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活动研究

2014-04-17 16:25许倩黄莉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山坡牛牛安安

许倩,黄莉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我们要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的给予支持和满足。作为幼教工作者, 我们如何促进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安排、不去迎合成人的评价,成为自主、自信、有独特思维的人? 基于儿童的立场,我们利用户外的小山坡,开展了儿童自主游戏的活动与研究。

一、活动设计

户外小山坡,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小山坡活动带给孩子别样的欣喜。 这一次,我们设计了“山坡上的自主性游戏——搭桥”的活动。 方案的目标是:利用山坡上的小沟壑,让幼儿大胆使用各种材料进行搭桥,尝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小问题。而教师的作为在于:以研究的态度追随孩子的脚步,用发现的眼光关注儿童有价值的探究,以支持的行动创造有助于儿童发展的机会,从而建构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活动。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孩子们找来堆放在附近的木板、废旧轮胎和可用于搭桥的各种材料。 最开始孩子们仅仅是了试木板的长度,随意在奶粉桶和轮胎上搭了一会儿,就没有再继续下去,更多的孩子是使用木板进行挖土的活动。

分析:儿童的原发兴趣,是来自于活动建立的基础。 即:孩子的前期经验和当下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孩子们中断搭桥,还是经验缺乏和问题关注不高。

活动二: 这一次, 我们发现有个小朋友似乎对“走”独木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小心翼翼的走了几步,但最后因为不太牢固,而且木板很窄,一直未能走到终点。这时她又被其他组的游戏吸引了,没有再继续尝试下去。

分析:有时,儿童的兴趣是短暂的,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干扰停滞不前甚至放弃。面临这种情况,我们思考,这样的活动是否存在对儿童能力的挑战?我们可以用什么策略支持儿童的下一步探索?

活动三: 鉴于搭桥活动的兴趣激发和过桥难度的解决,教师的支持行为是:安排了大带小的结对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了合作的项目和共同发展的机会,同时,新增加了一种材料——梯子,希望对孩子们的探索有所帮助。果然,哥哥牛牛一下子就对用长梯搭桥的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和弟弟商量了一会儿,分工后,开始简单的搭建。试了几次,找好比较坚固的地方将长梯两头固定好, 一座简单的桥搭就好了。可弟弟安安才在上面走了两步,就从中间的空隙处掉下桥,看样子还得加点什么呢。牛牛选了几个木块,和同伴一起在梯子上替补着铺空隙,又用手按了按,由于木板的宽窄、长短、厚薄都不一致,似乎还是不太稳固。牛牛先将最窄的木板用两块进行拼接,并邀请女孩子进行试走, 似乎又失败了。 弟弟安安提议,将竖放的木板变为横放,这样似乎牢固了很多。终于,两个孩子稳稳地走过了“小桥”!但落脚处好像还不够特别稳固呢。在评价环节,牛牛向同伴提出了自己的求助,希望下一次能在桥下加上“支撑”的物品。于是,孩子们针对应该找寻怎样的物品作为桥下的支撑谈论起来,孩子们期待着下一次的探索!

通过这次活动的实施与研究,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自主性的合作游戏中,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想法贸然干预孩子游戏,而是提供切实的支持。 所谓支持,有时候是静静地观察,随机送给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有时候是一个小小的提示,一件材料的提供。 这些,都能助力孩子的自主探索,发展孩子的能力。

猜你喜欢
小山坡牛牛安安
新兴词汇
可笑的牛牛
诚实守信的陈尧咨
我的乐园
家乡的变化
邓立海作品
安安
小山坡
顽皮的牛牛
牛牛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