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学教育

2014-04-17 06:20陶诗秀
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卷子母语新加坡

■陶诗秀

新加坡的小学生活和中国有许多差异,令初来乍到的我相当不习惯,即使过了几个月,还是觉得奇怪,但却能理解为什么。

课程安排紧凑

早上7点30分,学生们在礼堂集合,一起唱国歌(新加坡的国歌是马来语,虽然听不懂,但旋律颇为悦耳),之后新加坡公民需要宣誓。看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肤色各种种族的学生宣誓,令人感动。但实际上的行为就是另一回事了。小孩子说的话和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无所相关。

基本上,小学一天需上10节课,但只休息30分钟。一般学校上课时间为7:45到9:45,接着休息30分钟,再从10:15上到13:15,才放学。但放学后通常要留下来上补课,补课上到15:45,才可以背书包回家。休息时间可以去食堂吃饭,补充体力。

中国学生的午餐是营养午餐,全班一起在教室吃,但新加坡的制度是学生到食堂,那里会有许多隔起来的小店,有分hala(回教徒吃的食物)及nonhala,学生可以自由选购,价格比校外便宜许多。

但是,这种课表很恐怖!有时老师得连上3个小时都没有休息,真的是挑战人体极限。学生也常常在上课时要求去厕所,然后趁机在外游荡散步。这时,总会让老师感到身心俱疲,不知自己为谁而忙。

刚开始,对这种排课制度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一阵子的观察,才知道,下课时间通常是最容易出事的时段:老师不在,一大群血性小子聚在一块儿,尤其这里的孩子又特别调皮,一言不合,就会马上打起来,实在令人不放心。因此把学生在校的下课时间压缩到只有30分钟,给他们解决腹中问题,彻底减少学生乱晃荡的机会。

这里没有早休,但有时会利用唱国歌前的时间,要求学生阅读或是静坐看书。当然也没有午休,也没看到要学生刷牙漱口之类的口腔教育。更惊讶的是,这里的学生不必打扫教室、整理校园、清洁厕所。一切清扫的工作,都由学校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

学校的语言课有英语及母语,母语又分华语、马来语及澹米尔语。母语绝不像中国的小学英语课,一星期只有两节,这里一星期的母语课超过十节,每天都有母语课,因此母语老师及学生的关系非常紧密。语言考试彻底贯彻“听、说、读、写”。考试时,每种考试分开来考,旷日废时。中国的段考集中两天或三天即可考完,但这里通常需要一个月,时间拖得很长,也很分散。也许第一周的周一考英语,下午留下来考口试;第二周的周二考母语,下午口试;第三周的周五考数学;第四周的周一考科学。

华文作文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所以批改的程序十分严格:

(一)先把同年级的卷子拿来,打乱平分成数等份。

(二)挑其中几份卷子出来,假设有三位评分老师,则把卷子影印成三份,交由三位老师批改,改好后,三位老师需展示评分,并说明理由。

(三)确认每位老师评分的标准相同后,才开始分头阅卷。

(四)把学生的成绩打在名单上(不直接写在卷子上),再把卷子放回原来的班级,此时完成第一轮。

(五)第二轮则由教授该班级华文的老师批改。

(六)若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卷子成绩差距太大,则要交由主任作裁定,并请老师说明给分标准,此为第三轮。

按能力分班

这里采取能力分班,或有学校采取A、B、C、D、E、F……分,愈后面的成绩愈好。好班的学生人数多,差班的人数则较少。

A班的学生通常令人闻之色变,除了成绩不佳,问题行为特别多。打架、摔椅子、呛老师等现象很多,通常交由资深老师负责。姜还是老的辣,真佩服资深老师能把这群顽劣的孩子治得服服贴贴的。而这种班级的学生人数通常10多人,目的是让老师能集中资源,尽全力辅导帮助孩子们在学业及人格上取得进步。

能力分班对于老师备课及上课真的方便许多,再也不用担心双峰的问题。中国学生双峰的问题(尤其是小学英语)真的很难解决。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按能力分班。

能力分班的优点和缺点在历年来的辩论中已明显,但常态分班的情况下,部分成绩不佳的学生可能因为听不懂,或学习动机薄弱,在课堂上时常捣蛋、吵闹,影响上课秩序,老师无法上课,想听的学生也没办法学习。

新加坡的教育是考试领导教学,一切以取得好成绩为努力方向。小学六年级时有离校考试,为全国性质,依成绩高低而进入不同的初级学院,分数太差、不及格的学生,必须留级。

新加坡很重视学历文凭,也很注重学校。国内的大学不到5所,因此,拥有大学学历的人都是精英,绝对没有混日子的大学生。即便只有高中学历也不必自卑,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进修,而仅高中毕业的人,甚至也可以进校园当老师。

猜你喜欢
卷子母语新加坡
出逃的卷子
母语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母语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烤糊了
卷子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