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和对等翻译策略对中国学习者的有效性

2014-04-10 00:05梁晓冉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强者正确率参与者

梁晓冉

(约克大学,英国北约克郡)

一、研究背景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知识的三大要素。而词汇的运用是一切语言技能的基础。Vermeer对比研究了语法和词汇,得出了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比掌握系统的语法规则更能有效地进行交流的结论[1]。一定词汇量的掌握对学好英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高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词汇知识是英语习得中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发展的基础。在学习词汇时,运用合适的词汇学习策略对学习者理解、记忆和运用词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30年来,西方不少研究人员在学习策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Celik和Toptas认为高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增加词汇量并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主权[2]。Oxford、Crookall、Schmitt、Asgari和Mustapha等人也论述了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对英语学习者提高在词汇方面竞争力的作用[3-5]。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到词汇学习策略这一研究领域中来了,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也呈流派纷呈之势。Oxford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六类:记忆策略(Memory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补充策略(Compensation strategies)、情感策略(Affective strategies)和社会策略(Social strategies)[6]。O’Malley和Chamot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7]。Schmitt在其展开的对日本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中,将58种具体词汇学习策略归为两大类:发现策略(Discovery strategies)和巩固策略(Consolidation strategies)[4]。本文参照 Schmit的分类方式,对其中两种具体策略:从语境猜测词义(Guessingmeaning from textual context)即语境策略和向老师询问对等翻译(Asking teachers for L1 translation)即翻译策略进行对比分析。

纵观词汇学习策略这一研究领域,虽然许多研究人员(Seibert、Cohen & Aphek、Pickering、Schatz&Baldwin、Prince)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并在20世纪80年代集中对这两种具体策略展开了研究调查[8-11],但其中几乎没有涉及中国人的英语学习,更没有针对中国研究生的相关方面的研究。笔者借鉴了Prince在1996年展开的关于英-法语境下这两种策略的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在University of York学习的24名中国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这两种具体学习策略中哪一个更能有效地帮助中国学习者进行词汇学习,并进一步探究了英语学习能力强者的和不强者在这两种学习策略运用上的不同表现。研究结论也可以帮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即根据学习者不同学习能力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教学,以便使学习者更高效地学习词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旨在回答下列问题:1、哪一种策略更能有效地帮助中国研究生进行词汇学习,是语境策略还是翻译策略?2、英语学习能力强者和不强者的表现差异表现在哪里?3、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种策略的态度分别是什么?4.英语学习者是否愿意将两种学习策略应用到英语学习中?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24名在英国约克大学学习的中国籍研究生。作为ESL的学习者,这24名研究对象均参加过由约克大学语言中心举办的,不同的语言支持课程(Language support courses)。该课程旨在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技能和熟练程度。根据实验需要,在选择调查对象时特意将他们入学时的雅思成绩作为区分英语水平的参考标准,分为:英语学习能力强者(Advanced learners)和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Weak learners)。在本研究中,12名雅思取得7.5及以上的学习者被归为英语学习能力强者组,而另外12名雅思6分及以下的学习者属于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组。在随后的调查中,12名英语学习能力强者和12名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又被随机分配到语境策略组和翻译策略组。也就是说,在本次实验中语境策略组和翻译策略组分别由6名英语学习能力强者和6名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组成。

(三)调查工具

工具:1.词汇测试实验;2.词汇策略问卷调查

1.词汇测试实验

词汇测试实验借鉴了Prince对比语境和翻译环境的实验研究,分为学习阶段(learning stage)和回忆测试阶段(recall stage)分别进行。在学习阶段,翻译策略组的12名参与者将学习带有汉语翻译的一组英语单词。而语境策略组的学习材料则由10个不同的句子组成,每个句子中包含一个目标词汇。所有单词的翻译版本全部取自《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七版》,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无误。在回忆测试阶段,所有实验参与者将完成一份由10个句子组成的测试材料。这10个句子完全不同于前面的学习材料,每个句子中需要填写的目标词汇以横线代替。学习材料和测试材料的不同意味着语境的不同。而不同的语境更有利于检测出学习者是否真正理解并运用了语境。

2.词汇策略问卷调查

本调查问卷由三个部分共五个问题组成。第一部分是一道选择题,用于了解英语学习者在这之前的词汇学习中对语境策略和翻译策略使用情况。第二部分为两道选择题。分别体现出英语学习者对两种不同策略的评价。第三部分则采用五点量表衡量学习者对每句描述的适用程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旨在了解学习者在学习中是否会继续采用这两种学习策略。

