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配电线路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2014-04-16 06:02江豫深
机电信息 2014年33期
关键词:配电检修线路

江豫深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福建 福州350009)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用电负荷增长迅猛,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配电线路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对提高配电网资产利用率、防范停电事故的发生、降低线路损耗、化解电网安全生产风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当前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配电线路的安全管理和控制进行探讨。

1 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配电线路运行环境造成线路故障。架空线路设备运行环境差,电力设施频遭外力破坏和影响,很多地方线路存在线树矛盾、违章搭盖、施工破坏、拆迁改造、私拉乱接、交通事故等外力破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配电设备的老旧落后影响了配电网的稳定性。运维线路设备基础仍然相对薄弱,老旧设备改造进展缓慢,需要长期投入进行改造,如馈线大修、低压接户线路大修、高低压线路绝缘化、超重载台区新增/增容/低电压改造,由于受到资金不足、施工队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每年的改造量都很少,配网网架结构薄弱情况长期以来得不到明显改善。

(3)自然灾害造成配电线路故障。近年来,台风、雷击等成为配电线路事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迎峰度夏期间,台风较多,吹落树枝压在裸露的导线上,易引发导线起火、馈线跳闸停电。雷击容易引起线路绝缘子硬伤、裂纹、闪络,避雷器外护套裂纹、安装松动,变压器、开关等设备防雷引线及接地装置断裂,造成绝缘子、避雷器、防弧金具防雷无效,导致馈线频繁跳闸,影响线路正常运行。

(4)人员技术水平、素质偏低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线路维护人员很多是从主网或其他各部门转岗过来的,年龄普遍偏大,专业技术水平低,现场工作经验不足,造成技术业务的执行存在偏差、不到位,工作效率较低,同时结构性缺员造成部分人员承载力过重。

2 加强配电线路安全管理和控制的举措

2.1 加强线路巡视维护,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定期开展周期性巡视工作,开展各项保供电、重要用户及临时性、季节性的特巡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线路设备上存在的各类隐患,确保线路设备安全运行。通过各种巡视和安全隐患排查,对施工作业隐患和违章建筑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及时将有关电力设施安全隐患上报抄送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跟踪督促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同时,选择合适的运行人员,对巡线的走径予以注意。在偏僻山区和夜间进行巡视时,应该多安排人员。事故巡视的时候不沿着线路的外侧行走,起大风的时候不沿着上风侧行走。实施有效的防雷避雷措施,重点控制易遭雷击区域的线路,进行防雷改造、架设避雷线,以降低配电网的故障发生率,确保线路能够稳定运行。除此之外,加大线路附近树木砍伐力度,指定专人配合园林部门解决市区内的线树矛盾,对山区线路进行林木修剪和砍草修路工作,开展线树矛盾隐患集中排查。

2.2 加强设备检修管理,严格落实设备责任制

(1)加强配电设备的缺陷管理,提高配电设备的消缺率。对巡视中发现的缺陷应及时录入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应设专人及时对缺陷的内容、分类、处理意见进行审核,并对其正确性负责。对属于本部门班组自行处理的缺陷,应及时组织消缺,对委托其他单位处理的缺陷进行跟踪,并督促未消除缺陷及时消缺。对缺陷的结果进行验收,把关消缺质量,对处理好的缺陷要及时记录归档,实现闭环管理。加强缺陷监视,若设备缺陷类别升级,应重新上报,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临时措施。定期召开缺陷分析会,对所负责的缺陷发生的原因、未处理缺陷的处理措施、高缺陷率设备及厂家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降低设备缺陷率的措施。按要求编制缺陷原因分析、未处理缺陷整改等材料,上报主管部门。

(2)建立健全设备的检修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供电能力与设备装备水平,加强设备的检修管理,应组织开展设备故障抢修、状态检修、停电检修、带电作业等各项工作,并充分利用GPS、GIS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全过程业务管理和监控,提高评价和考核效率,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管理。按月度、年度编制配电设备检修计划,并实行滚动管理,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评价。同时在编制检修计划时,应明确检修内容、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并履行审批手续。在检修计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现场标准化作业,完成后应严格执行相关验收制度,并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按月汇总分析上报主管部门。

(3)加强配网大修改造,做好项目超前储备。针对馈线和配变台区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点,结合公变终端采集数据、测温测荷工作和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按轻重缓急持续开展老旧台区改造,积极推进馈线设备大修改造,进一步完善配网建设,提高线路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

2.3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现场作业行为

深化准军事化管理,规范生产现场管理。(1)开好班前(后)会,提高员工精神面貌,认真进行危险点分析,落实安全措施;(2)推行配电标准化作业,在设备巡视、常规配电检修、配电架空线路施工作业时,做到作业指导卡应用率100%;(3)落实现场作业“三种人”必须履行的安全职责,认真做好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4)推进配电设施“两清理”和红线设备、隐患排查工作,规范设施标识、整治设施隐患。

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安全责任。现场监督人员必须参加班前(后)会,明确自己在工程开工前、施工期间、工程结束后3个阶段应履行的职责和需要关注的工作危险点;推行配电标准化作业,反对习惯性违章,认真执行配网标准化作业卡,从技术上采取具体有效的安全措施,统一作业标准,规范作业行为,实现作业安全;利用安全活动日和月度安全运行分析,认真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反事故斗争和反违章检查,及时纠正施工作业人员对安规的片面理解,有力遏制线路施工作业不安全情况的发展势头;定期开展年度各项安全检查工作,重点进行危险点分析预控及各项安全检查问题的整改,突出抓好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落实规程制度在现场的执行;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施工人员必须参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建立健全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组成的电网检修安全管理体系。

2.4 强化专业素质培训,提升人员技能水平

针对部分人员技能水平不高,现场工作经验不足,一是依照岗位标准,加大执行学习培训计划的力度,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特别强调进行现场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二是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培训中心的岗位资格培训,与个人绩效和评优评先全面挂钩,保证所有在岗人员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三是根据员工结构及技能水平,合理分工,适当安排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提高生产人员的业务水平。

3 结语

为了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推动配电线路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不仅要统筹推进配电线路维护、检修、施工、人员培训等各环节的发展,还必须运用智能化的科技手段管理配电安全生产,运用科学的制度体系、标准的作业流程、严明的奖惩措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从而确保配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1]安宏宇.浅谈电力电缆线路运行、检修与技术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1(8)

[2]石军英,赵志晗.提高配电线路可靠运行的几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猜你喜欢
配电检修线路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检修
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论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预检修
茂名式大修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HVDC线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