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向

2014-04-11 06:57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4年13期
关键词:航标救助船舶

动向

冯正霖要求以点带面开展好干线公路改造工作

7月14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要求以示范工程为范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深入开展好干线公路改造工作。

冯正霖指出,国省道改造是提升路网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出行的重要抓手。其中,108、205国道改造示范工程,在沿线各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的重视努力下,在部公路局和专家们的指导支持下,创新先进观念,坚持标准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要以108、205国道改造示范工程为范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深入开展好这项工作。

据悉,交通运输部在“十二五”期组织开展以“五射六纵四横”15条国道为重点的干线公路改造工程,108国道和205国道作为示范工程先期实施。

翁孟勇:携手构建大通道 建设丝路经济带

7月2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出席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媒体论坛。他提议,沿线国家交通运输部门要继续推进四方面交流与合作:

一是健全和发挥好既有区域合作机制的作用。做好总体规划,实现区域均衡、结构合理、利益普惠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体系,综合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升过境运输效率;

二是继续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和重大项目对接。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同步推进、同步实施,建设便捷畅通、安全可靠的互联互通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三是进一步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共同协商解决跨境运输中的货源、价格、安全、通关等实际问题,推动海关、检验检疫、交通等信息系统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节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

四是深化交通运输合作。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技术、资金、运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合力打造交通运输合作升级版。

海上搜救机制科学性有新标准

近日,部软科学研究项目“海(水)上搜救科学性研究”通过验收,研究成果对完善决策管理水平、提升搜救效率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项目从搜救法律法规、搜救资源布局配置、搜救指挥协调、信息通报和传递、社会力量奖励与补偿和长江巡航救助一体化管理模式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我国海(水)上搜救在搜救资源优化配置、组织指挥、合理派遣救助力量、搜救终止时间确定、科学搜救方式方法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建议。项目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承担。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救助打捞工作的意见》出台

近日,《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救助打捞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提出围绕国家海洋强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布局,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专业救助打捞体系。

《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救助打捞发展目标是在我国管辖内海域基本建立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配置科学、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救助打捞体系,具备快速高效应对群体性人命遇险、大规模溢油和危化品污染、大吨位沉船等重特大事件的能力,同时具备深海、远洋救助打捞以及参与国际海上重特大突发事事件的处置能力;专业救助力量能够在蒲氏12级风力条件下出动,在蒲氏9级风力条件下实施有效救助;一般海况下沿海离岸100海里以内人命救助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90分钟,人命救助有效率大于93%;沉船整体打捞吨位达到8万吨;与社会应急力量相结合,溢油清除综合控制能力达到1000吨;饱和潜水作业深度达到500米;水下扫测定位和机械抢险打捞深度达到6000米。

我国航标管理将应用无人机技术

近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航标处在连云港港主航道及赣榆港区航道开展了无人机航标管理应用探索,对示范航标点进行无人机低空飞行拍摄作业,初步形成一套在航标管理上行之有效的飞行作业模式,达到预期拍摄效果,为后续构建三维可视航标监管体系奠定基础。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航标处在对连云港港主航道及赣榆港区航道多座示范航标点的飞行作业中,通过对飞行高度、机载设备、航线设计等进行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一套适合航标巡检的飞行作业模式。

科技创新加码平安交通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科技创新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介绍,《实施意见》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完善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结合交通运输重点生产活动,应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形成一系列操作性强、可复制推广的安全风险辨识手册、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和应急预案。

二是加强交通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攻关。重点研究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对交通运输网络的影响机理与模拟仿真技术,交通运输网络可靠性提升技术等。

三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攻关。重点开展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控制技术,在役工程结构长期性能劣化规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检测、安全性评估、灾变防治及修复、加固成套技术等研究。

四是加强运输安全技术攻关。重点研究人的交通出行行为、驾驶行为规律和主动安全技术,危险货物运输及应急处置技术,城市客运网络运行仿真技术等。

五是加强交通应急技术攻关。重点研究公路抢通保畅技术及装备、海面遇险目标快速搜寻技术、遇险船舶救助技术、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大深度大吨位抢险打捞作业技术等。

