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下的边远山区文化困境探讨

2014-04-26 05:02何秋容李坤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何秋容 李坤

【摘 要】人文关怀内涵极为丰富,涉及到对人的生存状态、发展需求、价值的关心、尊重等等。本文深入到社会现实视阙,探讨边远地区文化营养贫困的热点问题,希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发挥和途径的创新,唤醒社会人文关怀意识和行动以合力解决艰巨的现实问题,共筑爱心工程,共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人口素质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17-02

人文关怀,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与以人为本理念休戚相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一、 人文关怀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关注和肯定,是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一)人文关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马恩还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巨著《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挚情感表露无疑,体现着伟大的人文关怀。

可见,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维度之一。

(二)人文关怀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人文关怀是把人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主体,看作现实的人,并以充分的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完善人为内在价值尺度。

以人为本是人文关怀的思想本质,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的扩展和集中表现

(三)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

当今社会仍然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阶层多样化、利益多元化、思想多元化是主要表现。人的主体性、独立性、选择性加强,由对人的依赖性转向对物即对金钱、权力的依赖性。于是出现社会人情淡漠,集体主义取向蜕化,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现象。另外,资本主义思想方式、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的引进,使得传统思想受到冲击,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滋生,出现了一些价值取向扭曲,道德滑坡现象。而这些都有悖于和谐社会的宗旨,所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呼唤人文关怀。

二、热点问题制约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思路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悬而未决的民生问题。先天不足和后天差距决定了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差距,而差距无疑会阻碍社会的快速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笔者采撷到近期关乎人口素质发展的热点问题

(一)贫困地区字典缺乏现象

在热心媒体的深入挖掘之下,了解到西部贫困地方的孩子字典短缺,视字典等教科书为奢侈品的真实情况。他们的经济条件支撑不起看似廉价的学习资料的购买。

无独有偶,国家贫困县广西忻城县字典缺失和盗版字典充数的现象也成了热议话题。缺乏字典的情况在广西偏远的贫困山区并非“个案”,在德保、罗城、金秀等偏远山区,贫困中小学缺字典是一种普遍现象。据悉,广西缺新华字典的学生达340多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55.72%。

在广西2011年“两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吴学斌呼吁,关注边远山区贫困学生买不起正版字典的问题,并希望能把山区贫困孩子拥有一本正版字典的梦想变成现实。

对于此,政府已经在拨款解决,然而问题很艰巨,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二)解决此热点问题的必要性

媒体敏锐地捕捉到了贫困地区这一疏漏问题,看似微小却关乎大局。

第一、直接制约青少年后续教育,影响文化素质的提升

文化营养不良现象严重地存在于许多偏僻的农村或者边远山区,严重制约着青少年的后续教育。作为承载边远地区未来发展的青少年,他们是未来的智力资源库。囿于现实因素的制约,他们从源头上与东部先进地区形成文化落差,影响文化素质的提升,造成恶性循环。

第二、是关乎受教育权利、机会的实质平等性问题

虽然受教育权利和机会被平等赋予青少年,但是资料的缺失隐形上形成不平等,不仅仅反映了物质条件的悬殊和社会的贫富差距,严重的是获取深层知识文化的途径渠道的单一和狭小,是现代化步伐的不统一。机会的丧失导致贫困山区孩子的受教育权利的剥夺。

第三、会制约贫困孩子的全面发展,有悖于以人为本理念

影响人的智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在特定年龄段、可塑性很强、求知欲很强烈、成长需求很旺盛的人生阶段,文化营养的供不应求直接影响到认知结构、视野、思维、心理的发展。不完整的受教育历程直接影响人的全面发展,而这与以人为本相悖。

第四、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只会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不平衡会影响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加上由来已久的区域差距或城乡发展差距,如果不加以重视社会的不平衡发展会积重难返。

小字典的问题必须消灭在萌芽状态。从工具理性的角度看,小问题会衍生出社会问题;从人文关怀角度看,审视小字典或者资料短缺的问题,引发出诸多思考:边远山区人们囿于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现实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享受需求能否得到应有的满足,人的地位、尊严能否得到保护,价值能否得到发挥,改革开放的成果能否按预期愿望加以分享,是否会被现代化大潮边缘化?

中国的地大物博也决定了贫困的大范围存在,援建贫困地区的文化营养工程是摆在社会面前的大工程。关乎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保护民族文化需求,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人文关怀。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发挥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度失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法制和道德、心理等方面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一度失效,有多方面影响因素,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滞后,还有主体、客体、中介体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效的主要原因 :

第一、教育主体人格力量削弱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观上存在形式主义,政治觉悟降低。教育多是从工具、职能角度从事的机械教育,把人与现实隔离开来,缺少实质的人文关怀和人情味。因此,人格力量的影响力削弱,只有将必备的素质修养内化才能达到身教的效果。

第二、教育环境发生变化

社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教育环境有宏观和微观之分,而国际形势发展、现代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使得教育环境迥异。

第三、人们的价值取向扭曲

从教育对象角度来看,社会成员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内在意志不坚定,价值取向出现扭曲,强调个人主义和追逐财富,集体主义淡化,人文关怀缺失,社会责任感迷失。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务实发挥效能,唤醒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深地刻着时代的烙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紧扣和谐社会构建的脉搏,掌握社会发展规律、人的思想品德结构形成规律,切实发挥效能使人文关怀深入人心,辅助解决现实问题。

第一、教育主体自身的人格素质必到位

教育者自身要自律、慎独,教育过程应该融入人文关怀,切实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受教育背景、职业背景、感情、心理等。言传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身教要深入人民群众,心怀善德,心系贫困人口,从行动上感化社会群体。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树立鲜明旗帜,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各类工作岗位、社区等微观环境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驻足上流社会以及资源垄断领域,做好人文关怀教育激发实际行动,优化社会风气。

第三、对受教育者的几点思考

1、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譬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忧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给予精神;“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节俭精神。

2、深谙人的思想品德结构规律,从心理、思想、行为三个要素着手:心理上寻求共鸣,感同身受贫困者的需求,激发恻隐之心;解放思想传递关爱,提升思想境界,奉献社会;行为上要量化规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

3、利用现代网络武器的社会舆论作用,广为宣传和分析贫困事实和紧迫性,引导关爱需求,最大范围地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

4、设置现场捐赠基点,营造人文关怀气氛,启动爱心工程。鼓励志愿者行动点燃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关心、满足贫困地区人的需求出发,唤醒社会主体的人文关怀意识,培养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境界,建构精神家园,引导终极关怀,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