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湾的核武器基地:冷战时期美军在台核武器部署揭秘

2014-04-14 00:38方言
航空世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斗牛士宪兵警卫

文/方言

1999年10月,美国原子科学家联合会(FAS)引用五角大楼解密文件,首次揭露美国曾在台湾台南空军基地(Tainan AFB)部署核武器,直到1974年7月才撤走,这一发现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为之震惊,于是后续的档案发掘与整理工作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尽管通过资料分析整理,大致掌握其中梗概,但相关细节仍无法详知,毕竟当年美军在台南部署核弹属于绝对机密,台湾大概只有蒋经国等少数高层人士知晓,即便是当年在台南服役的美军也不见得人人清楚,要找到当年亲身接触过核弹或了解台南核弹储运过程的美军出来讲解,实在太难了。不过,事情在近几年有了转机。

2012年11月,一位曾在台湾待过的美国退伍老兵回到台南府城寻找其昔日工作过的旧址,2013年4月又有一位驻台南美军的后代也来府城寻找其父的足迹,这两次均由台南文史工作者解吟情接待。正因为有接待原驻台美军的经验,加之自己小时候又住在美军营房附近,因此触动她想要多了解过去美军在台南的历史,因此成立“美军美侨台南研究协会”,开始关注那段秘史。在解吟情的奔走下,终于在2013年10月13日促成9名美国老兵回到台南,还在台南市文化局协助下,在原系美国新闻处台南分处的“爱国妇人馆”举行“1950-1980驻台南美军寻迹之旅”研讨会,次日这些老兵在台湾军方的安排下回到过去服役的台南基地参观。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老兵中竟然有4位曾是台南基地里的警卫宪兵(Security Police,或称Air Police),更有两位还当过核弹储存库的警卫。通过他们现身说法,让世人进一步了解美军在台南部署核武器的细节。

重返台南的美国老兵与台军接待军官合影,背后就是美军撤退时赠送给台南基地的退役斗牛士导弹弹体。

“斗牛士”导弹

20世纪50年代,台海局势剑拔弩张,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军事摩擦不断,尤其蒋介石集团一方面叫嚣“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另一方面却害怕自身实力不足,抵挡不住得到苏联支持的大陆解放军,为此急需美国提供更多“安全承诺”。1957年5月7日,台湾“外交部”及美国驻台“大使馆”共同发表声明,宣布美制“斗牛士”(Matador,台湾档案称“屠牛士”)巡航导弹入驻台湾岛,这是美国空军核导弹部队首次派驻远东地区。然而外界不了解的是,“斗牛士”导弹来台的相关作业早在5月1日就实施了,因此在台美官方发布消息的次日,导弹就运抵台南基地。

“斗牛士”不仅是美军在台部署过的唯一一种地地导弹,也是第一种核武器。抵台的“斗牛士”导弹隶属于美国空军第17战术导弹中队(后来改称第868战术导弹中队,是美军第四个“斗牛士”导弹中队),11月底完成部署。除台南基地里的导弹外,美军还在台湾本岛的大冈山和澎湖列岛的马公部署AN/MSQ-1雷达控制站,负责“斗牛士”导弹的引导工作。“斗牛士”导弹中队由驻台美国空军第13航空特遣队(ATF 13)节制,并归美军“协防司令部”指挥。美军导弹于1958年3月25日首次对台湾媒体公开展示,并在5月2日首度试射。当时“斗牛士”导弹是像战机一样配置于机库里面,要发射时再拉出来组装,警报发出后,15分钟内必须发射第一枚导弹,第二枚导弹则须在40分钟内发射。“斗牛士”中队的美军官兵初到台南时,都住在临时搭建的军用帐蓬里,生活条件不佳。

