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4-04-14 09:30李永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医师中医学胜任

★ 李永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1 引言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便验廉等独特优势,曾经和正在为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发挥着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中医却逐渐萎缩,不仅没有实现学中医、用中医、看中医的良好局面,反而中医临床阵地相对缩小,疗效相对降低,中医药治疗率逐渐降低,许多本来中医药有明显优势的临床领域逐渐丢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各界对中医价值的认识不足,社会舆论对中医药的发展时常起到负面的推动作用,甚至不断掀起废除中医的一阵阵舆论高潮,这些都对中医的发展、使用和声誉构成了严重制约。另一方面,中医能否生存,中医的价值能否得到认可首先还是看疗效,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中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良好的治疗效果必不可少的是能够提供良好治疗效果的中医人才。本文拟从中医人才培养的角度,借鉴岗位胜任力理论,讨论在高等中医学教学和科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从人才培养中寻找中医发展的突破口。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为了解临床中医师岗位对学生的具体要求,课题组于2012年5月在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自拟访谈提纲,于6月中旬对在校学生、临床中医学教师、医学教育管理者、中医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就中医师岗位对学生素质要求、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改革建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访谈,了解各中医学教育参与者的看法和观点。本次访谈对象包括1名中医院管理部门领导、2名医学教育管理者,8名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中医学教师,20名中医学专业学生。访谈方式分为两种,针对学生主要采用集体访谈模式,其余则采用一对一访谈模式。对中医学教育改革理论和胜任力模型理论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

3 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基本要求

岗位胜任力是指用来区分具体工作职位上能完成其任务目标的优秀人员的综合素质要素[1]。通常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等方面,心理学家又把各方面分成了若干构成要素,通过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去评价受试者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不同工作岗位,需要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以下简称IIME)将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归纳为7个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医学职业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2]。就中医师岗位而言,良好的中医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素:第一,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任何实践均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中医学也不例外。因此,要成为一名良好的中医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第二,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能。中医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经验学科,绝大多数的经方、验方都来自于临床实践。仅仅拥有良好的中医理论还不足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而要成为中医名家更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悟性。第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医来源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时时刻刻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缺乏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医师必然无法成为具有良好岗位胜任力的中医师。

4 当前中医学教学和考核方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中医学教育近年在教学和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改革的动力不强,缺乏改革的激励约束作用,改革是自发而缓慢进行的,改革的效果不甚理想。就当前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 师承制走向课堂教学带来的挑战 现代中医教学已经逐渐抛弃了在中国沿用了几千年且通过大量实践证明有效的师承模式,课堂授课逐渐占据了中医教学的大舞台。中医最大的特点是辨证施治,因人而异,中医师的培养亦需要因材施教,言传身教。传统师承模式之所以成功,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准入门槛。徒弟拜师傅,师傅也在挑人才,通常只有那些具有较高悟性的人才能成为中医大师。现代中医专业学生虽然也经历过高考,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但是是否对中医学感兴趣以及是否具备学习中医的悟性则不得而知。第二是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师承制中徒弟基本上都是在理论学习伴随着临床实践,逐渐成长起来的。现代大班教学虽然从规模上具有显著优势,但是无法兼顾中医的门派特点,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并加以纠正。现代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中医学也逐渐分科,很多中医基础课教师自身并不具备多少临床实践经验,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医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部分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仅限于纸上谈兵,临床能力较差。

在实践技能教学上,由于高校大扩招,学生人数快速增加,而师资特别是名老中医数量少甚至非常稀缺,身兼教学和临床工作的教师疲于应付。医院临床带教老师诊治患者时已是应接不暇,没有时间手把手带教徒弟,甚至有学生反映,到医院见习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如此很难学到临床技能。

4.2 考核方式单一 虽然在不断变革的中医教育中增加了临床技能和实践操作考核课程,但是总体上仍然没有改变知识性考核的现状。由于医学专业知识复杂,学生众多,日常考核成本高,因此成绩的评定仍然未摆脱主要依靠记忆和书本知识的局面。其他方面的考核即便有所安排,所占比例也非常小。

4.3 忽视了中医的特点 现代西医的发展是伴随着医药科技的前进而不断进步的,医生诊疗效果往往与医学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西医诊疗水平的提高亦部分来源于科技进步。而中医师所能运用的诊疗手段千古以来亘古不变,都是一把草一根针。中药科技虽然在快速发展,但是离现代化依然遥远。因此,对中医而言,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在中医医生上,所有知识、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就体现在医生的一张处方上。如果按照西医的发展模式,大搞中医药的现代化而忽视中医药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那么中医药将无人能用。

5 对策与建议

岗位胜任能力包括知识、技巧、能力和心理适应等四个模块,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医学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胜任临床中医师工作岗位的潜在员工。虽然毕业生进入医疗机构以后一般需要一年的临床训练,通过了执业医生资格考试以后才有处方资格,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医生。但是院校学习阶段的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改善现有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力。

5.1 缩减招生规模,实施精英教育 当前中医教育甚至整个医学教育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以缺医少药为由大量扩招医学专业学生,另一方面大量的医学毕业生无法就业,部分医学专业甚至成为了就业困难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更浪费了教育资金(医学教育成本相对比较高),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认真反思个中缘由。

纵观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虽然其高等教育普及程度非常高,但无一不是把医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来抓。医学专业门槛高,淘汰率高,就业率高,收入高,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广泛尊重和特别重视。中医专业更是一个以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专业,因此既要保证中医师的替代率,就业率,更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打造精英化的中医专业人才。在中国缺医少药的情况下,高质量的中医人才应该能够找到体现自身价值之处。根据调研,即便在乡村医生整体业务萎缩、收入下降的大环境下,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中医仍然有较多的患者就诊,有的诊室甚至人满为患。

5.2 开展通识教育,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对健康的需求更趋全面、个性多样,更加注重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整体健康,人们不仅要活,而且要活得好、活得有质量。医学模式也正由传统的生物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转变。这就要求现代中医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临床中医技能,也需要具备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类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能够综合性思考和解决问题。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将寸步难行,更不要说长足发展。因此,有必要在中医学生中开展通识教育并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通过必修课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选修甚至讲座和其他活动的形式广泛开展通识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由于中医学专业特别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所学课程繁多,开设过多人文课程可能会挤占专业课程的课时,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通过选修、讲座和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进行。

5.3 院校教育与师承培养相结合 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在于培养成本低、规模效应突出。仅仅依靠院校教育或者师承教育都存在弊端,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起来。在基本理论学习阶段采用院校教育方式,待有一定基础以后逐渐提高临床教学比重,定期跟随带教老师临床实践。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不要仅局限在教学医院,可以对外聘请有名的老中医传帮带,政府和学校也要给予名老中医合理的回报。

5.4 强化临床技能培养 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教育部、卫生部于2011年12月6日在京联合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高等医学教育要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制定临床能力培养标准,规范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中医人才培养重在临床,中医存在的价值也在临床,只要临床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医就有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1]高永惠,范玲.岗位胜任力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4):90-92.

[2]万学红,张肇达,李甘地,等.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研究与在中国的实践[J].医学教育,2005(4):11-13.

猜你喜欢
中医师中医学胜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现代中医诊疗中医师的告知义务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高社光主任中医师治未病思想浅述
马立新副主任中医师针灸治疗耳鸣经验
高冬来副主任中医师治疗白塞病经验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