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理论读物出版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4-04-10 21:47
关键词:编辑出版通俗读物

高 乃 云

(西南民族大学 政治学院, 成都 61004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一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史就是一幅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历史。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实现大众化,其前提就是必须实现理论的有效传播,而理论有效传播的重要环节就是理论通俗读物的出版。实践也表明,通俗读物出版是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经验。面对目前图书出版市场的复杂形势,如何更加有效地进一步拓宽政治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空间,充分发挥通俗理论读物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独特作用,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新问题。

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环节

高度重视理论通俗读物出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一条基本经验。在五四运动前后,当时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就结合当时工农大众生产生活的现状和理论接受认知水平,创办了一系列反映大众呼声的通俗读物和期刊,如《晨钟报》、《每周评论》,编辑出版《新青年》杂志。李大钊还协助进步青年先后创办《国民》、《新潮》、《少年中国》、《新生活》等报刊。这些出版读物极大地满足了当时工农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成功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播,特别是《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阵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高度重视通过编辑出版大量通俗读物来有效推进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抗日战争时期,李达的《社会学大纲》、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通俗读物的出版,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的成功典范。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信息传播技术的深刻变革和受众的思想特点、认知方式以及接受图式的变化,党中央也有针对性地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编辑出版。尤其是集中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者和专家,编写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满足了社会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如中宣部编辑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等。同时,党中央还正在努力打造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网络传播品牌,这些都深入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自觉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是对当前政治读物出版市场情况的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格局的变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社会生态正处在被重新塑造与建构之中,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逐渐面临被边缘化的严重危险,对此必须要引起高度警觉。就目前我国图书编辑出版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图书编辑出版水平大幅度提升,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大众多样化的图书阅读需求。但是,在出版市场面临激烈利益竞争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出版市场和空间仍然形势严峻,多数出版商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为迎合大众品味而大量出版的各类畅销书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编辑出版与社会大众对政治理论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就必须尽快扭转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编辑出版的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尤其是要大量编写出版具有浓厚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不断满足群众的政治信息需求,从而有效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当前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中,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通俗理论读物的编辑出版,并积累了编辑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宝贵经验。但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变革和大众思想观念的深刻调整,当前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出版还存在着一些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对理论通俗读物创作出版的认识不足。通俗理论读物编辑出版是事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础工程,而目前图书出版市场正处在不断改革调整的过程中,图书编辑出版行业往往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权衡抉择中倾向于选择经济利益较大的读物编辑出版,而不愿意编辑出版政治通俗理论读物,由此导致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明显。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市场的狭小,必然会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其中,一方面在于基层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出版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具体图书出版中相应监管和扶持力度不够,在现实中往往出现“口头重要而实际不重视”的现象。另一方面编辑出版行业对自身角色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因此,通俗理论读物在风格上应更加注重说好“家常话”,在宣传推广上积极打好“组合拳”。

(二)对理论通俗读物创作出版的创新意识不够。理论要征服大众,就需要准确把握人们的理论需求,深入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当今社会大众是“多质”的大众,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对政治理论信息需求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读者往往会优先选择与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经历密切相关的理论读物。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政治理论通俗读物出版主要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等出版社编辑出版。特别是学习出版社,承担了《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 《七个“怎么看”》、《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等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发行任务,打造了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品牌,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其中《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从2003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累计发行量已经超过1500万册。[1]但是,在当前理论通俗读物出版市场,理论通俗读物的同质化与社会大众理论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仍然突出,理论通俗读物出版与大众阅读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这又进一步影响了理论通俗读物的市场生存空间。目前理论通俗读物形式和内容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选题方面雷同较普遍,二是读物编辑、排版、出版设计方面存在着“千人一面”之感。大多数通俗理论读物主要采用问答式、知识点式和图说式的编排方式,缺乏一些生动活泼新颖的编排方式。因此,必须要增强理论通俗读物编辑出版的持续性,努力避免同质化现象。

(三)理论通俗读物创作出版的针对性、有效性缺乏。理论通俗读物编辑出版的有效性主要由两个要素来考量,一是编辑出版读物本身的科学性;二是出版读物的通俗性和大众性。适应和满足大众理论需求,是编辑好通俗理论读物的关键。通俗理论读物的创作和出版需要重视一批集思想性、理论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大众化精品力作,不断创新通俗理论读物的品种、样式和风格,从而不断增强理论读物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从《画说资本论》、《画说哲学》,到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画说毛泽东思想》、《画说邓小平理论》、《画说江泽民“三个代表”》,都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使理论走向大众化、通俗化,极大地提高了通俗理论读物的影响力。目前,部分理论通俗读物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具体认知特点和接受图式的差异,从而严重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因此要充分重视结合进城务工人员、民族地区干部群众、高校大学生等群体具体特点出版图文并茂的理论通俗读物和电子音响出版物,这些恰恰是大众普遍欢迎的。

