质,是人感情激动的产物,而且表明了诗歌同音乐、舞蹈的密切联系。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诗歌一经歌星演唱就那么感人,就知道诗歌教学该从何处下手,而目标又在那里了。

首先,抒情是诗歌的基本特征,是诗歌教学的目标所在。感情表达在艺术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文学也不例外。然而与其他文学形式,如小说、剧本、散文等相比,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抒情色彩则显得更加突出明显。从圣人的“诗言情”论,到我们平日经常提及的“愤怒出诗人”,都是讲诗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论述诗歌的性质时所发表的著名论断:“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显然也是把抒情作为诗歌的根本来论述的。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以为:诗歌教学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捕捉作品的情感意向,接受诗中美的情感熏陶——这一点,作为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教学尤其值得注意。因为,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存在自卑心理,学习缺乏热情,又面临提前入职社会的压力,因而更需要从感情上得到理解、尊重和鼓励,更需要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树立自尊和信心,从精神思想上确立规范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

其次,要弄清诗歌是如何抒情的,从根本上把握欣赏诗歌的途径。毫无疑问,诗歌首先必须用语言塑造形象。如同绘画通过色彩和图形线条创造形象,音乐通过节奏旋律创造形象,诗歌作为艺术大家庭中的成员,语言成为架设在作者与作品、作品与读者间的唯一桥梁,用音乐性的语言表达情感是它的根本特征。人的情感复杂微妙、不可捉摸,诗歌必须通过语言,将其化为具体的形象。象生活中的愁绪,李白表现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了色彩、有了惊人的长度;而李清照则表现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沉甸甸的重量。因为形象化极强的语言,他们的作品因此具有了摄人魂魄的力量。

与其他文学成员相比,诗歌语言高度凝炼,更富于情感和想象性,并且注重节奏的控制和韵律的协调,重咏叹,多用暗示、象征等表达手法,结构也更富于跳跃性,而贯穿这一切的就是其音乐性的形式。由于诗歌在产生之初,是同音乐、舞蹈紧密相连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为了合乐歌唱和伴舞,诗歌不得不注意声韵和节奏,后来诗歌脱离音乐舞蹈,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但声韵节奏的特点却一直保留下来,成为诗歌文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一点在格律诗中体现地尤为明显。格律诗通过整齐有规律的句式排列产生节奏感,通过每个字的声调平仄变化和韵角的押韵产生抑扬顿挫的旋律感,从而构成严谨典雅的韵律美。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追求语言形式美是诗歌的根本特征,也是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诗歌欣赏就是要透过其独特而富有美感的、音乐性的形式来品味语言,并以此为突破口感受作品。“诗歌通常也像剧本那样被写成文字并印刷出版,但它真正的传达媒介却是人的声音。诗歌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它依赖于词组和诗行的音乐性的传达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1]诗人马拉美更把诗比作一朵花,说它“不是地面上或花铺里看到的花,而是一朵由文字里音乐地升起的花”。

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相对于单一的、僵硬的口头语言,音乐性的、舞蹈肢体式的语言显然更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来,职业院校教师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好文章,尤其是诗歌教学。

二、我的教学观

诗歌教学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是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各类学校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内容。诗歌教师应在把握诗歌本质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开展更加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

首先在选材层面上,要紧密结合学生思想感情需要,从弘扬社会正能量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出发,尽量选择恰当优秀的诗歌作品进行鉴赏教学。现在许多职业院校的诗歌欣赏课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主讲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课堂需要,围绕社会发展、学校要求、学生需求,以及周围其他因素的变化,纵横拓展,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选择更加富有针对性的作品,制定科学的鉴赏方案,开展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2014年春节前后,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勾起人们种种温情回忆和眷恋,许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以此为契机,节后的春季开学,就可以在悠扬的歌声中围绕理解感恩父母、珍惜眼前每一寸光荫等话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既以当今社会正能量熏陶学生心灵,同时又培养了他们以我口说我心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一首古老的《关雎》,可以让学生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美丽季节里,敞开胸怀,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勇敢面对心中不时躁动的感情,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爱情波澜。

其次,在作品既定的情况下,应切实根据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和感受程度,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不一、类型多样,一首诗的感人之处或在感情,或在意境,或在手法,或在语言,有的甚至只在某一字的巧妙运用,不能一概而论,因而其鉴赏途径和方式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如何针对特定人群采取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既是科学有效的诗歌鉴赏要求,也是生动有效的人文教学需要。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很高,而对内容枯燥、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的东西则缺乏学习热情。诗歌本身是形象、生动、感人的,但在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职业院校学生面前,它们又可能是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教师一定要设法打通这一障碍。

