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是改革

2014-04-16 21:33王小广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市民化体制城镇化

王小广

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是改革

王小广

我国的城镇化不仅长期滞后,而且质量和效率严重偏低,当前亟须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摒弃以土地扩张为核心、“见房不见人”的旧式城镇化模式,走一条以资源节约、效率优先、“见房见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农民工的市民化)、消费问题(农民工难以市民化使得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难以释放)和投入问题,而不是以房地产为中心、加快投资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模式要靠新城市发展方式来推动,就是要加快城市资源利用方式转型,形成节约高效的城市发展新模式。2000~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了45.9%,但建成区面积扩张更快,为64.4%,这说明城镇土地利用不是集约,而是浪费,未来我国至少还有3亿~4亿人要城镇化,土地短缺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要使城镇化发展可持续,必须转变城镇化资源利用方式,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土地铺张型转为土地集约型;二是由规划低效型转为规划高效型,主要通过提高城镇化规划水平和建设水平,来提高各级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转变城镇化的发展方式,关键是要改革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是城镇化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和公共服务体制都是严格城乡分割的,这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速度和效率,必须通过加快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来逐步消除,为此需推进三大体制转型:一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住房制度;二是改革户籍制度;三是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田风摘自《中国金融》2013年第23期〈半月刊〉《新型城镇化下的土地制度》)

猜你喜欢
市民化体制城镇化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制及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