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金融保险机制助推产业稳健发展

2014-04-15 16:45顾云飞
今日畜牧兽医 2014年7期
关键词:种鸡养殖业肉鸡

顾云飞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0)

1 我国养殖业保险宏观环境概述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建立和恢复农业保险事业以来,逐步被各级政府与保险机构重视而摆上了议事日程,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更是把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对此作出专门部署。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中就提出了“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要求。2006年6月国务院在颁发《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将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方式的创新,纳入农业支农保护体系,要求各地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发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保险。在2014年发出的一号文件中,中央更是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推行农产品目标价保险,扩大农产品、畜产品的保险范围和覆盖面”。4月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强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农业信贷授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引入多元化资金,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完善涉农贷款抵押担保、农业保险等机制。”这几年,各级地方政府与保险机构根据中央精神,切实加强了对农业保险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了农业保险的试点与实施工作,成功地开发了一批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保险险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种养业保险的发展仍较迟缓,而在整个种养业保险中,养殖业的保险更是显得滞后,不仅保险险种少,而且覆盖面小,对产业的保护力度弱。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1.1 农民保险意识淡薄,投保能力薄弱

养殖保险的对象大多为农民,而农民相对来讲文化水平较低,受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影响,认为投保只会加重支出负担,存在靠天吃饭的侥幸心理,即使真的发生灾害,认为也有政府补贴,因此没有购买保险的主观要求。同时,这几年,一些畜禽产品受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影响,或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或市场萎缩,经营亏损,导致农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减少,在扣除各项成本后,真正可以支配的收入已经是微乎其微了,这也制约了农民购买养殖保险的积极性。

1.2 保险公司实力不强,有效供给不足

畜禽养殖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养殖保险的高赔付率。据资料提供,养殖业保险的一般赔付率在80%左右,最高的达120%,而保险业的盈亏平衡点是65%~70%保本。这么高的赔付率,使得很多保险公司出现养殖保险亏损的局面。加上畜禽养殖自然灾害、疫病突发的大面积、不可预期性和灾害伴生性,使得保险公司从技术上无法回避风险,所收取的保费往往不足以维持赔付,使经营养殖业保险的风险远大于目前其他财险产品。因而开发养殖业保险的公司为数不多,已经开发的公司,或者放弃经营养殖保险,或者采用以险养险的权宜之举勉强维持。

1.3 保险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法律保障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意识到了农业保险的重要性,都把农业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放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使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有关的法律法规还不配套健全,虽然国务院已经颁布了 《农业保险条例》,但各地还没有制定实施办法和细则可供依照执行。而从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中不难看到,凡是农业保险发展比较好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以立法的形式,对农业保险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保费补贴和再保险支持。这方面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1.4 国家财力投入不足,支持力度不够

养殖业保险不同于民政部门的灾难救济,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它不仅涉及到农村的收入再分配,还要求与政府的政策目标相吻合。目前,政府对农业保险仅予以免营业税的优惠,这显然是不够的。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提高财政补贴,让各保险公司真正看见其中的利益所在。只有商业保险公司看到了养殖业保险的利益,他们才可能自发地去开发其中的市场,而目前的这类保险市场基本是无利可图的。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较高的政府补贴,保险公司是不会自愿进入的,已经进入的也会逐渐产生抛弃这部分业务的想法。

2 当前肉鸡产业对金融、保险业的需求性分析

肉鸡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这几年随着养殖数量与养殖规模的扩大,它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与其他畜禽养殖业相比,它对融资、保险的依存度和需求性也相对较高。具体而言,其需求的迫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1 从产业的属性看,肉鸡产业是一个弱质产业,从事肉鸡养殖的企业与农户是一个相对处于被动地位的弱势群体,其产业的脆弱性决定了它对金融、保险业追求保护与支撑的迫切性