表面上,“斗牛士”导弹1000千米的射程足以覆盖解放军在大陆东南沿海的一二线海空军基地,就连东南各省的铁路交通网及当时快要完工的武汉长江大桥也在攻击范围内。不过“斗牛士”运进台湾后,并没有威慑住大陆空军在东南沿海机场部署行动,显示大陆高层认为美国援台的“斗牛士”导弹至多只是以常规战斗部攻击,充其量是在地上打个大洞,不足为惧,“核威慑”有些徒有其表。事实证明大陆的判断没有错,美国国防部在1978年向国会提交的名为《1945年7月到1977年9月核武器部署与管理历史》报告中提到,“斗牛士”导弹配备核弹头的部署时间为1958年1月至1962年6月,证实当年驻台的“斗牛士”导弹确实有核弹头,但真正担任快速核打击战备只有1959年5月10日以后很短的一段时期,马上又处于“两弹分离”状态,即导弹与核弹头分开储存,属于战备状态偏低的模式。

1959年,美空军在台南基地进行“斗牛士”导弹实弹发射。

两名头戴斗笠的台湾少年在台南基地观看美空军人员操作“斗牛士”导弹

美国空军第405联队派出的F-100战机分遣队,是最早进驻台南的空中核打击部队。

核航弹

上文提到的美国国防部报告还透露,美军曾在1960年1月至1974年7月在台湾部署过供战机挂载的核航弹,若仔细深究,那么美军更是在1958年2月25日完成台南基地的MK7核弹储藏库的建设,只是那时里面空空如也,直到1960年才把“货物”运进来。核航弹进驻后,美国空军也在1961年4月1日进驻一支分遣队,负责核打击任务。1962年3月25日“斗牛士”导弹撤离台南后,该分遣队就成为美国在台的唯一核打击力量。为了让分遣队顺利运作,美军曾完全接手台南基地的航管操作及助降设施维护,并与台湾空军签订共同使用协议书以及美军在台南基地战术紧急起降程序协议书,但这些协议随着美军撤离核航弹和核打击分遣队,于1974年11月14日废止。

驻台南的美军分遣队是由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Clark AFB)的美国空军第405联队派遣,即第1分遣队(Detachment 1),最早是由第510战术中队负责,而1965年11月至1973年8月则由第523战术中队派遣战机和人员在台南驻扎,担任分遣队任务。美军最早使用机型是F-100,直到1967年第523中队换装F-4“鬼怪”式战机,才改由F-4负责核打击任务,这也是最早常驻台湾的美军“鬼怪”机。F-100可挂载的核航弹除了MK7外,还有MK28(110万吨TNT当量)和MK43,考虑到MK7核航弹在1967年7月全部退役,所以台南核弹贮存库里存放过的美军核航弹应不止一种,况且1967年台南的美军待命机改由F-4担任,因此最后撤出台南基地的核武器,还应增加由F-4挂载的B-57或B-61核航弹。

常驻台南的美国空军分遣队配属4架战机(20世纪70年代改成常驻2架,但有时仍进驻4架)、6名飞行员和相关人员,4架待命机维持15分钟警戒待命状态,其中2架负责核打击任务,全天保持4名飞行员警戒待命,2名休息的状态。分遣队经常参加演练,保持随时能出任务,原则上分遣队战机和飞行员每周和克拉克基地轮调一次。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越战激烈之际,由于克拉克基地的战机都去参与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和南越越共解放区的空袭,像第523中队就曾在1972年4~10月调往泰国乌东空军基地(Udorn AFB),以帮助南越抵抗北越军的进攻,因此台南的分遣队待命机一度由驻日本三泽的美国空军第416战术中队派遣。1972年底,美国向台湾当局借调48架F-5A战斗机提供给南越,为填补台湾空防缺口,美国于是在1972年11月2日调派原驻扎琉球嘉手纳的第18战术联队所属第44、67战术中队的36架F-4C“鬼怪”式战机进驻台中清泉岗基地。为协调指挥关系,从1973年8月起,台南的核打击分遣队就改由第18战术联队的Bravo分遣队(代号“Keepers of Tainan”)担任,负责核打击任务,这也是美国空军派到台南的最后一支核打击分遣队。

驻台南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分遣队,其核打击目标到底是哪些地方?尚无公开资料可查,不过根据冷战时期美国驻韩国全罗北道群山空军基地的F-100D战机,其核打击目标为苏联的海参崴、中国大陆的青岛和天津来推断,分遣队使用F-100D和F-4C战机的核打击范围应不会超过“斗牛士”导弹的射程,即以福建、江西、浙江和广东一带的解放军目标为主。

