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基层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2014-04-10 12:22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基层建设文化

李 莉

(济南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基层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李 莉

(济南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基层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实现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根本保障。本文就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基层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探讨,进一步明确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路与举措,以期不断提高基层文化的质量与层次。

基层文化;传承;创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旗帜。在当今倡导文化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形势下和拥有丰富物质文明的今天,搞好基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当成为当下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2013年3月,党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把文化改革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政府应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12月,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大力挖掘、传承和创新基层文化,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民族文化重新进行审视、定位和评估,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真正反映人民心声的营养,并以积极地、有创造性地行动把我们坚守的文化之根运用于当今现实,只有这样,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不断得到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才能被夯实,基层文化才能开出新的生命之花。

一、基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准确把握守与放的关系。所谓开放的文化才有创造力,只有开放,才能产生更加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只有开放,才能迸发更加强大的文化的力量。因此,只有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勇于借鉴各种文化之所长,善于吸收百家之精华,,就可以更好地推动本土文化的发展。基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可一味自我封闭,排斥外来,否则定会失去文化发展的活力,甚至导致文化走向消亡。在日益开放的当今时代,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守与放的关系,不能仅仅满足于继承与保存,还要睁开眼睛看世界[2]。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拥有博大胸襟,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而经久不衰。基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多种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推进基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着眼于基层文化的长远发展,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自信的心态,吸纳百家优长、兼及八方精义,使基层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3]。当然,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地搞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确处理好守与放的辩证关系,适应不断开放的新局面

(二)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是活的,文化的发展进步需要我们不断挑战传统的界限。基层文化的遗产式的继承与积淀固然重要,然而,创意的文化流动才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当今时代,需要我们对传统遗存的尊重和继承,需要我们保护文化的多样性,然而,如果我们固执地把基层一些落后的凝滞和腐朽当成一种可以加以欣赏的文化的时候,传统的文化积淀便会成为阻碍基层文化发展的沉重历史负担。从古老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缓慢历程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生动新鲜的文化创新行为很容易被所谓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排除,即使发生变革,也往往会在所谓传统中夭折。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我们的根本目的不是继承文化遗产,而是要创新。创新的方式就是广泛学习,学习本行当的精髓,同时学习其他行当的元素,结合当下特色,不断丰富自身内容[4]。总之,历史和传统不是拿来留恋和炫耀的,今天的历史,是前人创造的,后人的历史,是今人创造的,因此,不断的继承、发扬和创造才是历史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才是基层文化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

(三)良好处理个体特色与协调整合的关系。基层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基层文化建设需要精细的分工和专业的运作以实现个体特色,更需要通过文化行当之间的协调整合以达到共生共荣[5]。“现代文化交融理论认为,一种文化的传播,一旦显示出较强势头,往往成为其他文化借以扩大自身影响的途径,这就是“文化搭车”现象。”[6]文化在交融中不断增强着活力,基层文化各行当在相互作用中找到共鸣点和相通之处,并且相互间借力发力,这其实意味着基层文化以更加稳定的形式找到了其生根、开花、结果之地。

二、基层文化传承与创新应树立文化自觉

文化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它是构成个人、团体乃至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基层文化建设应不断强化文化认同感,即基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加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如果丧失了文化自觉,人们的思想就会混乱不清,就会失去是非观念,不分美丑,人们的行动就会造成进退失据,以至于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丧失[7]。

“费孝通把‘文化自觉’理解为‘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从而就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8]对自身所拥有的和生存的文化状态存在清醒认识,对自身的文化和思想有着“自知之明”,这是文化自觉的关键,做到如此,便可以将我们的民族文化融入世界体系之中,把我们的基层文化引向更高的层次。只有坚定的将各种陈腐的思维定势打破,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解放文化创造力,着力营造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和谐生态,大力改善基层文化生存的制度环境,开启民智,推进民主,在多样化文化背景下接续传统,在开放的文化格局中吸取经验,不断复兴中华文化,继而连接世界文明,创新发展新时代的基层文化。

树立文化自觉,就是要不断发掘中华文化的精华,运用于基层文化的传承之中,并让其得到发扬光大。基层文化更具亲和力、活力与影响力,基层文化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汲取各民族、各文化行当的先进文化。搞基层文化建设,树立文化自觉,需要我们努力展示中华文化与基层文化的独特魅力,所谓“弗失固有之血脉”,就是告诉我们应该保持文化自觉,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9]。只有树立文化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吸取世界文化精华,着力激发起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当代中国文明,继而打造更加灿烂的基层文化。

