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研究综述

2014-04-21 09:38李广贞
职教论坛 2014年36期
关键词:社区音乐研究

□黄 苗 李广贞

2010 年7 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出台,《纲要》在战略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在此精神指导下,各省市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出台相应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其中开展“社区教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社区音乐教育是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区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社区教育与社区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学术界对社区音乐教育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将对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研究者拓宽该领域的研究视角提供参考。

一、研究成果数量

本研究基于网络数据库资源,以“社区音乐教育”为关键词,并以2014 年6 月30 日为截止日期,搜取到有效样本94 篇, 其中学术期刊论文82 篇,硕博士学位论文12 篇(见表1)。

表1 研究成果数量分布表

据样本统计分析,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研究数量从2008 年开始有显著增长, 至2013 年迅速增长,这一现象的产生绝非偶然。 2008 年我国社区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中央电大成立,社区音乐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进入到更多的学者研究视野之中。2010 年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 作为国际音乐教育协会(ISME)的7 大委员会之一的社区音乐 教 育 委 员 会 (Community Music Activity Commission,CMA),在大会上开展了一系列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与专题研讨,受到国内外众多与会者的关注。 因此,2011 年的论文数量从之前的不足10篇,一跃到了17 篇。 而2011 年中国社区音乐教育高峰论坛更是将国内社区音乐教育研究推向了一个高点,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涌现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占所有研究成果的52%。

二、研究内容

综合分析上述94 篇有效样本, 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社区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社区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高校教育与社区音乐教育互动研究、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经验研究等方面。 依据研究主题,样本分布见表2:

(一)社区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以社区音乐教育基础理论为主题的研究共计33 篇,占据所有研究的35.1%,高居榜首。基础理论研究是社区音乐教育研究的基石, 始于2003 年。2007 年福建师范大学马达教授主持的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区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启了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社区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涵盖社区音乐教育概念及特征、社区音乐教育的作用与意义等方面内容。

表2

1.社区音乐教育概念。 对于社区音乐教育的概念, 张晴在国内学术界最早给出的定义为:“社区音乐教育是对人进行美的教育, 是一种包括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在内的,集各种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主题和对象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形式。 ”

[1]在此基础上,宋艳玲、马达将这一概念提升凝练为:“社区音乐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的, 以本土文化和区域文化为基础的, 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音乐素质, 并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普及性的、大众化的、本土化的、人性化的音乐教育活动。 ”[2]这两种定义被之后许多研究者所引用。而赵宏杰将社区音乐教育的概念设定为:“由专业音乐家、 音乐爱好者以及社区音乐团体针对社区的居民, 利用社会公共设施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 ”[3]这一提法对之前定义中所欠缺的教育主体以及教育对象进行了补充。

从上述社区音乐教育概念可以发现:社区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以及社区其它文化教育不同,它“直观上可划归为三种相互独立而又相关的独特属性:社区性、音乐性与教育性.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4]。 此外,它还具有“自发性”、“终身性”与“自下而上性”等特征[5]。

2.社区音乐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社区音乐教育不单单是通过音乐教育让社区居民获得某种音乐技能从而满足广大民众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它更能够“促进社区美育健康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提高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6];同时, 对于 “解决老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也能够“与学校音乐教育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全面提高国民音乐教育水平。 ”[7]此外,由于社区音乐教育中需要吸纳专业音乐人才形成教师团队,因而它“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辅助作用”。[8]

(二)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前社区音乐教育虽以较快速度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社区音乐教育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因此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其中,相关“人力”与“财力”匮乏现象尤为突出。

“人力”——缺少专业与专职人才。 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依托于规范科学的组织管理, 这就需要既具有音乐专业技能又熟知市场管理与运作的专业音乐管理人才。 专职人才在这指的是以从事社区音乐教育为职业的专业人才。但,目前社区音乐教育的师资来源上“主要以兼职教师为主”,“甚至一些地方虽然建有社区文化机构,但根本没有师资”[9]“人力” 上的缺乏直接影响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质量,阻碍了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正常发展。

“财力”——缺少资金支持。由于社区教育具有非盈利性的特点,主要资金来源依靠政府拨款。 然而,“虽然每年政府有大量财政资金投入社区建设,但主要是为社区硬件的建设提供资金和场地,真正社区教育所得到的政府拨款可谓少之又少。 ”[10]这一现象在欠发达城市、偏远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区域甚至没有基本活动场所与相应的基础设施。

