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机插平衡栽培技术发展展望

2014-04-15 05:55黄大山陈忠平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江西农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秧田早衰总站

◇文/黄大山 陈忠平(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重点和难点在机插。今年我省农机化发展目标提出,全省机插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力争达到10%。在机插快速推进的同时,必须做到农机农艺融合。省农技推广总站在开展机插秧育秧、栽培等技术研究的同时,从安徽引进机插平衡栽培技术,并进行本土化试验,从应用效果来看,对于提高秧苗素质、构建理想群体、防早衰和防倒伏等方面具有较好作用,发展前景广阔。

从我省机插秧的栽培上来看,普遍存在3个不平衡的问题。一是秧田与本田生长不平衡。秧田期播种密度大,生长受抑制,秧苗素质较差;本田期拔节后出叶速度过快,无效分蘖多,生长过于旺盛。二是本田前、中、后期生育不平衡。前期受机栽损伤和秧苗素质影响,返青迟,生长慢;中期分蘖快,群体过大;后期穗小、易早衰、易倒伏。三是群体与个体生育不平衡。水稻茎蘖数多,成穗多,群体大,但穗型小,穗粒数少。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标准壮秧、平田好插、早发早控、补偿强后”4个关键技术环节。一是标准育秧。提出成秧率70%-90%,每盘苗数2100-2700株,盘根带土厚2.2-2.5cm,秧龄18-22天,叶龄3-4叶,苗高14-18cm,茎粗≥2mm等标准化指标。二是平田好插。精耕细耙,田块高低相差不超过3cm,田块上烂下实,机插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亩插1.4万-1.8万穴,漏插率控制在8%以下,穴基本苗2-4本,穴株数均匀度85%以上,栽秧深度10-15mm。三是早发早控。采取施足基肥、快施分蘖肥和浅水活棵、薄露灌溉的水肥运筹方式促早发;够苗80%即开始晒田,控制群体无效分蘖,调优群体结构。四是补偿强后。增施穗粒肥,抽穗后喷施叶面肥防早衰,加强后期物质积累与转化,构建高质量群体,促进平衡生长。

猜你喜欢
秧田早衰总站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省植保植检总站张武云一行赴翼城调研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讲好监测好故事
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感怀
蔬菜防止早衰的五要点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太投入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