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出版前作者撤稿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4-04-16 22:40李筱蕾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23期
关键词:审稿人影响力学术期刊

李筱蕾,李 庆,刘 嘉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中国肿瘤外科杂志》编辑部,江苏南京 210029)

0 引言

作者在投稿成功后以各种理由撤稿是许多“非核心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常遇的尴尬问题。在许多国家,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或者是违法的。既影响了期刊的正常出版,又伤害了编辑的工作热情度,并且是对编辑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浪费[1]。因此,分析作者撤稿原因,找出应对策略,是学术期刊编辑及编辑部管理者需要重视的问题。笔者以《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为例对作者撤稿的原因分析如下。

1 撤稿原因

1.1 作者因素

(1)一稿多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2]。这就意味着,作者在规定之日内是不得一稿多投的。但国家现行的职称评定、研究课题结题、研究生毕业等都存在着时间节点,当作者没有足够时间等待时为了缩短见刊时间必然选择了一稿多投。作者选定几家目标期刊后投稿,最终在最快确定发表的或确定发表的刊物中影响力较大的刊物上发表,为免担一稿多发之责,作者不得不撤稿。

(2)无法完成退修。此现象在一些选题能力较弱和写作经验欠丰富的作者中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基层医院作者,面对审稿及编辑提出的较多的修改意见,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在完成某项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态度,是对自我能力、自我价值的一种积极肯定,自信心的不足导致了作者无法完成退修要求,被迫撤稿。

(3)投稿期刊等级不够。包括各编辑在内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有过面临晋升职称、教授、拿学位等要发文章的经历,其中一个主要的条件就是论文的发表,而职称评审部门都有对论文发表期刊级别的要求,比如“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等,否则不予认可。虽然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的期刊目录,但职称评审部门的这一规定使得部分作者因此而撤稿。

1.2 编辑部因素

(1)审稿期过长。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术期刊的决定刊登通知均不能按照国家著作权法中规定的30 日内完成,而选择自行约定时间,但这个约定实际是编辑部单方面的,作者被迫接受。以《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为例,审稿执行初审、外审(同行评议)、终审“三审”制度,初审周期为15 天,外审周期为30 天,理论上总审稿周期为45 天,但受到审稿人是否及时接受审稿、是否拒审、是否需退修后再审,以及审稿人审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总审稿时间大大延长,超出了作者的预期,导致作者撤稿。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多在行业或领域承担着大量的本职工作,同时还兼职着一定的社会工作,使得审稿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学术论文篇幅较长,专业性强,审稿所用时间和花费精力自然增多;论文研究内容与审稿人专业不完全匹配,退回后再送审而增加审稿时间。

(2)编辑服务意识不强。①编辑未摆正自己的服务定位,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时间不能全心投入到工作状态,无视工作流程设定时间,导致编辑期普遍较长。②与作者沟通不够,不及时接收邮件,不及时查看作者留言,信息传递不及时,接待作者问询时缺乏热情与耐心,言语生硬,态度冷漠。③不能及时关注编辑流程,与审稿人及编委缺乏联系与沟通,造成编辑流程的各环节拖延滞后,使作者权益得不到保障。④回复作者审稿意见不及时和不具体,概念化、公式化语言,作者无法通过审稿意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造成多次反复修改仍不能满意,在作者群中产生了不良影响,降低了作者对期刊的信任度和支持度。

(3)期刊出版周期长。近年来,即使已使用了信息化的稿件管理系统,使得编辑办公自动化,缩短编审流程,但学术期刊的刊期大多仍为单月刊或双月刊,载文量有限,导致论文刊出周期过长的现象。各刊不能缩短期刊周期及增加版面的原因:一是期刊投稿量不足,或即使充足,但多数稿件质量不够,为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不能随意增加版面和缩短刊期;二是编辑队伍人员数量不足,编辑工作量已过饱和,无法再增加工作量。一篇论文从作者投稿到刊出,通常需要6 个月左右时间,慢者要等候1 年甚至更长时间,既影响了论文本身的时效性,又延误了作者为职称评定、研究课题结题、研究生毕业而发表论文的时间,导致了作者撤稿,同时还降低了作者再投稿热情。

(4)期刊影响力低。评价一个期刊的影响力应包括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读者、社会认可度3 项指标,但现阶段的测评体系仍主要看重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快引指数等计量学指标。对于创刊时间较短、稿源不很丰富的普通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较低,作者的投稿意愿本身就不够认真,作为“骑牛找马”,不得已而为之,一旦有影响力更大的刊物同时录用其稿件,撤稿就是很自然的事了[1]。