(一)保持文化自觉,必须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担当起基层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强烈的进取精神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更是推动基层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在多样性文化背景下,基层文化建设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一战略任务[10]。我们需要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要拥有强烈的进取意识,解放思想,坚持不懈,确保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二)保持文化自觉,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找准基层文化建设的着力方位。认清基层文化建设规律、实施科学有效的决策,需要我们树立问题意识,及时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始终保持文化自觉的有效途径。在基层文化建设中,保持文化自觉,必须不断深化对基层文化的认识,找准问题可能的出处,分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进一步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我们应该结合基层文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特别是人民群众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新期盼,努力实现基层文化建设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抓住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自觉地运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解决问题,不断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保持文化自觉,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步伐。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有助于把握基层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文化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使参与竞争的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化[11]。与此同时,我们应尊重基层人民的创造力,为基层群众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不断鼓励基层人民自己搞创作,让老百姓创造出更多属于自己的文化作品。我们应抓住机遇,提高基层文化的开放水平,扩大基层文化交流,加大政府对基层文化的扶持力度,借助一些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支持基层文化宣传,真正地使优秀的文化作品与文化服务为基层人民所共享,真正的愉悦人民群众的身心,不断提高基层人民的幸福指数,为基层文化增添新的内容。

三、基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行动策略

文化在积累中形成,也在积累中发展。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历经千百年积淀所散发出来的醇香厚韵,更在于立足传统的开拓创新。当今时代,现代文化多元发展,外来文化不断融入,基层文化建设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基层文化的持续创新,壮大基层文化的实力,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强发展。

(一)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基层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并运用这种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基层文化的发展前进。坚持基层文化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基层文化的发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基层文化作品的创作之中,贯穿于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贯穿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12]。

(二)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基层文化建设应适应基层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灵活机动地开展活动,提高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应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加强总体规划,突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上下功夫,增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实效性。基层文化建设应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创新上下功夫,我们应不断整合基层文化资源、健全基层文化设施、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基层文化服务效能。基层文化建设应根据地区不同特色,提升基层文化的规模,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文化展览、巡演等活动,开发基层文化品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内容和文化服务的高品质,以及不断提升的文化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基层文化的辐射面,扩大基层文化的影响力。

(三)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人民群众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对于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巨大的热情时刻创造着文化、享受着文化,并不断以新的视角促进着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因此,基层文化建设的道路上,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可靠的力量不断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首要位置,紧紧依靠基层人民,充分调动基层人民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在基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引导人民群众在参与基层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我们应重视培养基层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人,大力支持基层群众的文化创造,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投身到基层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之中,创新基层观念、风格和基层流派,形成基层优秀文化作品不断涌现的大好局面。

基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国家文化的基础,是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基层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根本保障。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们只有不断实现基层文化自身的传承、创新,并不断实现文化的对外交流、吸纳和传播,才能真正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条件的优劣,从而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走向世界。

[1]姚广才.基层文化建设浅议[J].攀登,2010,(2).

[2]孔令军.浅论基层文化建设的不足和对策[J].大众文艺,2013,(4).

[3]孙奕新.浅谈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J].河南农业,2010,(12).

[4]陈敏尔.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要着重把握的四个问题[J].政策瞭望,2004,(9).

[5]王林.新时期的基层文化建设[J].重庆行政,2008,(3).

[6]罗开福.对基层先进文化建设的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5).

[7]钟晓男.如何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J].青年记者,2011,(26).

[8]孙灿.浅议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祖国,2010,(4).

[9]于润发.关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34).

[10]高郑中.基层文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J].新长征,2010,(4).

[11]郭强.浅论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0,(5).

[12]杨岁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发展[J].西安社会科学,2010,(5).

(责任编辑:孙建华)

The Study 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Basic-level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e Diversity

LI Li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dustry,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Shandong ,China,250022)

Basic-level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undertakings as well as the source of the realizaiton of the advanced culture.Furthermore ,it is a basic guarantee of meeting people's growing spiritual and material needs.As a result ,in this paper,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re discussed under the diversity background of basic level culture and make further clear goals and tasks of basic level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which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he basic-level culture.

basic-level culture; inheritance; innovation

2013-03-14

济南大学科研基金:《广场文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课题编号X0934)的成果之一

李莉(1976-),女,山东德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G122

A

1671-4385(2014)02-0103-04

猜你喜欢
基层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年味里的“虎文化”
基层在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