众所周知,肉鸡养殖业具有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疫病种类多、面临风险大等特点,稍微遭受负面社会舆论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冲击,就会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引起强大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养鸡企业与广大农民的重大损失。去年3月以来,全国部分地方发生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在少数媒体的夸大宣传与反复炒作下,使人们普遍产生了恐慌心理,甚至到了“谈禽色变”的程度。随后,城市活鸡市场遭到关闭,运往外省的关口被封杀;种鸡企业产品滞销,价格一跌再跌,在突发事件降临时,父母代种雏每套售价仅在3元左右,而成本价为16元/套,有时无奈作商品鸡处理;商品代苗鸡每只仅售0.20~0.30元,出现大量赊欠、入孵种蛋拉毛蛋、种蛋作菜蛋、雏鸡销毁等不正常现象,而成本价在2.50元左右,有时甚至出现有价无市,只能提前淘汰种鸡。由此造成经济亏损严重,运营资金面临断裂,相当一部分企业和农户被淘汰出局,就连那些经营多年、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龙头企业都难逃厄运,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更是苦不堪言。在承受相当一段时间的磨难后,市场逐渐回暖复苏。但生产规模小、产品短缺,又导致新一轮市场价格的无序上涨,历史上父母代种雏曾卖到每套45元,商品代苗鸡卖至每只6.70元。与此同时,出现市场供应的奇缺、产品价格的暴涨、市民鸡肉消费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如此动荡带来了企业的大起大落,因此在肉鸡行业普遍陷于困境的情况下,如果事先参加了养殖保险,这时候由保险公司出来助以一臂之力,分散一下养殖业遭受的损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东山再起,无疑是一帖珍贵良药,不失为雪中送炭之举。

2.2 从当前恢复发展生产的需求看,更离不开金融、保险机构鼎力支持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的估测,2013年延续到2014年3月底的H7N9风波,我国家禽行业遭受了巨大损失,总额达1500亿元之巨。就拿我们京海集团来说,由于肉鸡市场普遍疲软,苗鸡严重滞销,价格严重倒挂,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苗鸡大量销毁,入孵种蛋中止孵化,待孵种蛋当菜蛋变卖,种鸡提前淘汰,按合同收购农民肉鸡而加工的冷冻产品大量积压,企业连续亏损22个月。随着天气逐步转暖和H7N9疫情缓解,市场开始显现好转,恢复发展生产将迎来机遇,当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严重短缺。在这关头,一方面迫切需要金融部门松绑,给企业落实启动资金贷款,另一方面,需要保险部门通过创新养殖保险机制,给养殖企业以一定的风险补偿。

2.3 从打好恢复发展禽业生产“组合拳”的角度看,也需要金融、保险机构的积极参与

去年H7N9风波给禽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大力拯救禽业生产。农业部拨付3亿元为祖代种鸡发放补助资金,地方政府也安排资金发放父母代种鸡补助资金,并组织金融部门特事特办,一方面发放应急贷款,一方面要求发放贷款给续贷;给企业减免有关费用,减轻企业负担;组织动员企业和农民咬紧牙关,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生产自救。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为拯救禽业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还需要动员组织社会上的力量,其中就需要金融和保险等部门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组合拳”,拯救处于濒临生死存亡的家禽业。

3 新型肉鸡养殖保险的具体内容

3.1 种(蛋)鸡养殖保险

该险种保险鸡只的保险金额参照饲养成本及当地市场价格的六成,由政府与保险人协商确定,并在保险合同中载明,蛋鸡每只保险金额最高不超过20元,种鸡每只保险金额最高不超过40元。并规定每次事故的免赔数量为实际存栏数的3%或300只,保费由养殖户按6%保险费率交纳,地方财政给予贴补,即每套种鸡财政补贴1.68元,养殖户交纳0.72元。自2011年实施以来,种(蛋)鸡养殖保险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减轻了养殖户的经营风险和因病死亡损失。

3.2 苗鸡价格指数保险

该险种是根据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行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的指示精神,实行“联办共保”模式,即由政府与保险公司各承担50%的风险责任。具体内容是:

3.2.1 保险责任

在保险期间内,自保险责任起始之日起,每10天为一个保险责任期间,最后一个保险责任期间为5天。在保险责任期间内,当保险苗鸡市场价格平均值低于保险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按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市场价格以双方约定的第三方(在保险单中载明)公布的苗鸡价格为准。

3.2.2 保费标准

苗鸡投保数量根据当年计划出栏数确定,当年累计出栏数按被保险人保险种鸡套数100倍计算;每只苗鸡的保险金额参照每千克玉米价格的0.46倍确定,最高不超过1.25元。在试行期间,市财政补贴保费70%,养殖户自交30%。

3.2.3 赔偿处理办法

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苗鸡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当保险苗鸡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按如下公式计算赔偿:

保险金额=每只保险金额(元/只)×当年累计出栏数(只)/365(天)×保险责任期间天数(天)×(1-P1/P0)。

P0:保险价格,约定为1.25元/只。

P1:保险责任期间苗鸡市场价格日平均值(元/只)。

猜你喜欢
种鸡养殖业肉鸡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肉鸡腹水咋防治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肉鸡常见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