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职岗位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4-04-16 11:52陶东香栾宝宽
科技视界 2014年13期
关键词:航空岗位教学内容

高 伟 陶东香 栾宝宽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青岛校区,山东 青岛 266041)

任职教育院校是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任职岗位课程在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集中体现着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特色,因此,任职岗位课程的教学施训成为众多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剖析任职教育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多期任职岗位课程教学施训的经验和体会,给出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1 任职教育的内涵与特点剖析

广义上讲,军事岗位任职教育是按照军事岗位需要,给予军队官兵以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包括士兵、士官和军官的岗位任职教育[1]。狭义上讲,军事岗位任职教育指军官岗位任职教育,即:为满足受过高等学历教育的军官胜任军队任职岗位职责和军队岗位变化需求所实施的任职资格和任职能力的专业教育。

军官岗位任职教育的主要特点:(1)培养目标的岗位性。军官岗位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以满足部队岗位任职需求为根本依据,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标准。(2)培训层次的多样性。部队任职岗位的类型多与需求多,决定了任职教育培训层次的多样性,如:生长干部的任职培训、现职干部的晋升培训、专项培训等。(3)培训时间的短期性。部队建设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军官岗位任职教育的学制不可能像学历教育那样长,一般以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十个月为主。(4)培训人员的少数性。部队军官任职岗位的类型和层次决定了参训人员的数量不会很多。(5)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即岗位任职教育的培训内容必须在增加先进性的前提下密切结合部队的实际需求,突出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训用一致。(6)培训对象的自主性。接受任职教育的学员,一般具有年龄大、学历高,或职务高、部队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自主性,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我管理约束的能力强。

2 任职岗位课程教学的对策和思考

任职岗位课程是一类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是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核心课程。因此,在任职岗位课程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始终贯穿和重点考虑和遵循任职教育的特点。

2.1 任职教育的岗位性要求教学目标必须以培养岗位任职能力为本,培养专业素质

任职岗位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因此其教学目标就必须“着眼岗位,强化能力”。部队有什么样的任职岗位?任职岗位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的人才?任职岗位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航空机务类电子对抗专业为例,部队任职岗位为地勤电子对抗师,其主要任务是完成机载电子对抗设备的拆装、通电、排故、定检等技术保障工作,因此其核心课程—《航空电子侦察设备》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定位为培养航空电子侦察设备的基本维护、原理分析、性能解读、故障研究能力,逐渐形成科学、严谨、协作、创新的机务素养。

2.2 任职教育的多样性要求教学实施必须因“层”施教,因“岗”施教,因“人”施教

军官岗位任职教育包括三种类型:任职培训、晋升培训、专项培训[1]。三种类型的培训,培训对象不同、培训目地不同、培训重点不同,因此,任职岗位课程的教学实施必须因“层”施教、因“岗”施教、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层”、不同的“岗”、不同的“人”,分别编班、编组培训,分别设计任职岗位课程,分别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手段。以航空机务类电子对抗专业为例,任职培训侧重于培养学员的第一任职岗位能力,晋升培训侧重于培养学员的任职拓展能力,专项培训侧重于培养学员具体机型、具体岗位、具体设备的技术保障能力。只有充分认识到任职教育的多样性,结合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度“身”定制并实施教学,才能保证达到培训目标,真正实现学员一毕业或一结业就能任职,就能任好职。

2.3 任职教育的短期性要求教学手段必须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任职教育培训时间的短期性特征和它的 “人才快速生成特色”决定了任职岗位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必须“以学员为中心”,以手段有效诠释内容为目的,综合运用硬件和软件手段、传统和现代手段,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高效的方法、为学员提供最管用的课堂信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以航空机务类电子对抗专业《航空电子侦察设备》课程为例,一是利用传统教学挂图展示设备整机原理电路、控制与交联关系,帮助学员建立装备整体概念;二是利用课程配套PowerPoint展示分机内部原理电路,加大课堂信息量;三是利用网络课程网上布置作业、网上答疑、网上阶段测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四是利用设备配套多媒体课件,开展设备通电检查训练,实现设备操作基本训练;五是利用设备虚拟仿真系统模拟设备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锻炼故障研究能力;六是利用实验室实装,进行各种情况的想定作业,提高训练效果[2]。

