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下层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

2014-04-10 23:55李静红
史志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妇女经济活动

李静红

宋代中下层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

李静红

“男主外,女主内”“男耕女织”,是人们对宋代妇女社会角色的一般的概括性的认识,然而在实际中,宋代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也会参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走出家门到社会上从事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活动或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得利润。尤其是中下层妇女,她们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很广泛,不过,她们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在行业与程度上有较大差异。

宋代 妇女 社会经济活动

宋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即是妇女走出家门,在社会上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进行的以劳动力或者劳动产品换取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经济活动。前人对宋代妇女的经济活动已有所研究。如战秀梅在《宋代妇女经济活动探析》中指出宋代妇女广泛参与农业、商业、服务业等社会活动[1]。柳雨春的《宋代商业中的女性》对宋代女性从事商业活动进行了论述[2]。以往对宋代妇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士大夫家族的女性,对中下层特别是下层妇女关注有限,就目前成果来看少有涉及。

一、宋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

宋代妇女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大部分行业中都有参与。但是由于阶层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所参与的经济活动的行业存在一定差异,经济活动与生计的关系也各有疏密。

1.纺织业。

纺织业既与生计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女工”的重要内容,因而是宋代女性各个阶层参与最广泛的经济活动。

(1)家道中落或家境普通的士人家庭的妇女。她们所进行的纺织活动大多是为了贴补家用,如李觏的母亲郑氏“其先盖乡大姓”,在他的父亲死后,“家破贫甚”,郑氏经营治家,“募僮客,烧薙耕耨,与共其利。昼阅农事,夜治女功,斥卖所作以佐财用。蚕月盖未尝寝。勤苦竭尽以免冻馁”[3]。很明显能看出她们在夜里依然辛勤劳作是为了变卖获得财物来贴补家用。

(2)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们需要参加农业劳动,她们大多是为了赚取利润以此来满足日常开支,维持家庭生计,为此她们需要参与到种桑、采桑、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一系列与纺织有关的生产活动中去。梅尧臣的《桑钩》和道潜的田居诗有少妇、女童忙于采桑的情形:“长钩板桑枝,枝间挂桑笼。南陌露气寒,东方日光动。少妇首且笄,幼女角已总。竞以采桑归,曾非事梳栊。”[4]戴复古也描写了一个忙于采桑的女子形象:“妾本秦氏女,今春嫁王郎。夫家重蚕事,出采陌上桑。低枝采易残,高枝手难扳。踏踏竹梯登树梢,心思蚕多苦叶少。举头桑枝挂鬓唇,转身桑枝勾破裙。辛苦事蚕桑,实为良家人。使君奚所为,见妾驻车轮。使君口有言,罗敷耳无闻。蚕饥蚕饥,采叶急归。”[5]在蚕茧收获后,妇女们开始缫丝的活动,范成大描述了缫丝的场景:“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6]缫丝之后就是纺纱织布。如“机丝迫邻女。轧轧无停休”[7]。又“蚕月必纺绩,丝车必挑掷。灯下络纬鸣,林端河汉白”[8],可见妇女们在不同的时间会忙不同的事情,而在缫丝之后便是纺织的活动。

(3)其他贫困家庭的妇女。婺州李姥,儿子去世以后,儿媳改嫁,“但余一孙,七八岁,姥为人家纺绩,使儿守舍,至暮归,裹饭哺之,相与为命”。又有都昌妇吴氏“为乡邻纺绩……扫除之役,日获数十百钱,悉以付为薪米费”[9]。可见,她们因生活贫困为人雇佣,以此收入来负担家庭开支。

上述可见,普通家庭的妇女大都普遍参与采桑、养蚕到缫丝、纺织等一系列活动,她们从事劳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支持家庭开支。一些生活贫困的妇女为人雇佣,以此维持自己的生活。

2.商业活动。

由于工商业日趋繁荣,日渐细化的分工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一直到南宋,女性有很多从商者。她们凭借自己的经济头脑在商业中也能获得利润。女性经商的种类有很多,在这里简单介绍以下几种:

(1)酒楼。

宋代政府为了保证国家的收入,虽然对于酒的买卖管理有非常严格的政策,但是宋代并不禁止酒的买卖,并且还想方设法刺激酒的销售,使酒行业发展迅速。这在客观上为女性经营酒楼提供了条件。叶适的《朱娘曲》便记述了一个经营酒店女性的一生:

“忆昔剪茅长桥滨,朱娘酒店相为邻。自言三世充拍户,官抛万斛嗟长贫。母年七十儿亦老,有孙更与当垆否?后街新买双白泥,准拟设媒传归好。由来世事随空花成家不了翻破家。城中酒徒犹夜出,惊叹落月西南斜。桥水东流终到海,百年糟丘一朝改。无复欢歌撩汝翁,回首尚疑帘影在。”

