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验的对应性

2014-04-23 06:32张延文
躬耕 2014年4期
关键词:墨白变革经验

张延文

先锋小说家墨白的长篇小说《欲望》日前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正式结集出版,其实《欲望》中的文字,大部分都以长篇小说或者中篇小说的形式分别在《收获》、《花城》、《十月》、《芙蓉》、《江南》等不同年份的文学期刊上刊登过,《欲望》三部曲的写作大约使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其中的“红卷”写于1992年11月至1999年5月之间,“黄卷”写于2000年前后,直到2011年的秋季,“蓝卷”才最终完稿。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作家付出的辛勤劳作是毫不为过的,在这部沉甸甸的大书里,集中反映了自新时期以来广阔的中国社会生活。这次集中起来阅读,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她的整体感,隐含在文本内部的脉络也更加清晰可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力度、强度、深度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用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改造。这种变革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和人民物质生活的快速丰富,但其对于中华民族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却是难以衡量的。这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尖锐的现实,那就是日益复杂的社会经验已经超出了普通人对其进行理解和认识的能力。那么,对于每一个写作者来说,如何进入社会生活的现场,透过喧嚣纷纭的世相,整理既属于作家本人,又能深入到历史深层的当代中国经验,就成为了非常大的难题,这个难题又显得紧迫而不容回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不能够为其写作找到当代中国经验的对应性,成为检验当代作家的叙事作品的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砝码。《欲望》为我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部探索性的典范文本。

《欲望》三部曲当中出现的人物活动的主体时间是从1992春天到2005年3月初,但其外延伸展到了整个20世纪的后半叶,还包括改革开放前期、文革等时间段;在“蓝卷”当中,这种时间的外延甚至扩展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所有社会时期。墨白从1992年开始正式离开故乡,从农村进入城市。这个时间点是和《欲望》三部曲的开端基本上重合的。而小说当中的三位主人公谭渔、吴西玉和黄秋雨都是颍河镇人,这个颍河镇也是以墨白的出生地淮阳的新站镇为原型的。因此,这部系列长篇小说,自然也就带有一些潜在自叙传的色彩,进一步增加了文本的客观真实性。

在《欲望》当中,时间成为了叙事的重要主线,维系着庞大的空间结构,越往后发展,叙事的节奏越快,频繁的场景转换加大了叙事的密度,时间的自然进程就成为了叙事的关键点:过去、现在、未来在一起交汇,真实和想象水乳交融,不同人物的时空背景交相辉映。这个看似迷宫的文本世界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写照。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社会,是正在加速度前行的快速列车,行走在前所未有的旅程之中,其中充斥着实验和变革,动荡不安而又新鲜刺激。巧妙地运用流动不居的文本结构来支撑和容纳不同类型的故事资源,表现普通人物神秘莫测、摇曳多姿的内心世界,是墨白作为一个叙述者想要达到的叙事目的,他要在生活流动的状态当中,展现丰富的人类生活,记录一个大时代里风云诡谲的发展进程。

《欲望》三部曲的主人公都是由农村进入城市的知识分子,他们艰难复杂的人生处境和心路历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权力和资本交织出的无孔不入的体系当中,华夏大地正在经验着一次又一次的肉体到精神的扭曲和裂变,来自于个体内部并升华为精神史的孤独与挣扎,囚闭与突进,哀伤与狂欢,沉沦与救赎,无不透出了新鲜的生命气息。在“欲望”的主题下,这些宏大的精神领域的探索既带有作家个人生命经验的审美理想,同时也深入到了中华民族在一个伟大复兴时期的心灵史,完成了一部充满着智慧与勇气的罪与罚、毁灭与拯救的奥义书。endprint

猜你喜欢
墨白变革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个作家的成长史
—— 《印象:我所认识的墨白》编后记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于 归
我的狐仙大人
变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