(四)数据收集

本研究项目的数据收集于英国约克大学。实验进行的顺序为:从语境策略组到翻译策略组,从高分组(英语学习能力强者)到低分组(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为确保实验参与者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地专注于此次测试,所有测试都在一个安静的自习室进行。在学习阶段,每组测试者将会有5分钟时间去学习10个目标词汇,即每个词大约耗时30秒。在完成目标词汇学习任务后,实验参与者会用20分钟的时间填写问卷。问卷中不会出现与任何目标词汇相关的信息,以便于检测使用语境策略的学习者是否真正理解语境而非依赖短时记忆。问卷调查信息收集完毕后,测试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回忆测试阶段。所有参与者有5分钟时间完成词汇测试。词汇测试内容由10个完全陌生的句子组成,每个句子均有一个空白处,需填入相应的目标词汇。实验结束后,所收集的数据用19.0版本的SPSS进行分析统计。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结果

1.语境策略和翻译策略

从统计结果(表1)看,翻译策略组的正确率高于语境策略组,翻译策略的使用者平均答对8.5个单词而语境策略的使用者平均答对7.83个单词。实验结果成功地回答了所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对等翻译策略比语境策略更能有效地提高中国研究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率。

表1 两种策略正确率比较统计表

表2表明了所有实验参与者答案的分布情况,即在回忆测试阶段每组答案完全正确和答案不完全正确的人数分布。在翻译策略组的12个参与者中,有8名参与者(66.67%)以100%的正确率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测试,另外4名参与者(33.33%)则不同程度地回答错了2-8个单词。在语境策略组,回答完全正确的有5名参与者(41.67%),超过半数实验参与者(58.33%)的答案则不完全正确。再将两组答案完全正确的人数进行比较,翻译策略组答案完全正确的人数多于语境策略组(66.67%和41.67%)。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从语境中学习词汇的难易程度要超过通过对等翻译学习词汇,即在学习相同的目标词汇时翻译策略比语境策略更易于掌握,对等翻译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英语词汇。

表2 参与者回答情况分布统计表

这与 Seibert、Cohen、Aphek、Prince 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学习者更擅长通过母语的对等翻译策略(L1 equivalents)学习记忆英语词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二:第一,语境的复杂程度可能会限制英语学习者的发挥。从语境中学习词汇要求学习者首先能够正确地理解语境,这是准确猜测词意的基础。只有正确地理解语境,准确地猜测词义、记忆词汇才能做到掌握词汇。Cziko发现学习者运用外语理解语境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而不能充分理解[12]。Prince指出通过语境学习词汇要求学习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会影响使用语境策略的实验参与者的水平发挥[11]。Schatz和Baldwin研究发现语境并不一定能够提供可靠的猜词线索,甚至会给学习者造成困惑和误解[10]。Hulstijn指出学习者能否从语境中正确地猜出词义取决于语境提供的信息是否充足[13]。第二,单词的对等翻译直接给学习者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省去了时间和精力。目标词汇的对等翻译便于学习者直接理解单词的意思,也便于知识的迁移[4]。Prince认为通过对等翻译学习词汇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学习者可以跳过猜测词意环节而直接理解词意,从而更快速地进入到记忆运用词汇的阶段[11]。由此可见,在相同时间内,翻译策略比语境策略更利于学习者快速地掌握单词。

表3 英语学习能力强者和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正确率统计表

2.英语学习能力表现差异

从统计结果(表3)看,不论是使用翻译策略还是使用语境策略,英语学习能力强者的正确率均高于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两者使用翻译策略的表现均高于从语境学习词汇。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在使用翻译策略学习词汇时平均正确率为7.33,而在使用语境策略时的正确率是7.17。虽然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在两组测试时表现差异不明显,但还是可以发现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更擅长于使用翻译策略。英语学习能力强者的表现跟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的表现呈同样趋势,其使用翻译策略学习词汇的正确率高达9.67,而使用语境策略的正确率是8.50。英语学习能力强者使用两种策略的表现差异同样说明其更擅长于使用翻译策略。此外,从统计(表3)看,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用翻译策略学习词汇的测试正确率均高于用语境学习词汇的测试正确率。这也与实验的总体结果相一致:翻译策略在英语学习中比语境策略更易于掌握,更有助于英语词汇的学习。这与Cohen和Aphek、Prince和He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测试者的表现与他们的英语水平成正比[8,11,14]。例如,Kyungsim和Leavell’s(2006)对比了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他们所取得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水平越高的英语学习者越易于取得较高成绩[15]。理解语境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相对较少的词汇量有可能影响他们有效提取语境提供的信息。He在其研究中就指出:多数英语学习能力不强者无法正确理解语境是因为在语境中有比目标词汇更多的陌生词汇[14]。Cohen和 Aphek也发现只要学习者有足够的词汇量,语境就能成为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8]。

(二)问卷调查结果

1.两种策略的前期使用情况

从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其中1名(4.17%)参与者没有使用过任何一种学习策略学习英语词汇,另外23名(95.29%)参与者则至少使用过一种词汇学习策略。这说明语境策略和翻译策略在词汇学习中具有很强的普遍性。17名参与者(70.83%)还表示他们在以前英语学习中既使用过语境策略又使用过对等翻译策略。学习者对这两个策略的熟悉程度和使用广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表4 测试者前期使用情况调查

