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移动合作教研的可行性研究

2014-04-17 19:43代玲玲唐章蔚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教师

代玲玲 唐章蔚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一、研究背景

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与地理等客观环境的限制以及以保守性为基本特征的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大都在自我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下展开,农村教师间的自发合作表现出更强的区域归属倾向。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区域教育水平的均衡提升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中国的教育公平”,即要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切实缩小校际差距。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将教育发展均衡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二、提出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1]。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和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因而,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除了继续坚持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还需要寻找新的、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新途径——基于网络的个性化知识管理和信息交流与共享工具——博客(blog)及其最新发展——移动博客(Move blog)就是一种新的、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2]。特别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的日益普及,用于移动学习的设备体积越来越小,更方便随身携带,无线网络的速度也逐步提高,学习者可以比较便捷地通过无线网络获得学习信息,而不用在机房、教室、固定电脑前按照课程表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可以自己控制学习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无论教师在农村区域还是在发达的区域,无论他们是否处于“移动”状态,他们都可以通过移动学习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3]。

工业与信息化部2011年8月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农村电话中固定电话为8 114.5万户;移动电话为94 008.5万户,其中:3G用户为9412.1户万;互联网拨号用户为571.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为 14 662.3 万户[4],可见,在我国农村,手机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电脑的使用率,手机是当前世界农村普及率最高的一种移动互联设备。作为用户群最大的移动终端,手机媒体不但突破了有线连接中存在的束缚,还为农村的教师提供了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机会,帮助农村教师真正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农村教师提供移动学习机会[5]。通过前期文献研究,发现对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个案访谈法,对移动通信网络支持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然后通过量性和质性分析来为后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三、问卷设计与分析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在农村的普及,移动学习对农村教师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越发明显。本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搜集教师对移动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需求的有关态度和事实性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考虑到样本地域分布的均衡与可获得性,同时兼顾调查样本的存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取随机的分层抽样确定调查样本,选取辽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

(一)问卷设计

本文以目前移动环境下农村教师的学习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教师的基本情况和移动通信网络支持下农村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设计。根据黄荣怀等人提出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应该包括需求分析、聚焦学习者、学习场景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持环境、约束条件分析和学习支持服务设计等六个基本环节[6]。因此在对“移动通讯网络支持下农村教师合作教研的可行性调查问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六个因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分析、农村教师特征分析、农村教师的教师学习场景设计、提供必要的移动支持环境分析、农村教师移动学习的约束性条件分析和学校为农村教师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本研究对78位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98.3%,剔除问卷漏答项目达到3项及以上者,问卷选项呈明显规律者,有效率为98.7%,满足研究的需要。对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数据与分析

1.农村教师特征分析。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8%的农村教师在城镇拥有住所,绝大多数都拥有手机。被调查教师男、女比例分别占总人数的44.1%和55.8%,这是由教师这个职业决定的,我们知道国内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所以无论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是男少女多。而他们的居住情况显示:71.1%的教师都居住在农村,且他们的教学工作量只有3.1%都处于低负荷状态,只有少个别的科目的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少,所以大多数教师除了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还得从事农务劳作。75.8%的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且在这个群体中作为移动终端设备的手机已经基本普及,进行移动学习的物质条件易于满足,而且他们易于接受新兴技术,所以推测对基于移动设备支持下学习的接受程度较高。

2.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分析。教师要想获得专业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教师学习。农村教师学习资源主要是学校或者教育部门下发的材料,说明了学校和教育部门对教师学习的支持;同时自己对学习资料的搜索和同行推荐的学习材料也占了1/4的比例,说明农村教师中很大比例的教师有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习惯;也可以看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传统的图书馆借阅资料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3.农村教师移动学习的约束性条件分析。在移动信息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短信、打电话在农村教师使用手机功能中占据最大频率,这也是手机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有部分教师与时俱进,跟进手机技术革新,体验手机新的功能,如手机QQ聊天功能、参与社区互动(QQ空间、人人网、开心网)等。在调查的过程中,教师使用手机的功能跟教师的年龄的不同有相关性。

打电话、发短信、听收音机与农村教师的年龄没有相关性,说明了农村教师都会使用手机的这项功能,这也是手机的基本功能。而听音乐、看视频、浏览网页看电子书玩游戏、使用手机QQ等聊天工具、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功能在0.01水平上与农村教师的年龄呈显著负相关,照相在0.05水平上也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了农村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手机基本功能之外的功能使用会越少。

屏幕小、输入及操作不方便、费用高、手机性能差等四个因素占据64%,这与农村教师的独特性是分不开的,农村教师经济状况较城市地区差,教师的工资收入不高,因此,使用的手机大都是基于简易移动终端的手机,所以这里的屏幕小、输入和操作不方便、手机性能差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完全可信的。手机资费的压力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资费压力直接带来的便是手机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恐惧和拒绝,这也是无线网络运营商不断努力的一个方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学习能力的增强,多提升自己安全使用手机的意识,这些问题也不会再困扰手机用户。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会使用手机上网功能,而年龄越大的农村教师使用手机上网的功能就会越少。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教师都是拥有普通手机的用户,且大部分教师的手机不足以支持手机上网;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了职业倦怠。这说明拥有的移动终端设备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很重要。

