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生成策略

2014-04-14 03:43黄金燕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黄金燕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摇生成

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26-02

语文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中灵动的生成,就是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参与,承认学生的个性感受是决定阅读成果的重要因素,而不是由文本或教师决定一切。重视“生成”,就是重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互动及其对阅读结果的影响,承认语文阅读的多元结果。一堂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师在预设中就能够完全敲定的。作为课堂上的掌舵人,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结合,灌注热情与精力于教学的生成之中。语文教师从观念上接受和理解“生成”的理念不算困难,难的是如何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不失时机地捕捉“生成”的契机,如何及时采取机智的、适当的和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生成”,从而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此,本文拟就听课教研所得案例,思考、探讨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生成策略。

一、敏锐觉察:构建多元化、人文性的生成标准

教师不能把文本的内涵及其解读看成凝固不变的“标本”,而要承认其内涵的某些不确定性,只要学生的表达或理解没有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都要真诚地呵护他们的“奇思妙想”,通过这些“奇思妙想”生成新的意义,构建起多元化、人文性的生成标准。

【案例一:“如果没有水,人类就没有眼泪”】

在语文S版语文第8册第7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语文大课堂”的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以“改变不良习惯,节约用水”为题,结合实例说几句连贯的话,张老师一边听,一边点评。学生小丽最后一个说道:“同学们不要到学校水龙头那里去玩水。如果没有水,就没有绿树;如果没有水,人类就没有眼泪。”张老师在黑板写下“如果没有水,人类就没有眼泪”,借此开启了教学的新空间。

师:刚才有同学说喜欢这一句话,是谁说的呀?请说说喜欢的理由吧!

生1:我很喜欢这句话。人们都哭不出来了,事情不是太糟糕了吗?

师:嗯。人们欲哭无泪,是很糟糕。那么大家想想,我们平时有没有听到过“哭不出来”“欲哭无泪”这样的说法呢?

(几个学生表示在书本上看见过)

师:那是因为他们身体缺水而无法哭泣吗?

生2: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人欲哭无泪?

生3:我知道了,老师,那是人们痛苦的忏悔,所以他们哭不出来。

生4:人们悲伤是因为惭愧他们过去太自私,不能从全体的需要出发保护环境,从而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师(兴奋):他们说得好吗?大家赞成他们的说法吗?赞成的请举手。

(学生的小手掌汇聚成一片“旗帜”的海洋)

【反思】对单一语言表达训练的突破是阅读教学多元生成的价值所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敏锐地察觉到学生的话中暗藏玄机,连续用“是因为……吗”“是什么原因……”两个问句启发学生思考,将语言表达、语义诠释与藏匿在语言深层的人文内涵联系起来。一句“如果没有水,人类就没有眼泪”成功地使口语交际训练超越预定的目标,启发师生领悟:人们往往从一时之需、一己之私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忘却了相互的体谅和关照,最终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资源,而且还有宝贵的情感。由此,单纯的语言训练演绎成为知、情、意融为一体的课堂学习活动,提升了教学价值。

二、借力造势:探寻灵动的生成方法

叶澜教授认为,理想的生成性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别样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却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要有清醒的生成意识、灵动的生成方法。具有生成价值的“意外”有的是让人为之一振的一句话,如前例“如果没有水,人类就没有眼泪”,但更多的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常常被忽略的寻常小事。教师只有拥有高超的教学机智和生成意识,通过灵动的生成方法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巧妙地将“意外”开发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才能够将“偶然”生成“必然”,将“意料之外”化成“情理之中”,从而化腐朽为神奇,营造出一种原汁原味的课堂学习情景。

【案例二:“shǔ”还是“shù”?】

王老师教学语文S版语文第8册第7单元课文《鸟的天堂》时,一位同学朗读完课文而王老师正准备接着讲课时,有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

师:你有什么意见吗?你说吧。

生:老师,她可能读错了一个字。“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句中,“不可计数”的“数”应该读“shù”,而不是“shǔ”。

朗读课文的学生:王老师都是读“shǔ”的。

师:是的,我是读“shǔ”,我是这样理解的:枝干很多,人们无法数清楚究竟有多少,所以读“shǔ”。

生:我的理解是:枝干很多,人们没法计算它的数量,所以应该读“shù”。

师(兴奋):我们的意见有分歧,这真的很难得。老师的意见并不总是正确的,大家看怎么办,究竟应该读哪一个呀?

(生面面相觑)

师:每当遇到认不准字音或拿不准字义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拿出《新华字典》查找,纷纷说出查找的结果)

师: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教师板书)

“shǔ”: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数,数九。

“shù”: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

师:那么,你们觉得该怎么读呀?

(生意见分歧,争论)

师:读“shǔ”是着眼于数数的行为,读“shù”是着眼于枝干的数量。对同一个词语的概念产生两种具有细微差别的理解是源于我们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这没有什么奇怪。好在不管怎样读,都会加深我们对大榕树的繁茂和对鸟儿生活环境的了解,而不至于对课文内容产生误解,所以我建议大家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见,自己感觉是怎样的就怎样读。

【反思】王老师“小题大做”,利用学生的不同阅读体验,启动了一连串“较真”的学习活动:不同意见学生、朗读课文者、教师分别陈述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师生、生生的对话→学生独立查询字义→师生讨论、争论→得出结论(“自己感觉是怎样的就怎样读”),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各个环节的展开都是出自解决问题的自觉需要。教师最后用一句话——不管怎样读,都会加深我们对大榕树的繁茂和对鸟儿生活环境的了解,从而巧妙地将大家的注意力收回到教学预设——文本的欣赏与解读中去。

阅读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一个个活的、流动的进程。执教者只有感觉敏锐,善于借力造势,避免阅读课堂灵动生成的无效发生,才能使单一预设走向整合,使学生在课堂生成中发展思维能力、张扬个性,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