从诗中可知,朱娘家世世代代以经营酒业为生,到她时,家里的生意败落,生活大不如前,使诗人徒生感慨[10]。

也有一些女性以散卖酒为生,她们大多没有固定的摊位,只是挑着酒沿路叫卖,获利不如酒楼丰厚,只能辛苦赚取一些糊口的钱财,至而“长跪以献”[11]。有些女性凭借经营改善酒这种特殊的商品,逐渐与农业相分离,如“老妻酿酒新知法,稚子扶犁渐肯堂。心计此身归已足,不须辛苦问耕桑”[12]。

(2)茶肆。

茶肆,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彼此交流的公共活动场所。由于品茶之风盛行,茶肆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不仅在都市中广开茶肆,在一些偏远小镇也有开设。茶肆也分为很多种,有的是为过往旅客提供解渴消乏品茶之用,而更多的茶坊则是交际、会谈、贸易、娱乐的场所,因此不同的茶肆接待的客人也有差别。在这些茶肆之中,中瓦内王妈妈所开的“一窟鬼茶坊”环境优雅,多是文人墨客、士大夫在此约会朋友,吟诗作对。又如平江茶肆民家夫妻连日离家后,“但留幼女守舍”[13],家中的小女儿能够独自管理自家茶肆,可见平常家里的女性都是参与经营的。

(3)旅店。

宋代旅店业极为繁荣,既为过往的人们提供了方便,也给自己带来商业利润,其中有很多女性经营者。如北宋元祐末年,安丰县“娼女”曹三香因为身患重病,无法进行过重的体力劳动,生活无着,“为客邸以自给”[14]。又如抚州赵富翁,经过一家客邸,只有“一媪在门”,后来也是在这位妇人的安排下入住这家旅店[15]。由此可见,她就是这家旅店的实际经营者。

(4)食店、食品及食品加工。

宋代的食店发展迅速,数量较前代相比不断增加,饮食品种丰富,数量可观,分工也十分精细。

宋五嫂原来就是“汴京酒家妇”,所做鱼羹得到皇帝赏识,后来“人竞市之,遂成富媪”[16]。又如王八郎的妻子离婚后,带着女儿在别的村子开始了新的独立生活,“买饼罂之属列门首,若贩鬻者”,有了不少积蓄。而相比较之下,也有些女性的经营比较惨淡,汴河岸边“有卖粥妪”长期流动经营,“日以所得钱置缿筩中,暮则数”[17]。

(5)水产品、果蔬。

宋代水产品的销售也是相当繁荣的,北宋东京“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其水产品的销售并没有因为季节的变化而停顿。到南宋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变化,水产品的经销则更加繁荣。鱼的销售因时间限制而常有比较大的流动性,如“粤女市无常,所至辄成区”。这些女性衣着褴褛,身上还带着鱼虾腥臭味,她们“一日三四迁,处处售鱼”。

(6)药店、药品。

宋代医药也相当普及,药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官方也多有经营,但是并不能满足民间需要,因此在民间也有很多药铺。在这些药铺中,也有女性的经营者,如“陈妈妈泥面具风药店”“丑婆婆药铺”“赏新楼前仙姑卖食药”。《夷坚志》中还记有泉州“有妇人货药于市,二女童随之”。也有一些是带着药品挨家挨户去推销的,如赵清宪生病很厉害,情况危急,“有妪”背着筐卖药品,恰好药物对症,竟也挽回了性命[18]。

(7)其他商业行业中的女性。

除此之外,其他零售服务型商业中也可见女性的身影。有出售花粉的,“邑有贩妇,以卖花粉”为业。

一些女性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进行经济交换。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面记载道:“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近佛殿,孟家道院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倏线之类。”可见,女性已经频繁地进入市场交易之中了。

有些妇女也以饲养家畜为业,比如宋代有些妇女养猪赚钱,若是养得好一样可以获利丰厚,如《夷坚志》三志己卷二《姜七家猪》中有所记载,姜七之祖婆,专以养猪为业,后来以此立家。

还有磨镜的,衡州陈道人以磨镜为业,后来他中年失明,于是每日“凭妻肩行于市”,后来在家养病,“独令妻自行磨镜以取给”[19],他的妻子独自磨镜以糊口养家。

普通的经商家庭,都需要家人的集体合作,所以女性也是实际参与者。政和初,“成都有镊工,出行廛间”,“妻独居”[20],仍然能够照旧经营,为客人剃发刮须。

民间能工巧匠也将编织、剪纸等手工业继承发扬,农村妇女一般从六七岁就开始学习剪纸,“宋元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剪纸艺术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除了立春、人日,五月五日也剪钗头彩胜,做成艾叶、仙佛、虫鱼、禽鸟、百兽的形状,簪戴以求平安”[21]。除此之外“人们还把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皮影、夹染刻版、陶瓷帖花也大都用剪纸做。甚至民间苦于久雨不晴,也剪纸为妇女形象祈福,谓之‘扫晴娘’”[22]。

