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装置机泵联锁控制系统的设计

2014-04-28 07:46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15期
关键词:变送器油泵润滑油

李 飞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化系,辽宁 锦州 121001)

蒸馏装置机泵联锁控制系统的设计

李 飞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化系,辽宁 锦州 121001)

本文介绍了适用于蒸馏装置中机泵的连锁控制系统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该装置采用压力开关、液位开关、压力变送器及继电器等部件,通过各种逻辑关系相互连接而成,减少了事故状态下因缺失润滑油而导致机泵主轴抱死的事故发生几率,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连锁控制;继电器;冗余

蒸馏装置是炼油企业的龙头[1],原油进料泵的平稳运行对于蒸馏装置乃至整个炼油企业的正常生产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进料泵则是龙头中的龙头,为进料泵增加了润滑油的自控系统,对启动辅助油泵及开停主机进行自动控制,减少了在事故状态下因缺失润滑油而致使机泵主轴抱死事故发生的机率,为装置的安全稳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目前企业对连锁控制大多采用PLC控制器进行控制[2],然而这种系统一般价格比较昂贵,故障排查困难,而且适于控制点比较多的系统,而本设计采用以继电器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大大降低了装置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1 系统要求

蒸馏装置的进料泵有两台,互为冗余,因此自控系统也安装了两套,其构成完全一样且彼此独立。当一台泵出现故障时,可随时进行切换。

本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参数为:

当供油口温度为35℃时为允许开机温度,当其值大于55℃时,系统报警。

当润滑油压力≤0.1MPa时,启动辅助油泵。

当润滑油压力≤0.06MPa时,停主机。

当润滑油压力≥0.2MPa时,允许启动主机。

自控系统是由若干压力开关、液位开关、压力变送器及继电器等部件通过各种逻辑关系相互连接而成,其接线原理图如图1

图1 控制系统接线图

2 控制方案设计

2.1 停主机的控制过程的设计

参与停机的压力开关为PS6101、PS6102、PS6103。如果只采用一个压力开关,很容易产生误动作,不能客观地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这三个压力开关通过继电器R6101、R6102、R6103的转换,实现了三取二的功能。因此在供油口的三个压力开关只有在任意两个都动作的情况下,系统才会认为油压确实低了,应该停止主机的运行。R6104动作是向操作室提供一个停机报警信号,而R6114动作则是向电工提供一个停机的触点信号,从而切断主机电源实现停机。开关BK的作用是在平时的检修中为了防止误动作而造成R6114的触发。将BK断开,则无论任何情况都不会造成R6114因上电而触发,从而造成停机。

2.2 辅助油泵启动的设计

当供油口压力低于0.1MPa时,启动辅助油泵,这个功能是由压力开关PS6104、过程报警继电器PAS61及继电器R6105、R6115实现的,为了防止误动作,启辅泵的控制回路采用了由压力开关和过程报警继电器共同动作来实现的。在现场有一个压力变送器,它实时监测供油口压力的变化,其输出值输入过程报警继电器,在报警器中根据0.1MPa在压力变送器实际量程的百分数来设定报警点。在现场压力小于0.1MPa时,压力开关PS6104与报警器触点同时接通,R6115动作,通过电工启动辅助油泵,R6105同时向操作间输出一个启辅泵的信号。

2.3 报警系统设计

过程报警继电器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为启辅泵提供必需的条件,一个是为机泵启机提供条件,同时,它又可以将接收到的4~20mA信号向控制室传送;现场压力变送器回来的4~20mA信号到过程继电器的11端子,然后由10端子接地,其信号经过内部线路比对,如果输入信号小于设定的下限值,则控制启动辅泵的触点接通,为电工提供信号。如果输入信号值大于所设定的上限值,则提供启机条件的18、20触点导通,机组可以启动。同时,输入信号可以如实地通过1、2端子向外输出,上传到DCS操作室,为操作员提供现场压力数值。

3 总结

这套控制系统原理虽然简单,线路也不算复杂,但是,它的控制作用却十分可靠,对多个关键参数的控制都能排除意外情况对联锁系统的干扰,不易使机组产生误动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吴颐轩,赵岩.紧急停车系统在催化裂化装置主风机组中的应用[J].风机技术,2005(05).

[2]石泽.锦西石化南蒸馏装置节能改造[D].天津大学,2006。

李飞(1980—),女,辽宁锦州人,研究生,讲师,控制系统及检测仪表方向。

猜你喜欢
变送器油泵润滑油
石化企业压力变送器仪表维修要点分析
百万机组总线变送器校验及安装调试方法分析
川崎BZ740油泵修复工艺设计
300 MW汽轮机组润滑油系统运行工况分析
机组有功功率变送器输出测点跳变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雷克萨斯ES200启停系统无法工作
油泵在自动变速器降功耗提效率上的研究分析
长城润滑油
国内石墨烯润滑油首次产业化
董红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