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4-04-16 18:09白艳红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政府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1期
关键词:沼气秸秆利用

白艳红/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政府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白艳红/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政府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我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注意的问题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态型村镇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形式,各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从制度创新入手,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措施。要分阶段、逐步地推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手段,开发利用本地区的农业资源,逐步实现农户清洁生产、减少排放、资源综合利用、农区公共卫生状况好转、直至农业企业的生态转型,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实现循环型农业的均衡发展

针对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主要应从以下三个层面推进循环型农业的均衡发展。

1.农业资源的区域循环。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农业部门形成防区域的资源层级利用关系。从而可使各系统之间通过产品、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与利用而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产业网络,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典型模式是以乡镇工业小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合理延伸产业链条,同时通过资源层级利用链条的交叉,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从而实现农业资源良好的区域内循环。

2.农业资源的体内循环。农村乡镇企业要从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和零消耗、零污染抓起,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把一种产品产生的废弃物变成另一种产品的原料,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建立水循环、原材料多层次利用和循环使用、节能和能源重复利用、“三废”控制与综合利用等良性循环体系。如种养业中的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畜粪便变成沼气;沼气液还田施肥、猪粪高温发酵后的肥水养鱼;养过鱼的水浇灌农作物;农作物的秸秆再用来饲养牲畜便属于农业资源的体内循环。

3.农业资源的微循环。主要是指建立和推广生态型家庭经济,其典型模式是以生物食物链为平台,组建以“种、养、加”和沼气为链条的微型循环经济,解决厕所卫生、畜圈卫生、秸秆气化、排除污染、庭院绿化以及利用太阳能、风能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二、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

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循环,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大型沼气工程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客观上要求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来实施,因而需要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要考虑管道送沼气半径的经济性,只有突破以村庄为单位的区域划分,才能使大沼气的规模经济作用得以发挥。这也需要国家资金的扶持。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循环经济建设,先后安排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专项资金补助,如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农村小型能源项目、沼气国债等,投资也在逐年加大。但这些资助项目多属于小型项目,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建设大型项目具有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效应,但是所需资金数额较大,仅靠农户投资往往不足,应由政府提供资金扶持。在理论上,循环经济既具有公益性,也具有生产和供给的边际成本小的特征,以企业等组织形式为运行基础,主要由国家来投资建设,将会大大推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

三、为循环型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是循环型农业发展的载体。我国目前在绿色技术方面还相当薄弱,为积极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从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逐步转变到更多依赖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的提高上来,支持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技术链接、绿色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多级转化、高效利用与废弃物再生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标准规范等层面开展整合与集成研究,逐渐建立相对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投入减量化方面。循环型农业不仅要求大幅度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投入量,更要研制开发新型无毒、高效优质替代品,而且要在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的前提下,所有物质投入量都要尽量削减和优化。在生产中要积极倡导农业清洁生产,减少物质投入,提高利用率,科学使用肥料、农药、地膜等农资,减少污染。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施肥技术和方法,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点,推广精准施肥新技术。将微量元素及有机肥混合配方位用,同时结合其他方法(如沼气制造有机肥),提高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开发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生物治理,减少农药使用量;加大可降解地膜研究开发的力度,可选取一些农区进行试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实现地膜的大面积回收,待模式成熟后予以推广应用。

2.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循环型农业应建立能和自然生态循环相统一的人工生态循环技术系统,既能保持“石油农业”所创造的高效劳动生产率,又要消除“石油农业”存在的诸多缺陷。因此除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之外,还需应用现代技术建立以农副产品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人工生态循环体系,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沼气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沼气利用已从过去单纯用作燃料和照明的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发展。沼气利用应借助规模化养殖厂,在适合区域内建立畜禽养殖厂、规模化沼气池、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沼气生产的规模化,向周边农户和养殖厂自身输出沼气供做饭和照明,并且还可以利用沼液、沼渣发展绿色农产品种植,利用沼渣发展食用菌种植和禽畜养殖,再利用沼渣、沼液养鱼,在此基础上由农业向工业链接,从而使沼气利用成为一个具有能源、生态、环保和其他社会效益的产业化系统,实现资源的价值创造。

(2)秸秆利用。我国目前秸秆的循环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未经加工和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了大气污染;即使是简单的秸秆粉碎、铡切和还田,也未普遍做到。因此在秸秆循环利用方面,应以丰富的秸秆资源为依托,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开发投入,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研究开发主导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提高附加值。

[1]司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J].山东大学,2007年.

[2]傅世枞,王大庆,侯喜梅,王宏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巨浪牧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13).

[3]翟绪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沼气秸秆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中国沼气》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