从诗歌根本出发,我们认为鉴赏诗歌最基本完整的方法,还是围绕造声显情-望文入境-以境寻意-以意鉴文的途径进行,即透过诗歌最表层的声韵节奏感受作品情调;在此基础上,通过文字这一媒介,准确把握作品意境及内涵;之后,再回过头来围绕作品意境鉴赏作品细节,正确了解作品思想艺术内涵的方方面面。

30多年前,笔者在读大学时有幸听到了我国著名古典文学家庄维石教授的一堂课。那天,当老先生默默地走上讲台时,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几乎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很多人都没想到他就是蜚声现代文坛的学术大师。面对着阶梯教室里几百名学生,先生一言不发,在沉默片刻后,十分专注地用大家听不太清楚的方言朗诵了一首词,从此,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就伴随着老先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那苍茫悠长的声音,永远留在了在座师生的脑海里。

在最近的一次职业院校文学鉴赏课堂上,面对《关雎》这样古老而熟悉的民歌,在对作品进行简要的定位说明之后,笔者首先和学生在自由状态下专注而反复地吟咏了作品,然后让他们畅谈自己的整体感悟,而笔者作为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适当的引导:结果学生兴高采烈,踊跃发言,不但语言技能得到了锻炼提高,更在健康快乐的状态中接受了健康快乐的爱情思想。尽管作品是中学时学过的,但大家显然从作品中发现或说出了许多过去从未发现的东西,以致下课铃声响起时,好多学生直喊太遗憾了。

所以,在技术层面上,我们认为贯穿诗歌教学最基本一致的方法,首先应该是想方设法造声显情,即尽一切可能用声音和旋律表现诗歌作品。“文字的诗可以简单界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2]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诗歌教学,首先要考虑通过贴切的朗读、吟咏、音乐乃至歌唱表演,最大程度地表现出诗歌作品的整体内涵,这是诗歌教学最直接、最感人,当然也最有效的开展手段。有了这样的开始,其他一切都将迎刃而解。这一点,看看各种演唱会现场观众的反应你就明白了。在那里,诗歌借助演员形象的翅膀,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演员一举一动都会引起观众的无限遐想。而在职业院校,由于学生比较喜欢实践性的教学,对文化理论课则无心向学,因此,诗歌教学更应抓住造声显情这一途径,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作品,并在此基础上抓紧落实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工作。

此外,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诗人创作意向,传统的“知人论世”鉴赏原则和方式也很重要。适当了解作者生活及社会背景把握作品思想内涵,它既以帮助我们更直接地靠近作者,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创作意图,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在望文入境环节,则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文字进一步捕捉诗意。期间,通过对作品重点字句或手法的把握,由点到面地准确领会全诗。比如《关雎》,如果能通过学生或教师准确而生动的诵读,让学生感触到其中“熟悉的陌生人”,将会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既可以围绕诗中重复最多的反复句“窈窕淑女”,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深情感叹,直接切入作品主题;也可以开门见山地分析首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通过“兴”的手法理解,带动学生观察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活动和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既可以围绕最能表现全诗精神的某个字(逑,求、思等)的讨论吃透作品,也可以透过一个异义字如“好”、“服”的意义鉴定来分析作品内涵;还可以通过诗中双声、叠韵和叠字的讲解,引导探索作品韵律的形成及表情差异,发见《关雎》五章的不同情调,并最终体会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价值所在。如此种种,不一而论,教师完全可以视教学需要而定。

总之,作为职业院校的诗歌教学,无论是整体还是具体到各个环节,教师都应以正确引导为主,以学生的感动为前提,以学生人文精神的锻炼提升为根本目的。

[1][美]理查德·泰勒·理解文学要素[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190.

[2]伍蠡甫.西方古今文论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369.

(责任编辑:孙建华)

My Opinions on Poem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LI Yan-ming,DING An-ying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Qingdao,Shandong 266555,China)

Poe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vehicle for implementing human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From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poem teaching,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essential features and meaning of poem,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main method of poem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combining the author's much experience in teaching poem.

human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poem teachiong;teach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2013-03-09

李衍明(1961-),男,山东安丘人,教育学院副教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文学教学研究。

G712

A

1671-4385(2014)02-0062-04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诗歌教学
诗歌不除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