针对社区音乐教育面对的“人力”与“财力”双重缺乏,研究者们提出: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重视和支持力度”[11]。 政府支持不仅体现在相关政策的扶持,还包括经费的合理投放等。 如:“筹建诸如社区音乐广场等硬件设施,给社区音乐教育提供保障”、“依托政府的力量打造富于信息时代特色的社区音乐数字化的平台,积极推进各个社区的全面教育及终身教育。 ”[12]其次,建立健全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挖掘“社区内”与“社区外”双重资源。社区内资源,指的是“充分调动社区的人才资源,从社区成员中发掘人才,以培养社区自己的音乐教师队伍。 ”[13]社区外资源,指的是有效利用当地高校、中小学校或者社会文艺团体力量进行对口专业援助。

此外,还有研究者提出:应“努力加强社区音乐教育的学术研究与理论建设”,以理论指导、规范社区音乐教育;“大力开发和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区音乐文化资源”[14]、“开发特色课程”[15]等以改变当前社区音乐教育内容单一、特色性不强、社区居民兴趣不高的现状。

作为教育的两大类别, 高校音乐教育与社区音乐教育虽有着明显的不同, 但两者之间能够互相融合、互为补充,实现教育资源与教育效果最优化。 高校教育与社区音乐教育互动始于2006 年,研究成果中期刊论文15 篇,学位论文1 篇。 综合这类论文成果的内容,可主要分为“高校为社区音乐教育服务”与“社区助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两大类。

1.高校为社区音乐教育服务。 高校音乐院系具有人力、课程、设备等多种优势资源,对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高校音乐专业师生深入社区进行教学,能够“扩充社区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 提高社区音乐教育质量”[16]。同时, 现有社区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可借助高校这个平台, 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与教学技能。 其次, 高校音乐院系的硬件设施齐全,可为当地社区音乐教育提供相应场所。具体来说,高校可以为社区“提供场地设施”以及“全方位的音乐教育服务”、“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社区音乐活动。 ”[17]

2.社区助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 在高校为社区音乐教育服务的同时,社区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也能起到助推作用。 首先,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能够依托社区,在社区音乐教育实践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其次,“有利于音乐教育教学改革”[18]。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高校必须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以解决催生的社区音乐教育等问题。 再次,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面。社区音乐教育需要大量音乐专业人才的参与,有较为广阔的市场,这些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创业机会。

综上所述,高校与社区互动对二者的音乐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然而,这两者整合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如:整合动力不足、整合资源匮乏、整合制度欠缺。 王晨结合长春市社区建设和高校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为促进高校与社区音乐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出三点对策: 转变观念,提高整合动力;多方投入,实践资源保障;完善机制,营造制度环境[19]。

(三)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经验研究研究

自上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之后,国外社区音乐教育逐渐在理论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而我国社区音乐教育起步较晚, 研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1998 年王蔼颖通过介绍美国的社区乐团, 首次将国外社区音乐教育介绍给国人[20];2005 年,耿涛向人们介绍了丹麦社区音乐学校[21];之后,马达、许冰从多方面介绍了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成功的社区音乐教育经验[22];王一囡从英国约克大学社区音乐教育讲座中得到视唱练耳应用于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的启示[23]。如何将国外成功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区音乐教育体系应该是研究者们下一步的关注点。

除上述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外,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李小缨结合社区教育理论、实践音乐哲学和课程知识理论探究社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为建立完善的社区音乐教育体系提供了参考[24]。

三、对社区音乐教育研究趋势的思考

尽管在社区音乐教育研究领域涌现出较多成果, 但相较于社区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仍显落后。 未来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研究将继续完善理论研究体系、拓宽研究视角、建立研究团队。

(一)完善理论研究体系

现有社区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内容仅涵盖社区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对策研究、高校教育与社区音乐教育互动研究、 社区音乐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等几个主要方面,且重复研究较多,缺乏创新。 部分研究成果完全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照搬或者移植,行文雷同、观点相近。例如:谈到社区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哪个地区或哪个社区,几乎都是“缺乏专业人才”、“政府不够重视”、“缺少场地设施”等,而对策也几乎相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而这些对策马达与许冰早在2008 年发表的《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一文中就已提出过。 有些研究甚至连题名也相当接近,如:《国外社区音乐教育对促进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创业的启示》、《国外社区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启示》、《社区音乐教育——音乐类大学生的就业、 创业契机》、《社区音乐教育对促进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创业的启示》等。