第6214 基地大队

谈到台南基地的美军部队,就不能不提第6214基地大队(6214th Air Base Group),这也是台南基地中人数最多的美军单位。1957年10月20日,美国空军第6200基地联队第2分遣队(Det 2,6200th ABWg)进驻台南,主要任务是支援第17战术导弹中队。1958年8月18日改为第6214基地大队,下辖警卫、弹药、维护等中队,如第6214空军警卫宪兵中队(6214th Air Police Sq.)、第6214弹药及维护中队(6214th Munitions Maintenance Sq.),隶属于第13航空特遣队,主要负责导弹发射区、弹药库、营区的警卫和后勤保养任务。

1960年3月,第13航空特遣队改组,部分行政业务及后勤作业划归第6214基地大队负责。1961年4月,第405联队第1分遣队进驻台南担任核打击任务后,警卫区域扩大至跑道尽头的待命区和停机坪。

1965年3月3日,美国开始对北越发动代号“滚雷”的轰炸行动,为协调指挥在北越上空的大批美机,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调派EC-121D警戒机在东京湾(北部湾)上空执行早期预警与空中作战管制任务,该计划为“大眼计划”(Big Eye Project)。负责这项任务的是美国空军第552早期预警管制联队第1分遣队,其首批2架EC-121D警戒机、7名机组员及11名雷达操作管制人员于1965年4月16日抵达台南。该分遣队共有10架EC-121D,以5架一组轮流在东京湾出勤,未出勤的5架则在台南保养维修,它们大都停放在今天台南基地的民航机停机坪。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台南还是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兵从冲绳、关岛前往东南亚的中转站,因此在这里见到美国海军系统的飞机也不是稀罕事,它们都由第6214宪兵中队负责保卫。

受越战升级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空军有不少后勤部队来到台湾,使其成为驻台美军中人数最多的军种。1966年2月8日,人数爆满的第13航空特遣队被就地改编为美国空军第327师,师部设在台北,统辖驻台北松山、台中清泉岗、嘉义、台南的美国空军人员,第6214基地大队也改隶第327师。有意思的是,1967年1月1日,第6214弹药及维护中队开始为有大量美国侨民子女就读的台南美国学校(Jonathan M.Wanwright High School,JMWHS)提供交通服务。1974年7月,美国将核航弹和分遣队从台南撤走后,第6214基地大队任务大幅减少,只安排少数人员留守,1979年美国与台湾彻底“废约断交”时全部撤离。

美国空军警卫宪兵

叙述完美国空军在台南部署核部队的大致历史后,下面不妨通过美国老兵的回忆来还原昔日核部队的生活点滴。2013年10月来台访问的9名美国老兵中,有4位曾是台南基地的警卫宪兵,分别是约翰·麦克米(John McCormick,1972年3月至1974年7月)、托马斯·卡普(Thomas Kopp,1973年5月至1974年10月)、瓦德·菲利普(Wade Phillips,1972年3月至1973年6月)和路易斯·霍斯雷(Louis Horsley,1969年3月至1972年6月),前两人担任过核弹储存库警卫,菲利普则只在弹药库担任一个月警卫,就被调到大门口,而霍斯雷的任务更特别一些,主要负责与台南警方连络,工作内容有点像外事警察。

麦克米回忆说,他来台南前,曾在南越平定省富吉(Phu Cat)空军基地服役,再早一些则在岘港(Da Nang)空军基地,由于那里全是战区,越共经常用RPG-2火箭筒袭击机场,还有狙击手放暗枪,晚上则是不断有迫击炮弹打进来,所以当他来到台南,度过安静的第一晚时,感觉犹如从地狱到了天堂。通过这些老兵的讲述,反映出美国空军警卫宪兵除了基地和弹药库警卫外,还负有部分维持军纪的宪兵任务。2006年1月起,台军实施“和平项目”,以“现编、现装、现地执行现有任务”方式执行空军基地警卫安全任务,由“宪兵司令部”收编10个空军警卫营,以满足当地宪兵部队指挥权责统一,确保机场平时和战时安全。2011年7月1日起,台湾部分宪兵部队配合台军“精粹案”实施“铁卫项目”,改编成12个“空军警卫宪兵中队”,负责空军基地警卫,他们的任务就像当年在台南的美国空军警卫宪兵,除了警卫任务外,还要维持军纪。

