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2014-04-13 07:11陈菲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分析法教学质量矩阵

陈菲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江苏南通 226010)

层次分析法在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陈菲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江苏南通 226010)

文章基于我国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教学模型,构建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践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对于高职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水平和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应用

0 引言

为了满足教育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各大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办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采取学生评教、专家评教以及同行评教三种途径。运用这三种评价方式后不难发现,在促使高职课堂教学逐步趋于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现有高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大多无法使各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有机体,监督教学的办法很难涵盖到整个教学过程;评价标准模糊,评价质量体系的团队成员凭借自身工作经验进行评价,其中掺杂了太多主观因素,很难客观地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常规量化评价方法仅以简单的累加形式进行,统计数据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所得结果准确性不高,做不到合理评价,这些都不利于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来实现对教师客观公正地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发现问题,改进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1 层次分析法

1.1 层次分析法内涵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萨迪教授最先提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ehy Process,AHP),它是一种逐步趋于完善的复杂系统分析方法,有效结合了定性和定量两种关系,将问题中要考虑的多种因素分层分析,逐步量化,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客观的比较。它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单、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日益成为决策科学中一种引人关注的方法,并逐步成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实现科学决策的有力工具,被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采用。[1]

1.2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步骤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待解决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要素,再按照要素间的支配、从属等关系,形成一个有序的多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最高层为决策的总目标;中间层为决策涉及的考虑因素、准则等中间环节;最低层即为决策的备选方案。

(2)构建比较判断矩阵。构建比较判断矩阵是实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关键。对除目标层以外的每一层的各要素按照AHP 9级评价尺度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其重要性,并形成判断矩阵。

若C.R.<0.1,即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较高,满足要求;若C.R.不小于0.1,证明不符合检验一致性的标准,此时,需要对判断矩阵做出调整,重新进行判断。

2 高职课堂教学质量递阶层次模型的构建和测定

2.1 递阶层次模型的构建

结合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高职课程类型及特点等进行分析后发现,对于完整的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主要评价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方面: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2]进一步研究、分解后,构建出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

2.2 运用成对比较法,构建判断矩阵

首先对标准层各个因素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并给出比较判断矩阵和各因素的权重。通过对在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骨干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并请他们结合自身经验以及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解认真进行填写,对收回的32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后,结合AHP 9级评价尺度得出标准层各因素间的比较矩阵和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标准层各因素间的比较

2.3 一致性检验

由此可见,判断矩阵B达到了一致性指标。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方案层各因素的比较权重并完成一致性检验,继而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如表3所示。

2.4 层析结构模型应用可行性分析

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通常以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综合指标Z值,用以反应教师课堂教学综合质量所得分数。此次数据分析中,选取7个典型方面,25项指标,对教师课堂质量进行评价,将复杂的问题系统化,分为多个层次进行分析,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减小了常规评价方法中主观因素的比重,其评价结果更真实、有效。在评价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对一些不合理的权重指标进行调整,提高评价效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充分发挥层次分析法在高职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分析体系中的重要应用。

表3 评价指标综合权重

3 应用实践

采用上述层次分析评价方法,对某高职院校七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评价过程中,将高职教育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综合指标Z值按大小划分等级。分为不及格(Z<60)、一般(60<Z<70)、中等(70<Z<80)、良好(80<Z<90)、优秀(90<Z<100),具体评价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某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评价抽样表

从表4数据可得,在本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1和教师2质量评价为优秀,分析原因,主要是他们在权重比较高的项目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教师7被评价为不及格,分析结果后发现在权重较高的测评项上,该老师得分偏低,其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也应该对该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对于及格以上,但仍未达到优秀的教师,也可以对照打分细节,对自己得分不高的项目加以分析、研究和改进,同时积极吸取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争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4 结束语

层析分析法是通过构建模型,实现对大量定性指标以合适的权重作量化处理,将问题系统化、简单化,弱化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实现对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更科学、更客观的评价。此方法通过数据和图表直观呈现评价结果,可操作性较强。层次分析法所构建的模型为专家学者对高职课堂教育的评价与监督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1]张炳江.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黄书真.重点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2010.

Application of Analytical Hierarchy to the Appraisal System for Teaching Quali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Fei
(Dept.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Nantong Vocational&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226010,China)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appraisal system for teaching quality in China’s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pply analytical hierarch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models,construct the appraisal system for teaching quality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as well.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of certain value to the teaching appraisal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skills and teaching quali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Quality appraisal system;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pplication

G712.421

A

1671-9891(2014)03-0078-05

10.3969/j.issn.1671—9891.2014.03.020

本刊声明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2014-05-21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C-c/2013/03/006)。

陈菲(1983—),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

为了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体文章,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不再另付。如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时特别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猜你喜欢
分析法教学质量矩阵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