对社区音乐教育的概念界定、 本质特征等尚无权威科学的论断,对社区音乐教育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与评价等缺少深入研究。研究成果的形式也基本为期刊论文或学位论文,书籍方面仅有谢嘉幸在《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第九章第三节论及“社区音乐教育”,以及张少刚主编的《社区音乐教育创造和谐之声——第29 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社区音乐教育文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专著。 因此, 吸取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理论以及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相关理论成果,出版理论论著,不断深化社区音乐教育理论研究,逐渐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是必然趋势。

(二)拓宽研究视角

社区音乐教育研究类型主要包括:社区音乐活动研究、母亲音乐教育研究、残障人群音乐治疗音乐教育研究、社区老年群体音乐教育研究、服刑人员的音乐教育研究。 另外,还有流浪儿童和临终关怀的音乐教育研究[25]。 而当前社区音乐教育研究多集中于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以及老年群体教育,也有少部分针对青少年、以及学龄前儿童的研究,对于其他类别几乎无人涉猎。今后研究者将会积极关注到社会各个阶层对社区音乐教育的需求,特别是残障人士以及边缘人群等弱势群体。 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研究区域也将从城市社区扩展到农村地区以及其它偏远地区。

(三)建立研究团队

社区音乐教育研究队伍应该由政府行政管理者、社区教育工作者和专业理论工作者三部分组成。政府行政管理者以及社区音乐教育工作者为一线工作人员, 对社区音乐教育的开展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 但他们的研究多为介绍性描述或是实践经验的简单总结,缺乏一定的理论性和深刻性。而专业理论工作者多为高校教师, 这类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却又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综合“局内人”——政府行政管理者、社区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局外人”——音乐院校专业理论工作者的优势力量,建立研究团队、合作展开研究,能够使社区音乐教育研究既有实践基础又有理论深度,实现“理论从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

[1]张晴.社区音乐教育浅谈[J].理论界,2003(3):101.

[2]宋艳玲,马达.社区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艺术研究,2008(3):13-15.

[3]赵宏杰.城市社区音乐教育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12):110.

[4]王颖.拓宽理论基点改进实践模式——反观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发展规划中的社区性、 音乐性、教育性问题及相关策略[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8):29-32.

[5]杨天宏.中国特色社区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研究[J].音乐创作,2012(8):128-129.

[6]孙家钰.城市音乐教育对社区美育的作用及其发展策略——哈尔滨市南岗区城市音乐教育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9(5):56-57.

[7]金世余, 马达.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4-37.

[8]兰碧波.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意义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0.

[9]裴航.河南省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华章,2011(10):122-123.

[10]胡中立.上海社区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2):246-247.

[11]李冬兰.社区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249-251.

[12]侯卓君.社区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研究[J].北京音乐,2014(3):121-122.

[13]林琳.发展社区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J].大鑫台,2010(9):171-172.

[14]罗岚,朱奕.对渝东南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96-98.

[15]李伟华.对我国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J].师范·数研,2013(8):213.

[16]夏雷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参与社区音乐教育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60-162.

[17]许冰.高校参与社区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J].艺术研究,2006(12):17-18.

[18]肖益清.城镇化进程下职业院校参与社区音乐教育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3(20):16-18.

[19]王晨.高校与社区音乐教育资源整合的制约因素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0]王蔼颖.学校音乐教育的有效延伸——介绍美国的社区乐团[J].中国音乐教育1998(1):42-43.

[21]耿涛.丹麦音乐之旅——丹麦社区音乐学校印象[J].乐器,2005(12):68-69.

[22]马达,许冰.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27):55-60.

[23]王一囡.视唱练耳在社区音乐中的应用——英国约克大学社区音乐教育讲座启示[J].2013(10):75-76.

[24]李小缨.城市社区音乐资源开发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5]郭志山.2011 中国社区音乐教育高峰论坛纪实与分析[D].郑州:河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社区音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音乐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