美国老兵回忆,他们执行警卫任务时,标准配备是M16突击步枪、M60通用机枪,也有手榴弹和M79单发榴弹发射器,但平常不配带,只是经常进行射击训练。在越南战区,美国空军基地的警卫宪兵还拥有V-150装甲车,但台南相对安全,没有周边安全隐患,所以美国宪兵在看大门时至多带上0.38口径(9毫米)左轮手枪和警棍,巡逻车辆只需出动雪佛兰轿车或道奇越野小卡即可。菲利普说,自己在大门口执勤时,每逢假期收尾,他们还要去把那些在外面喝得烂醉、掉到门口大水沟里的美军官兵拉回去。麦克米提到,他最喜欢担任F-4战斗机待命区的警卫工作,因为远离自己的营区,有点像化外之地,且能与飞行员一样吃空勤灶。比较累的是,待命区和跑道间有一道铁门,要人力拉动,每次飞机起降,他们就要很快拉开铁门。他还说,执行机动巡逻时,有时还会带一些可乐请台军警卫喝,促进双方友谊。

为执行对北越的“滚雷”行动,美国空军EC-121D警戒机曾于20世纪60年代末进驻台南。

除美空军外,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也时有军机光临台南基地。下图为美陆军军事援助顾问团的U-8F通用运输机。

基于安全理由,美军储存核航弹的弹药库并未设在台南基地内,而是在基地外的东南侧,内有20余栋平房建筑,各栋建物间都有一定的安全间隔,比对过去美国空军绘制的台南基地地图和今天“谷歌地球”卫星照片,可发现该仓库仍保持和几十年前美军使用时的相同状态,建筑物也未见增减。据台军透露,该仓库现由台湾空军防炮(高炮)部队使用,未来将安排开放,让美国老兵入内指认当年储存核弹的确切位置。麦克米和卡普说,核弹由6名警卫24小时看守,弹药库有监视哨、警报器,外围还有机动巡逻。核弹储存库和其他弹药库房相同,就是一栋混凝土的平房建筑,外观没有什么特别。当然内部因核弹储存条件比一般弹药高,有比较完善的保卫设施,如较厚且强固的大门、温/湿度控制设备等。麦克米表示,战术核航弹的大小、外观与大型航弹差不多,他们有时也会看到弹药中队人员将核弹拉到库外例行检查保养,但他从未看过核弹装上飞机,当时大家都私下称这些F-4挂载的核航弹为“Big Bomb”(大炸弹)。

台南基地的美空军警卫宪兵进行巡逻

台南基地的美空军警卫宪兵正在进行左轮手枪实弹射击训练

另据美国国家档案局解密文件显示,1974年7月美国将核航弹和分遣队从台南撤走后,9月美国空军原本想在台南基地留驻300人,但美军高层认为不符合成本效益,于是美国空军只好将留驻人员减至75人(包括10名弹药库人员、15名通讯人员、43名维护人员和5名支援人员等),但仍被认为太多,要求减至20人。

台南基地内的美军单位

据档案显示,进入台南基地最早的美军并非美国空军,而是美国海军驻冲绳那霸航空站的垣谷分队,又称“T分遣队”(Detachment Tango),于1953年9月来台,主要是为日后到访的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战机提供后勤服务。随后,负责巡逻台湾海峡的美国海军第7舰队第72特种机动舰队,于1954年正式入驻台南基地,进行舰载机后勤维修,美国海军旋即在台南基地增建营房、餐厅、通信设备。1958年8月,解放军万炮轰金门,台海局势紧张,美国空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队纷纷进驻台湾各基地,因基地容量和机场设备不足,造成设施拥挤,疏散困难等问题。台湾军方考虑今后美军“协防兵力”大量进驻,于是向美军提出空军基地扩修需求,当然钞票得由对方出。正是这一背景,台南基地才在美军协助下修筑第二条跑道。随着“斗牛士”导弹和美国空军核打击分遣队陆续进驻,台南基地越来越热闹,当时美军营区在台南基地的分布情况是:基地北面是美国海军“T分遣队”营区,美国空军营区则集中在基地内的亚洲航空公司维修厂和台湾空军营区的南面,机场外东南侧则有弹药库即核弹储存库。另外在36L跑道尽头,是负责核打击任务的第405联队第1分遣队待命区(有宿舍、伙房、餐厅、娱乐室等设施)和待命机机库,这两个机库共可停放4架F-4战机,是台南空军基地仅有的双机方型机库,内部空间巨大,约有三层楼高,顶部采用钢结构,外观与一般弧形混凝土机库完全不同,目前台湾空军仍在使用中。对照老照片,美军使用时机库顶部为平顶,但现在则是斜顶,有可能是年代久远,屋顶钢构腐朽,台军重建改成斜顶。

