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民从心论治肿瘤的经验

2014-04-15 11:23林琳
江苏中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李师心主情志

林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指导:李益民

李益民从心论治肿瘤的经验

林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指导:李益民

古人把心喻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这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李益民主任中医师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的神志改变息息相关,从心辨治肿瘤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副反应、减少肿瘤转移的可能。治疗肿瘤时要强调辨证,肿瘤病人常见有心肺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阳虚证、肝火扰心证。通过养心气、补心血、温心阳等法,调节阴阳平衡,均能收到较好疗效。

肿瘤 中医病机 辨证 中医药疗法

肿瘤的治疗是当今一热点话题,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李益民主任中医师是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著名专家,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二十余载,李师运用独特的辨证方法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造福大量肿瘤患者。笔者有幸跟随李师抄方学习3年余,收获良多,兹总结李师从心论治肿瘤的经验如下。

1 病机认识

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学对肿瘤疾病的认识已有3000余年,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对其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认为,肿瘤虽然是发生于人体某一局部的疾病,但与各脏腑相关联,可以说是一种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对肿瘤的病因,主要可归纳为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失调、久病宿疾转化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七情内伤的病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越发重要,社会的进步增加了人们对生活及工作的的各种“负性情绪”,机体长期受到异常情绪波动的刺激,肿瘤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另外肿瘤患者在经受手术、放化疗等治疗,这种持续的应激作用,更增加了患者的消极心理,长期的消极负面情绪又会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可见从七情内伤这一病因视角认识肿瘤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志活动,它们分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如古人所说:“情志所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心主神志,所主宰的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它们不仅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可影响整个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协调平衡。张介宾在《类经》中说:“心如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神志异常、情志过极可直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阴阳失衡,最终致使气机阻滞、瘀血内结、热毒内蕴等相互交结而形成肿瘤。当然,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是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必然会出现神志的改变。正如《灵枢·本神》中说:“心藏脉,脉舍神”。心主神志及主血脉的功能是心气、心血、心阴、心阳共同作用的结果。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大量消耗人体气血,机体表现为气血亏虚,再经后期治疗,耗气动血,患者多呈心气不足、血液亏虚。心气不足可致肺气、脾气亏虚;心血不足可致肝血、脾血不足;心阴虚可致肝阴、肾阴、胃阴虚;心阳虚可致肾阳、脾阳虚。可见心与他脏的关系不光表现在情志变化上,肺主气、脾统血、肝主疏泄、肾藏精的生理功能都与心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因此,李师认为无论是养气血还是调情志,都需从心论治。在患者放、化疗同时配合中药调理,从调心入手,掌握好扶正与祛邪的动态平衡,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疗效。

2 辨证用药

临床患者病情复杂,心所涉及的证型较多,但常见的有心肺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阳虚证、肝火扰心证。

2.1 心肺气虚多见于肺癌病人,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累及于心,影响气血运行,表现为面色淡白,咳嗽气喘,胸闷,神疲乏力,舌苔淡白,脉象左右寸弱。李师选用六君子汤合生脉散加减补益心肺。此方药体现了培土生金法,运用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若患者咳吐白黏痰,舌淡胖,为气虚进一步发展为阳虚,心阳虚衰推运无力,可配桂枝温化水饮。

2.2 心脾两虚肿瘤组织长期消耗人体气血,再加之手术气血更加衰惫,病人常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倦怠乏力,舌淡,脉细弱。李师多参归脾汤之意,选用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远志、龙眼肉等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效。

2.3 心肾阳虚患者因患肿瘤多忧郁,终日郁郁寡欢,出现胸闷气短,神倦怯寒,腰酸,舌淡胖、边有齿印,脉右关沉迟。李师认为患者多思虑,耗伤心气,继续发展为心阳虚衰,病久及肾,而致心肾阳虚。李师选用炙甘草汤加温阳益肾之品,炙甘草、桂枝、当归、丹参、太子参温补心阳,山萸肉、枸杞子、熟地黄温肾助阳,心肾阳虚多伴有脾气虚,故同时加柴胡、白芍、枳壳调畅中焦气机。

2.4 肝火扰心此证多见于乳腺癌病人,研究也证实情志是乳腺癌发病的关键因素。跟师学习中发现多数乳腺癌患者平素脾气急躁,易发火恼怒,较轻患者胸胁胀闷,纳差,失眠,舌苔白腻,李师常选用逍遥散加减。若久郁化火扰心,患者甚可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左关弦数,李师多选用川连、升麻、生地、玄参、丹皮等组方,体现“实则泄其子”的治疗方法,心火清则肝火自灭。若患者就诊较晚,肝火久伤肾阴,而致阴虚火旺,表现出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的症状加重,腰酸,舌红少津,脉左关左尺弦数,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川连、肉桂滋阴降火。

3 病案举隅

张某,女,55岁。2013年1月2日初诊。

患者乳腺癌术后1年,术后化疗6周期。自诉心慌胸闷,失眠多梦,胃脘胀满不适,纳差,面色少华,舌苔白腻,脉左寸弱、右关弱、尺沉。辨证属心气不足,脾胃运化失常。治以益气养心健脾。处方:

炙甘草10g,太子参15g,桂枝10g,当归15g,丹参15g,白术15g,薏仁20g,法半夏10g,陈皮10g,黄芩10g,枳壳10g,干姜5g,百合15g,麦冬10g,莪术15g,蛇舌草15g,蒲公英15g,焦谷麦芽(各)15g。14剂。水煎服。

2 周后患者复诊:诉失眠症状较前好转,胃脘胀满症状消失,饮食正常,纳香。

按:该患者就诊过程中不停有疑问,并诉平日在家中经常上网查阅肿瘤相关资料。李师认为其思虑过度,影响了脾之运化功能。“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思虑劳神过度,耗伤心神,久之损脾,导致气机郁结。《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多思暗耗心血,心神失养则心慌胸闷、失眠;气机郁结,脾之运化无力,胃之受纳腐熟功能失职,则出现脘腹胀满、纳差。李师全方取炙甘草汤之意,用炙甘草、桂枝、当归、太子参益心气,补心血;黄芩、干姜、枳壳、法半夏、陈皮宣畅气机,增强胃肠动力;胃喜润恶燥,选用百合、麦冬、莪术滋养胃阴,保护胃黏膜;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抗癌。药证合拍,故收效满意。

4 结语

心在脏腑中是一个重要器官,有“君主之官”之称。心阴、心阳、心气、心血,任一方面异常,都会导致心之气血阴阳失衡,最终致整个机体气血阴阳失调。李师认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时一定要把握气血阴阳平衡这一重要原则,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充沛,机体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自然抗御病邪的能力就提高。因此临床上要重视心的调治,神安、气血畅,则正盛邪衰,可大大减少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1]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

[2]朱文锋.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03

[3]王羽超.李益民从脾胃论治乳腺癌.吉林中医药,2013,33(6):574

[4]王宁,何裕民.浅谈肿瘤与情志关系.山西中医,2012,33(3):32

[5]杜丽华,胡慧菁.谈中医治疗肿瘤.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279

[6]杨柱,陈学习.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197

[7]张本英铭,丁金芳.中医学对肿瘤与情志因素关系的认识.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32

编辑:傅如海

R273

A

1672-397X(2014)04-0018-02

林琳(1987-),女,本科学历,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lin200lin@126.com

2013-11-01

猜你喜欢
李师心主情志
基于“心主血脉”理论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思路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李灿东辨治咳嗽经验拾萃※
夜雨初夏(外一首)
“心主血脉”理论浅析和临床意义研究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近代关于“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认识
“心主血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