二、宋代女性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原因

宋代女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十分丰富的,究其原因,可以从社会经济状况、赋税制度来探析。

1.社会经济状况。

(1)农业:北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都有显著发展,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繁荣。

农作物品种增多,随着北宋的统一,南北农作物品种得到了交流。茶叶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茶叶的种植区,也会有很多采茶女,这些女性以在茶园采茶谋生。可以说,农业的发展,使大量女性也投入到农业劳作之中。

(2)手工业:北宋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也有很大进步。各种手工业作坊的规模和内部分工的细密,都超越前代。

北宋的纺织业已有丝、麻、毛、棉四种,其中丝织业的生产部门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丝织业的产地,由黄河流域、四川盆地向江南东部、两浙路和沿海地区发展。婺州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丝织业中心,那里“万室鸣机杼,千艘隘舳舻”,号称“衣被天下”。麻织业的产地,除原来的河北和四川地区以外,淮南、江南、荆湖、福建、广南等路,也成为重要产地,毛织业以西北地区为主,泾州“虽小几能捻茸毛为线,织方胜花,一匹重者十四两者”。纺织业的发达带动了宋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女性从事纺织的规模和数量也是巨大的,正是因为纺织业的不断发展,女性也才能以纺织为业。

(3)城市的繁荣:宋代城市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也为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很多机会。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这也为妇女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社会背景。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其中很多都是女性经营者,且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晚市。夜市到三更为止,五更时,晓市便又开张。在“要闹去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交易额最大的是金银、绢帛等,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两宋之际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开封城内商业繁荣的艺术反映。

2.赋税制度。

宋代的赋役制度也是促使妇女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建隆元年(960),宋太祖即位之初,就下令各州县重新编造版籍,以后各州每逢闰年都要做一次统计,向户部呈报丁口数,称“闰年图”,以此作为摊派赋役的依据。

一般农民家庭妇女为了贴补家用会进行社会劳动或进行一些社会经济活动,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由于变法触及了大官僚、大贵族、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使变法举步维艰,加之变法派内部矛盾,最终导致变法失败。此后,繁重的赋役使人们更多地投入到了商业中,很多农民丧失了土地,生活贫困,妇女就必须从事一定的劳动。

结语

从宋代不同阶层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状况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宋代妇女的生活状态并不是我们以前所认为的“身居内闱”,不参与社会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各个阶层的妇女尤其是中下层社会的妇女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经济活动中去,虽然她们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但是这也是一个进步;第二,不同阶层的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类型和目的不同,士人家庭中,妇女参加最普遍的活动就是“女工”要求的纺织刺绣,并不与自身生计相联系,更多的是为了家风修养或者以自己的德行来教育子女。社会中下层普通家庭的妇女不仅广泛参加农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的活动,而且她们的劳动在家庭的生计中起重要作用;宋代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状况,是由宋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在仍然比较粗放的生产方式下,男子还不能承担全部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宋代社会观念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与理学盛行后的明清还存在一定差异。

[1]战秀梅.宋代妇女经济活动探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1).

[2][10]柳雨春.宋代商业中的女性.西北师大硕士论文,2011.

[3]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三一)·先夫人墓志.四部丛刊本.

[4]梅尧臣.宛陵集(卷五一)·桑钩.四部丛刊本.

[5]戴复古.石屏诗集(卷一)·罗敷词.四库全书本.

[6]范成大.石湖诗集(卷三)·缫丝行.

[7]释道潜.参寥子诗集(卷二)·次韵黄子理宣德田居四时.

[8]梅尧臣.宛陵集(卷五一)·纺车.

[9]洪迈.夷坚志(补卷四,补卷一).中华书局,2006. 1580,1555.

[11]陆游.入蜀记(卷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94.

[12]赵鼎.竹隐畸士集(卷五).四库全书(112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156.

[13]洪迈.夷坚丙志(卷一○)·茶肆民子.中华书局, 1981.452.

[14]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三)·志友璋鬼狂.中华书局,1981.1655.

[15]洪迈.夷坚志补(卷七)·赵富翁.中华书局,1981. 1614.

[16]丁傅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三)·高宗.中华书局,1981.79.

[17]宋郭.睽车志(卷三).四库全书(104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244.

[18]洪迈.夷坚乙志(卷一四)·赵清宪.中华书局, 1981.106.

[19]洪迈.夷坚丁志(卷二○)·陈磨镜.中华书局, 1981.707.

[20]洪迈.夷坚乙志(卷一二)·成都镊工.中华书局, 1981.287.

[21][22]季晓燕,葛彬.宋代女性文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95,95.

李静红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硕士研究生

(责编 樊 誉)

猜你喜欢
妇女经济活动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