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泉农牧”的养猪产业发展之路

2014-04-24 08:41
中国猪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白猪黑猪沂蒙

本刊记者 彭 华

“江泉农牧”的养猪产业发展之路

本刊记者 彭 华

JIANG QUAN

山东华盛江泉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泉农牧)隶属于华盛江泉集团(以下简称江泉集团),于2012年注册成立。江泉集团是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办集体企业,其前身是1987年农民企业家王廷江创办的罗庄镇白瓷厂。1989年10月该厂转让给村集体——沈泉庄。1992年1月沈泉庄成立了临沂市华盛集团总公司,1993年12月集团变更为山东华盛集团总公司,2002年8月变更为山东华盛江泉集团有限公司,同年10月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为免冠行政区划的国家级集团——华盛江泉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3万多名,占地面积800万平方米,总资产260亿元,主导产业有热电、电解铝、钢铁、水泥、建筑陶瓷、日用陶瓷、木材加工、进出口贸易、物流、酒店服务、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五星级酒店等。2014年8月,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江泉集团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名列其中,并且已连续13年入选该榜单,在行业中颇具影响力。相比之下,江泉农牧的企业宣传比较低调,很多人还以为江泉农牧是外来资本进驻农业的新新力量。而笔者两次造访江泉,通过对江泉集团和江泉农牧的深入了解,才知道江泉农牧并不是养猪的新新力量,而是有着深厚的养猪历史底蕴。

全产业链运作,提高市场竞争力

江泉农牧总占地面积近1万亩,主要规划建设项目有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深加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污水处理、沼气发电、观光旅游等,是集团公司投资39亿元兴建的综合性生态农牧产业园区,将利用5年时间建成,每年可出栏生猪100万头,并最终形成3条循环产业链:饲料加工—生猪养殖—污水处理—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生猪养殖—屠宰—肉食深加工;污水处理—有机肥生产—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目前,包括一个原种场、两个扩繁场、三个育肥场的一期养殖项目已建设完成,预计年出栏种猪10万头、商品猪30万头,年产有机肥7万吨。

▲江泉沂堂总图鸟瞰

江泉集团早在1994年便开始涉足养猪产业,与国内众多养猪企业不同,江泉集团从事养猪业最大的特色就是全产业链运作,公司早在1998年便建成了覆盖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及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由于主导产业以重工业为主,属于高耗能产业,2010年以后,集团考虑到环保和资源约束的压力,开始实施“转调创”(转方式、调结构、增创发展新优势)发展战略,决定进一步加大农业板块的投资力度,江泉农牧产业园是集团实施转调创发展战略以来投资最大的项目。而产业园的建成,标志着集团生猪全产业链运作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谈到全产业链运作的优势时,华盛江泉集团副总经理、华盛江泉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自泉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产品附加值高。对于只做生猪养殖业务的企业来说,由于投入品如饲料、兽药等进货渠道、成分复杂,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比较难。而江泉农牧的猪场饲料全部由江泉集团下属的江泉饲料厂代加工,从源头上保证了投入品的安全。另外,江泉集团有自己的屠宰加工和肉制品深加工产业,还有自己的肉制品营销团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自立标准、自创品牌和自建终端,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二是有利于提高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养猪的整个产业链中,养殖板块的利润最低,成本降低的空间小,抗风险能力差。2014年上半年,中国生猪养殖业面临整体行业性亏损,对于只做生猪养殖业务的企业,无论如何都不能避免亏损的局面。但江泉农牧通过全产业链综合运作,一方面,在养猪亏损的时候,产业链的前后端贴补了养殖环节,进而使其抗风险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减少产业链的多个中间环节,有利于成本的降低,例如江泉饲料厂代为加工的饲料无需分装,直接用饲料集装车运至江泉农牧产业园,省去了饲料经销商的环节,也节省了包装费用,生猪出栏后直接送到集团屠宰加工厂加工,省去了收购贩运环节。三是环保压力小。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粪污的消纳问题成为众多养猪企业的难题,而江泉农牧的万亩生态园建在较为干旱的荒山荒地上,土壤肥力差。猪场产生的粪污通过地下管道,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制成有机肥,用于种植蔬菜和果树。污水在干旱季节浇灌农田,既能抗旱,又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能提供优质绿色果品蔬菜等。