美国海军称“T分遣队”(Detachment Tango)在台南基地的驻地大门。下图为其官兵宿舍及办公室。

台南基地里的美国空军营区,经过十几年的逐渐扩充,从最早的帐蓬、铁皮屋,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已发展成功能完整的小区,营区内除了办公室、宿舍(菲利普说士兵两人一间套房,大多数房间都只有一人居住,他当年在台南基地的宿舍虽还在,但已荒废变成危楼了),生活娱乐设施有福利社(PX,Post Exchange,设施已拆除)、AM广播电台(主持由士兵担任,可打内线电话点歌,设施已拆除)、游泳池、篮球场、网球场、娱乐室、电影院(即将拆除),还有供高级军官视察时居住的招待所、邮局、诊疗所(这是少数现存的美军设施)等。1973年5月,美军曾评估在台南空军基地设立一座卫星通信站,但是后来因美军陆续撤出基地而取消。

美军的文化影响

从1950年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到1979年4月最后一名美军离台,将近30年间入驻台湾的美军不计其数,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台,不但带来军事与经济上的影响,就连美国文化也深植岛内民间,从婚姻、饮食、音乐、娱乐、交通、生活方式、工作机会等不一而足。以台南基地为例,越战期间当地美军多达千余人,若以人次计算,可能有数万人次的美军在那里待过,他们与台南居民互动频繁,不仅放假外出到市区消费,有些人更是在外租房子,因此还有台南人专门兴建有壁炉的美式房子租给美军,以至于台南市的开元路、大同路和健康路一带形成美军小区。生活互动的结果,不仅产生婚姻,也将美国饮食等生活习惯引入台南。男人到外地当兵,感情往往空虚,因此常见娶服役地区的女性为妻,过去台湾本岛男丁到金门、马祖等外岛当兵,或来台受训的新加坡“星光部队”士兵,都有与当地女孩婚配的情形,自然美军也不例外。像接受采访的9名美国老兵无一例外都娶了台湾老婆,而且他们经常在台湾和美国之间轮流居住,反过来说,他们可说是台湾最早的“洋女婿”。

美军也向台南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如基地美军营区的园艺整理、公共区域清洁卫生等都是外包给台湾人,也有人专门卖花给美军家庭,美军俱乐部内的服务生、厨师等也都是台湾人。有很多人因帮美军工作得以发家,并提供子女良好的教育机会。值得一提的是,美军调动频繁,也使得大批二手家具、家电和汽车流入市场,成为市面上舶来品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从美军俱乐部流散出来的PUB、西洋音乐唱片也让台湾人开了眼界。至于饮食方面,美国可口可乐、汉堡、牛排、冰淇淋等食品也逐渐进入当地人的生活,像台南最有味道的西餐厅或牛排馆师傅都出身于美军俱乐部。不过,美军不像日本殖民台湾时留下很多公共建筑,留下的大多是军事设施,且都在军方营区内,民众平时很难接近,少数营区外具有纪念性的建筑也因商业地皮升值而遭拆毁或改建,因此美军在台南乃至整个台湾岛的记忆还是在快速消逝中。

台南基地中的美军俱乐部中,美军官兵正在休闲。

猜你喜欢
斗牛士宪兵警卫
斗牛士曲响起
兵王要飞第五话宪兵之争(连载)
中央警卫师警卫开国大典逸事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翻滚吧,斗牛士
毛主席和警卫战士相互敬礼
略论警卫工作立法的必要性
西班牙宪兵用佩枪换毒品
走近意大利宪兵
“宪兵娃娃”助阵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