当然,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在现实条件下还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第一,国内现有的移动学习终端配置较低,远不能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第二,个人的学习习惯难以快速扭转,手机屏幕小、速度慢等缺点也抑制了一部分人利用手机进行学习的欲望;第三,缺乏好的学习资源,国内适合利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网站、平台很少,亟待开发新的资源,没有好的学习资源,也就失去了促使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4.农村教师的教师学习场景分析。农村教师有35.06%基本不会使用手机查询信息,他们认为传统的教辅资料已经足够,这些教师大都是年龄大的教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书本教材的教辅材料,他们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新的媒体工具出现,没有唤起他们积极的使用意识。还有很多教师在对简单的信息查找或者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会尝试使用手机,一部分教师没有尝试过使用手机进行信息的查找。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手机查找、获取信息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可行性。

四、建议

(一)唤起农村教师手机移动学习的意识

移动通信网络及其终端的普及与发展让微型移动学习的参与人群和参与空间大为拓展。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微型移动学习相比于计算机网络具有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优势,草根化的交互途径与零散化的微型内容契合了当前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情境[7]。因此,要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唤起教师移动学习的意识,就必须要使农村教师对手机移动学习具有正确深入的认识。首先,建议农村学校教务领导利用手机下发教学任务,引导教师使用手机进行学习。其次,要增强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主观意识,这就需要各学校相关的组织者进行积极的督促和引导。再次,还要引导农村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使用手机上网,进行移动学习。

(二)提供多元移动学习交流平台,构建移动学习共同体

1.引导农村教师利用移动网络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农村教师建立基于区域的或者是基于城乡的QQ群、微信群等的交流学习平台。

2.搭建移动学习直播互动平台,让农村教师不仅可以收看课程直播或者点播课程,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在线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3.构建移动教师培训平台,为农村教师真实地解决工学矛盾与教师培训经费等问题。移动教师培训平台是为广大教师提供自主专业发展服务的移动学习服务平台,其应用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微内容的设计,激起农村教师移动学习的兴趣

1.选择一个合理的媒体来呈现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即时性比较强而又简单的资源可以选择短消息的呈现方式,既简便又实惠;对那些需要各种媒体素材支持学习、要求知识持续更新的移动学习资源就可以选择手机报的呈现方式;对那些更新周期长,重复使用率高的资源可以选择下载存储的资源呈现方式。总之,要根据内容的特点、学习者的要求、技术难度和性价比来选择合适的媒体呈现方式。

2.移动设备呈现的内容均以微内容的形式,手机呈现信息容量小,还容易受到手机功能、信号、网速的限制。另外,手机的物理性能也注定了手机承载的信息量有限,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而言,其内容并不丰富,虽然也有图片和文字,但是由于手机存储空间的有限,图片不够大,文字部分也只能是对教研主题相关层面的短、浅的概括,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同时,手机信号的好坏、网速的快慢也是接受手机学习的一大障碍。因此,在设计移动学习资源时,要聚焦要义,图文并茂,避免冗余信息[8]。这样不仅降低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还可以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四)“反传帮带”,建立农村教师移动学习的人文环境

“传帮带”是指前辈对晚辈/老手对新手等在工作和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的通俗说法。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教师中年轻教师在使用手机移动学习的概率远大于年长教师,因此,除了年长教师对年轻(新手)教师的“传帮带”,在移动学习这个层面上,年轻教师可以指导、帮助年长教师进行移动学习,进行“反传帮带”,积极构建和谐的移动学习人文环境。

五、小结

移动学习突破了传统学习的内涵,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是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当代教育结合的产物,其推广和发展必将引起教育技术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也将为学习者创设真正意义的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能解决农村教师现有的培训方式中的培训资源更新缓慢、农村教师的工学矛盾突出、内部资源建设和传播困难、缺乏知识积累的平台支撑等问题,还能与信息时代人们对个性化、终身化教育方式的要求相匹配。但是建立和谐、积极的农村教师移动学习的人文环境,还需要教育部门和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1]焦建利,汪晓东,秦 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中文文献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3):18-24.

[2]刘瑞儒.移动博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6(22).

[3]Andrew Garcia.M - Learning Viewer keeps it simple[J].eweek,2010(4).

[4]汪向征,葛彦强.传播学视域下教育技术微群用户信息行为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9).

[5]方 晶,陈章其.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7(7).

[6]黄荣怀,王晓晨,李玉顺.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09(1).

[7][8]唐章蔚.教师博客社群中意见领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7):91-95.

【代玲玲: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环境开发】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专业教师
最美教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师如何说课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