(四)理论通俗读物创作出版的保障制度不健全。 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贯高度重视通俗理论读物的编辑出版,为通俗理论读物的策划、创作、出版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通俗理论读物实施项目支持和扶持力度较大,在2012年出版计划14个重点项目中,明确规定把“组织一批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回答当前干部群众关注的重点思想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通俗理论读物”作为重点支持项目之一。[2]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通俗理论读物表彰激励制度。自从2009年开始,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起的中国“优秀通俗理论读物评选”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是,目前在理论通俗读物出版资金的支持、编辑出版理论通俗读物的相应激励机制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这些必然影响到理论通俗读物的编辑出版。一方面,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建设中对理论大众化和通俗化的重视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课题立项和人才培养方面要给予适当倾斜。因为从事理论通俗化研究和编辑出版队伍人员不稳定,部分通俗化研究成果由于缺乏出版经费而不能及时出版。另一方面,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还应进一步强化对理论通俗读物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形成覆盖范围更广的激励机制。

三、提升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出版的路径

切实重视通俗理论读物出版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的现实情况基础上,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的长效机制,是新时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必然要求。

(一)科学认识理论通俗读物出版的重要性,努力整合编辑出版资源。 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通俗理论读物编辑出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现代信息传播的复杂社会生态环境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编辑出版正在接受着严峻考验。对于政治理论通俗读物出版,一方面必须要有科学的认识,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读物出版传播的特殊规律。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出版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坚决扭转“口头重要而实际不重视”的不良倾向,按照中央要求精心组织大批专家学者编写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另一方面,要形成通俗理论读物编辑出版的整合协调机制,成立由中宣部牵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负责的领导机制,不断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各级人民出版社以及相应期刊参与到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编辑出版系统中来,从而有效形成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出版的整体效应。

(二)打造一批通俗理论读物经典品牌,提升通俗理论读物的引领力。 要提升通俗理论读物的思想引领力,就需要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通俗理论读物经典品牌。一方面要提升理论通俗读物的质量,努力实现理论通俗读物编辑出版与社会大众理论需求的最大契合,凸显理论通俗读物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因为在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出版者愈来愈重视读者,谁拥有读者,就拥有了市场,就拥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权利”。[3]只有这样理论通俗读物才会赢得大众,赢得图书出版市场。另一方面,要打造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品牌,特别是像“理论热点面对面”的通俗化品牌。在风格上更加注重说好“家常话”,在宣传推广上更加注重打好“组合拳”,在编辑出版上更加注重新颖性。同时,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新闻出版业态正成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生力军,这就需要有意识地推动和提升通俗理论读物的数字化。提升数字化出版水平,特别是努力探索并形成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的网络宣传品牌,占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出版阵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通俗理论读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增强编辑出版的针对性,扩大理论通俗读物的传播力。 要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就必须自觉增强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编辑出版的针对性。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前提下,编辑出版适合社会大众认知习惯、接受方式的通俗理论读物,坚决避免“经院式”等高深理论表述形式。正如列宁曾指出的:“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和简单明了。”[4]467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5]382在通俗理论读物编辑出版体例和语言表述上尽量用大众熟悉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表现手法要通俗化,要选用最新素材,运用身边事例,语言要通俗,举例应生动。比如《理论热点面对面》中对“晒工资”的冷思考、潮起潮落话股市、多管齐下抑房价等,贴近生活,言简意赅,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另一方面要编写出版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群体特色的理论通俗读物,改变当前理论通俗读物同质化的现象,从而满足不同受众对理论通俗读物的需求,进而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健全通俗理论读物编辑出版的相应制度支持,提供通俗理论读物出版的保障力。 在目前图书出版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需要为理论通俗读物编辑出版提供健全的制度支持。一方面,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编辑出版的专项资金资助,探索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编辑出版的“绿色通道”,引导更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重视理论读物的研究和编写。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中已将通俗读物出版作为重点单独列出;在今后中国出版新闻政府奖评选活动及国家出版资金资助项目中,进行专门安排,从导向上鼓励、支持和表彰通俗理论读物的策划、创作和出版、发行。”[6]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理论通俗创作、出版的表彰激励机制,从导向上鼓励和支持精品通俗理论读物的策划、创作、出版、发行。对编写影响力较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的作者、编辑以及出版单位进行相应的奖励。今后必须要充分打造和经营好每年一届的“优秀通俗理论读物评选”这一平台,为通俗理论读物作者、编辑和出版单位提供更广泛的交流平台和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编写出版人员素质和技能培训,既要培养一支有深厚功底,对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有深刻把握的高水平作者队伍,又要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视野开阔、思想敏捷的编辑出版人才队伍。

[1] 宋镇铃.努力打造通俗理论读物精品力作[N].人民日报,2010- 10- 14(20).

[2] 新闻出版总署确定明年出版计划14个重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 11- 16(1).

[3] 左健.接受理论与编辑的读者观念[J]. 中国出版,2009,(Z3).

[4] 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柳斌杰.发挥新闻出版工作优势 推出更多更好通俗理论读物[N].人民日报,2010- 10- 14(20).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通俗读物
Sumo Wrestling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