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关系与协调发展对策探讨

2014-04-16 18:09张凤梅五大连池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1期
关键词:差距城乡制度

张凤梅/五大连池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城乡关系与协调发展对策探讨

张凤梅/五大连池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协调城乡关系是我国新时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之一。城乡关系问题处理的好坏,关系到“三农”问题是否能得到根本解决,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是否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否能顺利实现。

城乡关系;协调发展;对策分析

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新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发生巨变,研究新时期新阶段城乡关系的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对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乡关系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和长期实施的城市偏向政策。深入探索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目前的户籍制度所有所松动,但仅限于素质较高且具备一定条件的居民才可以流动。按照迁徙梯度流动原理,人们一般趋向于从获利机会少的城市向获利机会多的城市流动,即人口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种流动结果直接导致贫困地区高素质人才的外流,农村高素质人才流向了城市,低素质劳动力留在农村支持农村建设,最终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2.不同利益集团强化现行利益格局。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所表现的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政策倾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广大农民的政治影响力远远弱于城市阶层的政治影响力。城乡发展不平衡,实际也是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两大利益集团矛盾的体现。政府针对城乡差距做出政策调整,会导致不同利益集团为维护自身利益采取不同的行为,或支持,或反对,甚至是抵制政策的调整,从而影响到政策调整的预期成效。以城市居民这一利益集团为例,他们可以利用人代会、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反映自身利用诉求,从而强有力地影响政策制定、执行,他们甚至可以组织起来反对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分享城市社会资源等。因此,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背景下,政府需要从大局出发调整发展决策,调整国民收入合理分配,尽力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局面。

3.市场和效率导向的宏观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不断深化,市场的作用更易加剧地区间的不平等发展。因此,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一定程度上是持续推进市场化的副产品。同时,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不仅拉大了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更拉大了城乡公共品供给的差距,因为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更容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农村社会发展和公共品供给属于外部性很强、容易导致市场失灵的领域,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农村社会发展和公共品供给问题,往往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容易导致其供给不足。

二、我国城乡关系演变趋势分析与判断

1.我国已进入城乡矛盾的多发期,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高,使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就业问题、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生态与资源环境问题、国内治理危机、诚信问题、公共服务问题等制度性、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解决的难度也越来超大。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息关系的重大调整,部分社会阶层的不平衡感和自卑感增强,如果他们的利益诉求长期受到压抑,就会产生被社会排挤感觉,一旦由某个突发事件引发,极易采取激化、尖锐甚至恶性冲突的方式诉诸冲突,由此引起的社会冲突迅猛增加,且呈多样化、暴力化、群体化发展趋势。这些问题和矛盾潜伏着很大的社会风险,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直接面对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地方政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地方经济发展的好不好、城乡差距解决是否有所减小、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畅通不畅通、基层官员工作扎实不扎实、具体政策合理不合理、能否发现当地的潜在问题等,都直接关系着群众的满意程度,如何公平、高效、合理地解决这些矛盾,对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是一个重大考验。

2.增量基础上的制度改革将告一段落,而存量制度的改革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国城乡制度改革或多或少都涉及到户籍制度改革,成功的改革多是增量基础上的制度改革,存置基础上的改革往往在实施一段时间后由于难以实质性地推动而停止。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都是在增量基础上进行的制度改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增量基础上的制度变迁必将告一段落,而对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存量基础上的制度改革将有实质性的动作。由于户籍制度与投融资体制、劳动就业制度、财税体制、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和农地制度等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旦这种存量基础上的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城市居民现有的福利、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利益必将受到影响。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将会有所缓解,但短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过大一直是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瓶颈。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更加重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然而,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基数较低,农业增长的潜力十分有限,就业转移的压力又很大。因此,在短期内,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转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仍将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4.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进展明显,但基层民主水平与农民民主意识水平仍不适应。《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基层民主水平的提高远远无法满足农民参政、议政的迫切要求。在农村地区,村委会选举之后,谁来监督其行使权力成了制度空白;村民自治所包含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重要内容,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村务公开多数是挂在墙上供上级看,流于形式。农村选举时候选人所作的承诺能否落实以及落实的好坏,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往往难以进行绩效评价。由此造成村集体经济、村民利益受损的例子屡见不鲜,经常造成群众上访告状,甚至发生一些恶性事件,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

5.土地问题很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城乡矛盾的重要问题。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农村土地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关系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土地征占、农村财务、环境污染等问题是农民上访的主要内容。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的分析表明,土地问题占三农问题总量的67%,其中征地方面的纠纷占土地纠纷的60.1%。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拓展、工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还将继续加大,农村内部土地流转规模也将扩大同,在此情况下如果现有的城乡

土地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改革,则土地问题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城乡冲突的主要诱因。

[1]奉莹.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及就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 [J].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张昌彩.“十一五”时期我国城乡结构及劳动力变动趋势研究 [J].经济研究参考, 2004(27).

猜你喜欢
差距城乡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