2.学习者对两种策略的评价

从统计结果(表5)看,大部分参与者认为语境策略和翻译策略是两种有效地词汇学习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进而提高词汇量。在评价语境策略时,24个参与者都认为可以通过语境有效地猜测词意和记忆词汇。然而,参与者对上下文策略的期待和实验结果并不一致。实验结果显示:并非所有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语境正确地猜测出词义。在评价翻译策略时,只有1名参与者(4.17%)认为不能通过对等翻译(L1 equivalents)有效地学习词汇。参与者对翻译策略的期待和实验结果一致。

表5 测试者对两种策略的态度统计表

3.对未来使用两种策略的展望

表6 测试者对未来使用两种策略的态度统计表

这部分采用了五点量表衡量每句描述对测试参与者的适用程度。从表6的数据来看,在未来英语词汇学习中,同意继续使用翻译策略的人数略微多于同意继续选用语境策略的人数(3.88和3.58)。更多的测试者会选择继续使用翻译策略学习英语词汇。将这两个部分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后可以发现:虽然24名参与者全部认为语境策略在词汇学习中可以扮演有效的角色,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在以后的词汇学习中继续使用语境策略。这与Fan的研究结果不同。Fan研究指出:学习者一旦确定词汇策略的有效性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使用。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看,虽然全部参与者认为语境策略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词汇学习,但不是所有人都会继续使用这一策略[16]。这是因为,在Fan的研究中参与者只是根据以往学习策略的使用经验做出判断,并未真正体验到每个策略的使用情况。而本实验的参与者是在完成词汇学习阶段后回答问卷的。在真正体会到语境策略的复杂程度后,更倾向于使用翻译策略而不是语境策略去学习。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词汇学习策略、学习者不同的英语水平都会造成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效果的差异。

首先,对等翻译策略比语境策略更能有效地提高中国研究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率;其次,英语学习能力强者比不强者更擅长这两种词汇策略的使用:前者使用对等翻译策略和语境策略的正确率均高于后者;第三,大部分学习者对语境策略和对等翻译策略持积极态度,认为运用这两种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词汇学习;第四,在未来的英语学习中,选择继续使用对等翻译策略的学习者要多于选择继续使用语境策略的学习者。

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的词汇,无疑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词汇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Oxford(2003)指出:英语词汇教学和英语词汇策略的培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建议,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当给予词汇教学适当的关注,尤其要适当教给学习者使用词汇学习的策略,提高他们的词汇学习能力。根据本研究结果,英语水平不同的学习者适用的词汇学习策略也应不尽相同。教师应当根据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有目的地设计作业,引导学习者使用不同的词汇学习策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引导英语水平高的学习者更多地运用语境策略来学习词汇,以提高英语猜词和阅读的能力;引导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学习者更多地使用对等翻译策略学习英语词汇。从而将研究结果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1]Vermeer,A.Exploring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lexicon[C].In L.Verhoeven & J.De Jong(Eds.),The construc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Applications of psychologicalmodels to language assessment(pp.147-162).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

[2]Celik,S.,& Toptas,V.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y use of Turkish EFL learner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3).

[3]Oxford,R.,& Crookall,D.Research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ethods,findings,and instructional issue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9,73(4).

[4]Schmitt,N.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C]//In N.Schmitt& M.McCarthy(Eds),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and pedagogy(pp.299-227).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Asgari,A.,& Mustapha,G.B.The type of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ESL students in University of Putra Malaysia[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1,4(2).

[6]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Boston:Heinle & Heinle,1990.

[7]O’Malley,J.M.,& 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ir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8]Cohen,A.C.,& Aphek,E.Easify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1,3(2).

[9]Pickering,M.Context-free and context-dependent vocabulary learning:An experiment[J].System,1982,10(1).

[10]Schatz,E.K.,& Baldwin,R.S.Context clues are not reliable predictors of word meanings[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6,21(4).

[11]Prince,P.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The role of context versus translations as a function of proficienc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6,80(4).

[12]Cziko,G.A.Differences in first-and second-language reading:The use of syntactic,semantic and discourse constraints[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78,34(3).

[13]Hulstijn,J.H.Retention of inferred and given meanings:Experiments in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C]//In P.Arnaud & H.Bejoint(Eds),Vocabulary and applied linguistics(pp.113-125).London:Macmillan,1992.

[14]He,Y.A.study of L2 vocabulary strategies[D].Unpublished master dissertation, Kristianstad University,Kristianstad,2010.

[15]Kyungsim,H.N.,& Leavell,A.G.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use of ESL students in an intensive English learning context[J].System,2006,34(3).

[16]Fan,M.Y.Frequency of use,perceived usefulness,and actual usefulness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strategies:A study of Hong Kong learner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3,87(2).

猜你喜欢
强者正确率参与者
强者和弱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