六是加快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总结梳理先进、适用的交通运输安全科技成果,促进国家相关科技成果在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化应用,编制交通运输安全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发布技术汇编,促进科技成果公开共享。

七是开展典型试点示范。依托典型项目、典型企业、典型区域,推广应用交通运输安全科技成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形成安全科技创新典型示范效应。

八是加强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在系统安全、设施安全、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四个领域,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培养。

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白皮书在京发布

7月3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在京发布《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白皮书》。

NRDC独立顾问冯淑慧介绍,远洋船是港口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关注船舶和港口活动的废气排放问题。香港执行严格的本地船用低硫油标准,并鼓励远洋船舶泊岸时使用低硫燃料;深圳公布一系列相关措施,推动船舶、货车和港口设备使用清洁能源;上海、广东、江苏等地也开始推广使用岸电、电动或天然气动力货车、港口设备电气化等。

NRDC高级律师大卫·佩蒂特结合欧美国家在船舶港和口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提出建议:可建立有针对性的港口废气排放清单;开展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设定排放目标,制定和执行港口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远期可在我国近海海岸建立“排放控制区”,实现减排效果最大化。

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7月1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批复指出,《规划》实施要以推进协同发展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着力打造综合交通大通道;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珠江—西江生态廊道;坚持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统筹协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开放引领,着力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努力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

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试运行 5万吨级海轮直达南通港

7月9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交工验收,长江干线江苏太仓至南通段12.5米深水航道进入试运行阶段。今后,5万吨级海轮可以从长江口直达南通港,10万吨级及以上海轮也可乘潮抵达。

一期工程整治河段自太仓荡茜闸到南通天生港区,全长约56公里,总投资约为51.7亿元。一期工程比原计划36个月的工期提前14个月,工程质量、安全和财务资金处于良好受控状态。其中,整治建筑物工程完成铺排1878张,铺设面积1277万平方米;抛石456万立方米,安装预制构件1318个,形成堤身长度44公里;疏浚工程完成220万立方米;航标工程共调整配布航标73座。

12.5米深水航道上延 长江引航服务升级

7月9日,长江干线江苏太仓至南通段12.5米深水航道进入试运行阶段。为使引航服务能力与12.5米深水航道延伸同步适应,长江引航中心推出若干新服务承诺。

新承诺提出,正常情况的按时开航率将由2011年提出的99%提升至100%,引航责任事故率从低于1‰降为低于0.5‰。同时明确,严格执行长江引航作业相关规范,网上公开引航计划、申请受理程序和收费标准,不给航运企业增加额外负担。进一步强化引航队伍作风建设,确保操作规范,沟通有效。

重点科研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加强信息开放共享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进一步加强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大型仪器设备(以下简称“科研设备”)信息开放共享工作,提升科研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开放水平。

通知明确,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包括交通运输部认定的行业重点实验室、行业研发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设备为上述科研平台使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原值在10万元以上的单台或成套仪器设备、系统及软件。

通知要求,各单位要切实发挥重点科研平台依托单位的组织协调作用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作用,由依托单位组织所属重点科研平台填写上报科研设备清单和基本信息,部科学研究院汇总反馈后,各依托单位应组织所属科研平台于今年11月30日前将科研设备开放信息公示在本单位网站显著位置。科研设备开放信息将同时录入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拆船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前5月报废船成交吨位同比增4.6

继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发布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出台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后,交通运输部近期建立了船舶拆解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制度,进一步扩大船舶拆解能力,保证政策实施进度。

去年12月和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先后公布了两批共49家船舶拆解企业。根据中国拆船协会资料,今年1月至5月,国内报废船成交约177.6万载重吨,同比增加4.6倍,表明我国老旧船舶提前报废更新政策实施进展良好,老旧船舶运力更新进程加快。

猜你喜欢
航标救助船舶
IALA航标工作船员培训示范课程研究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水下救助抢险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水下救助抢险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
虚拟航标的作用与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