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现代农业技术有效供给的因素

2014-04-16 18:09张影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政府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1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科研经费科技成果

张影/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政府

影响现代农业技术有效供给的因素

张影/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政府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本文对影响现代农业技术有效供给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现代农业技术;有效供给;因素

“三农”一直是阻碍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的最大瓶颈,而二元经济结构制度和工业倾斜正常是导致出现“三农”问题的直接原因。我们如果假定农民、农业、农村是市场,那么他们的需求就是现代农业技术。理论研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都证明,高新技术产业正日益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都即为重要。这也说明了现代农业技术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研究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问题,对破解“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从经济剩余原理的分析来看,现代农业技术的利用总是表现为会产生大量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这种生产技术供给的外部效益性。通常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消费者剩余又往往大于生产者剩余,所以说,就其社会发展而言,现代农业技术供给对农业生产的需求而言总是要保持一种持久性,特别是对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且正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现代农业技术供给——现代农业技术的研究对促进农业持续增长与发展是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因而从这个意义来看,国家支持对农业研究的投资以提高和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供给是必要的。

一、成果因素

1.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是影响现代农业技术有效供给的直接原因。农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产业部门,这里所说的现代农业技术成果质量是指成果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生产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此外,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果的效益性和适应生产的需求性也成为决定成果质量的关键因素,从系统工程的“木桶原理”可知,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长度,也不取决于木板的平均长度,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长度。科技成果质量的高低同样也存在这个道理。目前,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成果综合质量低主要表现为成果的适应性差,本身不成熟、不配套。在旧的研究体制下,由于科研与生产相脱节,许多研究课题的选择不是来自于生产和市场,而是根据现代农业技术自身发展规律来立项,很少从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需要来考虑,忽视了农业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其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结果是没有把自身的研究放在整个农业的大系统中来,从而导致一方面是科技成果不断被鉴定,并以资料的形式不断积累,形成科技成果的总量膨胀;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上存在的科技问题得不到解决,需要的科技成果又得不到满足,构成大量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存在状态下的有效供给短缺情况。现在我国现代农业技术体制随着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变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旧体制惯性扰动仍在不同程度地发生作用,过波时期的一些不稳定因子对现代农业技术成果质量的提高仍在起着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令人担忧。如争取科研项目过程中的人情关系从局部范围审查超过科学依据的重要程度,因为现代农业技术综合研究等项目本身就是很复杂的,所以,人们往往利用这一模糊的特征根据自己的偏好把农业研究项目落到原本不应承担的单位或个人。这势必会产生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因浪费而使农业研究成果的总体水平下降。这一问题目前在一些局部地区很具有代表性。

2.现代农业技术成果的某些独特特点也是影响自身有效供给短缺的直接原因之一。比较而言,现代农业技术成果与其他行业的科技成果不同,它具有某些独特的方面。一般来说,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现代农业技术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对植物的再生产进行一个乃至多个生产周期的试验观察方可认定,成果的研究周期是比较长的。因而,一项现代农业技术成果的获得常常需要花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采用种间杂交一般需要8年,而远缘杂交则要10年以上。据农业部统计,获现代农业技术进步奖的科研成果的研制所需时间为6—13年。另外,“一个良种在特定地区使用几年以后,由于环境和良种本身的退化很快就被淘汰,这是现代农业技术成果产生、应用到淘汰的一个很自然的过程。”然而,现代农业技术成果研制周期长,利用周期又相对较短的特点导致耗时较长的现代农业技术供给,常常跟不上农业生产对其适用技术的更新需求,这必定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科技有效供给短缺。

二、资金投入因素

1.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目前,研究经费不足是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会性支出逐年增大的情形下,农业科研单位因经费缺乏而面临生存危机。也正是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出现的现代农业技术供给跟不上生产者对适用技术的更新需求,待别是更无重大的技术突破。我国农业研究是政府支持下的研究机构,其经费来源也主要是通过财政资助渠道获取的。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投入是比较低;一是表现在农业研究经费投入实质上是增幅是很小的。1990——1999年间农业科研经费年均增长速度为13.1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速度为3.28%。我国现代农业技术体制改革逐步走向市场,但经费主要还来源于国家财政拔款。然而,政府财政渠道拨款的这种低增长速度势必造成其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二是表现在农业科研投入的相对水平低且不断下降趋势。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在欠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适宜比例应达到1%一2%。而我国1990年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31%,1997年又下降到0.25%,下降幅度为19.35%,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就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是居后的。另外,农业科研经费占全国科研经费的比重由1990年的 14.75%下降到 1997年的10.60%,下降了28.13%。三是表现在农业科研面向市场获取资金存在很大难度。近年来,全国各地技术市场交易额逐年上升,但是,现代农业技术成果,特别是种植业技术成果真正通过技术市场转让出售给生产者的数量极少。1989年,全国横向技术合同成交额中现代农业技术仅占5.1%,其中种植业的比重只有L叫,1996年相应的指标为1.0%和1.12%。

2.农业科研经费投资分配比例不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科研的效率和科技有效供给的形成。一般来讲,人力、物力、财力在科研上的分配是,开发研究要大于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要大于基础研究,这样才能搞好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储备,保证经济发展中有源源不断的技术持续供给,但它们之间差距不能过大。经验表明三者的适宜比例应为l:2:5,这已被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

[1]廖亚斌,屈孝初,彭希林.现代农业技术有效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甘肃农业,2007(05).

[2]颜廷武,李凌超,王瑞雪.现代化进程中农业装备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12).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科研经费科技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助推西藏农业科研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以“五化、五融合”理念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规划建设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