2 解决对策的思考

目前,学术期刊作者投稿动机可分为学术研究型、积极分享型、初试成长型、投机功利型4 类[3],无论何种投稿动机类型的作者均希望自己的作品早日出版。但作者为了早日出版而一稿多投所造成的中途撤稿,既影响了期刊的正常出版,又伤害了编辑的工作热情度,造成编辑部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如何减少作者的中途撤稿率是学术期刊尤其是非“核心学术期刊”时常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各期刊管理者可谓见仁见智,各出其招,比如:与作者签订发表合同[4],对撤稿作者实行“封杀”,即日后将不予受理其再投稿并通知其所在单位[5]等。我们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对作者的道德准则进行约束是有限的,努力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和提升编辑的服务意识可能更为重要。

2.1 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

(1)围绕办刊定位策划选题。选题和组稿是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第一道工序,把好这一关,才能保证期刊的内容质量[6]。没有选题的期刊是没有多少读者的,而没有读者的期刊生命力一定不强,更无学术水平的持续提升的可能,最终沦落为为作者应付职称评定而发表论文的平台。选题须以读者为中心,编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读者对期刊的要求。不但要跟踪和报道热点研究课题的成果,而且应该注意发现冷点研究领域中的原创性成果,并给予积极报道[7],更要重视学科领域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成功的案例如《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杂志》,自从开拓学术争议问题的专题讨论栏目,2 年内影响因子及学术影响力大幅提升,进入“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

(2)有计划、有恒心地坚持组稿。现实中编辑组稿的工作量大,难度高,尤其对于“非科技核心期刊”。编辑需要大量接触本学科的名家、专家,挖掘优秀作者和潜力作者,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约稿,坚持不懈。首先可通过文献浏览、网站查询和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物色组稿对象,然后通过拜访、电话、Email 等方式商谈撰稿事宜。同时设立优稿优酬的奖励制度,以体现对作者劳动的高度认可与尊重,增强作者对期刊的凝聚力,稳定高质素的作者队伍。

(3)开辟特色栏目。基于学科特点不是每家学术期刊都能以综合实力取胜,因此,客观审视自身优劣,扬长避短,开辟特色栏目或特色专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8]。

(4)发挥编委会作用,奖励优秀审稿人。优秀的审稿专家因其在学界的影响力,在承担期刊审稿工作的同时,又可作为特约撰稿专家和担当优质稿件的推荐者,成为期刊审稿和为期刊提供稿源的主要力量,保证期刊的优质稿源及其科学性和前瞻性[9]。

2.2 提高编辑的服务意识

(1)建立健全编辑部管理考核制度,提高工作效率。自作者投稿到论文刊出责任编辑的服务体现于期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懈怠都将影响下一流程的顺利进行。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效率是影响期刊声誉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一位编辑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爱心,心系作者,通过换位思考来体谅其等候审稿结果的急切心情,利用手机、网络加强与审稿人、作者的联系,尽量缩短每一流程时滞,缩短期刊出版时滞。在与作者沟通时要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以大众作者乐于接受的方式与之交流[10]。建立作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实施编辑服务满意度调查,奖优惩劣,对于责任心不强、工作经常懈怠延误者必要时予以解聘。

(2)加强编辑业务学习,提升编辑学术水平。编辑是作者来稿的第一“质检员”,编辑的把关对作者文稿的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质量也是影响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对编辑的业务能力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掌握编辑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还要了解和熟知期刊相关专业知识。只有认真学习,不断进取,积累经验,才能在初审时具有敏锐的眼光,不轻易淘汰作者来稿,在送审时给出荐稿理由,在退修时提出切实、具体的修改意见,使作者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准确、及时地修回。编辑精湛的业务水平是促进作者对期刊信任度、支持度的提升,树立作者再投稿热情与自信心,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保证。

3 结语

学术期刊的作者撤稿给正常的编辑工作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反思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来自投稿者的,也有来自编辑部的。最大限度地遏制作者撤稿的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善编辑的服务质量,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才能吸引作者,留住作者,赢得作者的大力支持,进而推动期刊的发展。

[1]禤展图.学术期刊如何应对论文出版前作者撤稿[J].编辑学报,2014(3):262-26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EB/OL].http://www.jsxwcbj.gov.cn/m2/xxgkshow?cid=211&sid=227&nid=9630.

[3]李淑芬.从投稿动机论作者资源在提高办刊质量的重要性[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75-76.

[4]吴培红,冷怀明,汪勤俭,等.防范科技论文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的实践与思考[J].编辑学报,2009(5):434-436.

[5]金铁成.学术期刊的一稿多投现象研究述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6-29.

[6]左文霞.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7-119.

[7]辛明红,刘永新.科技期刊选题组稿中的热点和冷点[J].编辑学报,2004(2):104-104.

[8]李小军,王静.提高期刊质量及培养创新型编辑人才[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85-87.

[9]熊英.如何提高技术类期刊的影响力:以《演艺科技》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1):123-125.

[10]徐国红.解读高校学报编辑的服务意识[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114-117.

猜你喜欢
审稿人影响力学术期刊
《军事护理》2021年度优秀编委、审稿人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本刊评出2018年度优秀作者和优秀审稿人
天才影响力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