2.4 任职教育的少数性要求教学方式可以采用 “导师制”、“一对一”等灵活的培训方式

任职教育的少数性决定了任职教育班次学员的数量一般不大,属于“小班化”教学,这就使得其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导师制”、“一对一”等灵活的培训方式。“导师制”是依据个性化教学思想,针对岗位任职教育的特征与要求提出的一种组训方式,其核心是根据任职岗位的需求和参训学员的实际,结合教员的研究方向和业务水平,实现学员和导师双向选择、匹配成对。学员和导师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按照“阶段化、主题式、全程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一对一地”的完成任职岗位课程的教与学。以×级初级培训班任职岗位课程《科研实践》课程为例,学员只有一个,教研室结合学员的意愿和教员的研究方向,让学员和导师双向选择、匹配成对。导师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让其参与某“对口”科研课题进行技术革新,学员边研边干边练,导师有“面对面地”的指导学员分析、研究、解决一些工程技术难题。实践证明,通过学员“全程”参与、导师“全程”指导,学员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得到极大加强。

2.5 任职教育的实用性要求教学内容改革必须突出“三融合”重点,增强针对性

依据岗位任职教育的目标和它的“岗位特色”、“时代特色”、“人才快速生成特色”,任职岗位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就必须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必须“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以航空机务类电子对抗专业《航空电子侦察设备》课程为例,突出进行了以三类法规、故障案例、科研成果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简称“三融合”)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了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保障(简称“三贴近”)。主要做法:一是以飞机维护规程、装备保障法规为切入点提出问题,逐步运用原理知识解决设备问题,进而用设备理论揭示设备保障的科学性,最后落脚于规程、法规的执行和贯彻,达到既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平,又增强学员贯彻法规、遵守规程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实现贴得“近”。二是广泛搜集部队航空电子侦察设备保障案例,通过教员对案例材料的介绍和引导、提示,学员自主阅读和分析案例思考题,找出涉及的问题,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贴得“紧”。三是结合航空电子侦察设备保障实际,将科研活动中积累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融合于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实用性,实现贴得“活”。如:结合自动检测诊断设备在部队普遍应用的实际,将基于VXI总线和GPIB总线的自动测试、基于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的智能故障诊断等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中[3]。一方面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另一方面深层次地实现了贴近保障。实践证明,突出“三融合”重点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6 任职教育的自主性要求教学方法必须采用突出学员主体地位的“案例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

接受任职教育的学员一般具有年龄大、学历高,或职务高、部队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我管理约束的能力强。因此,任职岗位课程的教学就必须摈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员“讲”和学员“听”为中心的做法,推广采用突出学员主体地位的 “案例式”、“导学式”、“交互式”、“专题研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和促进学员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的自主学习,构建学员主动参与与教员精心设计相配合,学员“思”与教员“想”相同步,学员“问”与教员“启”相一致的良性教学互动机制,真正让“课堂”变成“学堂”。以航空机务类电子对抗专业《航空电子侦察设备》课程为例,首先,教员从部队装备保障、装备科研实践中搜集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创设工程实践情景。然后,学员面对实际问题,进入特定事件的具体角色,自主地分析案例,并拟定方案。接着,学员分析、比较、研讨包括案例中解决方案在内的各种解决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折衷、综合考虑得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实践证明,采用突出学员主体地位的“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学员与教员的互动更加灵活、更加频繁,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1]秦兰悦,等.优秀教学成果启示录[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23-24.

[2]陶东香,等.落实新大纲要求 改革初级任职教育航空电子侦察设备教学[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学报,2010(4):89-91.

[3]陶东香,等.以新大纲为牵引 加强“航空电子侦察设备”课程建设[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学报,2011(4):87-88.

猜你喜欢
航空岗位教学内容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