▲华盛江泉集团副总经理、华盛江泉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自泉

▲饲料集装车

▲污水处理厂

13年坚持育种,提高核心竞争力

2014年11月21日,江泉农牧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华盛江泉城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临沂市科技局组织,会上成立了由国内8位知名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其中主任委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玉春和中国农业大学王楚端教授担任,委员有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孙金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克亮、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曾勇庆、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原秘书长曲万文、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鲍海港。

江泉农牧技术总监董胜华和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唐辉代表课题组分别对两项成果“江泉黑猪的选育”和“江泉白猪配套系的选育”进行了介绍。

其中江泉黑猪以沂蒙黑猪为育种素材,导入33%的杜洛克血统,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经过6个世代选育而成。生产性能结果显示,江泉黑猪汇集了沂蒙黑猪和外来猪的优势,综合引用价值高。在临沂周边地区中试,证明其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肉质优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而江泉白猪为三系配套,Ⅰ系以杜洛克和大白猪为育种素材,Ⅱ系以长白猪为育种素材,Ⅲ系以沂蒙黑猪为育种素材,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经过4个世代选育而成。生产性能结果显示,3个品系均达到了预期的育种目标,三系配套后杂交优势明显。在山东地区中试,证明其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瘦肉率高,肉质优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专家一致认为两项成果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议尽快申请国家级成果鉴定。

据了解,两项研究均在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进行,2001年正式立项,历经13年完成。一个企业能如此长时间执着于育种,这在国内鲜见。当向沈自泉问及原因时,他指出这是三个因素综合的结果。一是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2001年之前,沂蒙黑猪的保种工作由位于临沂市的金锣集团负责,因为效益不行,原计划将其淘汰掉。后经临沂市畜牧局协调,江泉集团将沂蒙黑猪的保种工作接管过来,公司每年都需要投入上百万的经费维持沂蒙黑猪的种群数量。接管时,沂蒙黑猪的群体已不足100头,而如今沂蒙黑猪的群体已达到1 200头,而这正是江泉农牧能够实施新品种和配套系选育的基础。二是拥有强大的技术服务团队,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许家骐退休后被返聘到江泉农牧指导育种,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唐辉一直在参与江泉白猪的育种,曲万文研究员经常到公司指导育种工作,临沂市畜牧局的专家领导也经常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拥有长期稳定的工作团队。目前跟随沈自泉从事农牧工作超过10年的公司员工就有40余人,而这些人在沈自泉的感召下,有着非同一般的奉献精神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他们没有因为养猪的辛苦而退缩,也没有因为育种的枯燥而放弃。相比而言,有的企业虽有资金实力,但没有技术团队,因此做不了育种;而科研院校虽然有技术力量,但因缺乏推广能力,经常出现“成果鉴定之日,便是品种灭亡的开始”现象;而有的企业即使具备了前两个条件,但因团队变动频繁,也无法保证育种的持续进行。

▲全体评审专家

▲成果鉴定会现场

▲江泉黑猪公猪

▲江泉黑猪母猪

▲图1 江泉白猪Ⅰ系公猪

▲图2 江泉白猪Ⅰ系母猪

▲图3 江泉白猪Ⅱ系

▲图4 江泉白猪Ⅲ系公猪

▲图5 江泉白猪Ⅲ系母猪

▲规模放养的沂蒙黑猪

邀请院士加盟,科技创新翻开新篇章

2014年9月,“山东省江泉农牧公司企业院士工作站”获得中共山东省组织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成立,此院士工作站由江泉农牧与中国科学院吴常信院士研究团队共同建设而成。2014年11月21日,江泉农牧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在江泉农牧产业园隆重举行。

吴常信在授牌仪式上指出,院士工作站是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创新平台,在今后的协同创新工作中,他将与其研究团队,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同仁共同研究制约养猪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品种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猪的分子育种,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猪遗传改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科研实力、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

▲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为了给院士专家团队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攻关提供更好的平台,公司将投资1 000万元建立研发大楼,建设科研实验室、资料信息库、阅览室、学术交流室等工作场所3 000 m2;购置国内外先进的研究设备和器材,为研究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另外,工作站依托江泉集团,投资建设人才公寓,为院士及其团队提供基础设施良好、环境优美的工作生活条件。

相信随着院士工作站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科技研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速度进一步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达到国际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白猪黑猪沂蒙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沂蒙壮歌》
藏猪与大白猪胴体性能及肉质特性分析
“晋汾白猪标准”成为国家农业行业标准
高考那年,船沉了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黑猪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吓死宝宝啦!
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