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植物的故事(1)

2014-04-29 00:44李承森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4年4期
关键词:长城站菲尔德极地

李承森

同学们,南极就在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最南端,那里是南极洲的大陆。在我们的脑海里,南极大陆是一个十分遥远,又十分寒冷的白色冰雪世界。我对南极的植物非常感兴趣,很想知道生活在冰雪世界里的植物是什么样子,它们夏季怎么开花,如何越过冬天?为此,我参加了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来到南极长城站进行科学研究。

从北京到南极的漫长旅途

从北京去南极还真的很遥远。我们乘坐飞机离开北京首先是向西飞了10来个小时,到达法国首都巴黎。我们考察队员换乘飞机后,又向西南方向继续飞行,越过赤道到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这段航行在天上足足待了15个小时,这可是我飞过的最长的航班。经过一天多的时间,我们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从东半球来到西半球。在圣地亚哥稍事休整,又继续向南飞行了4个小时,到达智利的南方小城—蓬塔阿登纳,这里就是南北4000千米长的智利的最南端,再往南可就要跨越大海进入南极了。

我们离开北京时,正是我国北方的寒冬腊月,冰封大地的隆冬季节;而到了圣地亚哥,那里却是花红柳绿,风景宜人的盛夏时光。不过到了蓬塔阿登纳,气候又变得清凉,学生们都穿上了秋装,而等待我们的南极洲却依旧处在冰天雪地之中。

由于天气等条件不适合飞机飞越德勒克海峡,我们在蓬塔阿登纳足足停留了三天,第四天才乘坐“大力神”运输机跨越大约900千米的海峡来到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这里是我国长城站所在的地方。北京到长城站的直线距离虽然只有一万七千多千米,但是我们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才来到这里。

虽说这里是南半球的夏季,菲尔德斯半岛却依旧处在寒冬之中的白色冰雪世界里,哪里有植物的影子?我渴望见到南极的植物,不过只好耐心等待春天的到来。

南极的春天终于来了

时间进入一月份,姗姗来迟的春季带来了阳光,带来了温暖,冰雪开始融化,由碎石构成,湿漉漉的、黑黝黝的地面慢慢露了出来,贴着地面生长的地衣、苔藓等顽强的小生命们开始了新的生长季节。

菲尔德斯半岛的自然条件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是在夏季,这里的温度也是在零度左右,依旧十分寒冷,我们出门都要穿上羽绒服才能够工作。南极风大,十级以上的大风是家常便饭,十二级的大风也司空见惯。由于是冰雪世界,即使在夏季,上千米厚的冰盖是不会融化的,只是长城站附近的陆地上的冰雪能够融化,如果赶上夏季温度过低,在山坡阴面的十几米厚的雪层也融化不了。从冰盖上刮过来的寒风刺骨般的阴冷,再加上陆地上几乎都是破碎的碎石,没有土壤,能够在这里生活的植物可真是了不起,不由得让人敬佩它们不屈不饶、顽强生长的精神。

极地雪藻的颜色游戏

我们在初春的菲尔德斯半岛上的雪地里行走时,在雪层松软的地方,或者雪层下有融水流动的地方,一不小心脚就会陷到雪里。拔出脚时,我们会看到雪的表层显现出淡绿的颜色,而在20~30厘米深的雪里却显现出淡红色。我很惊讶,难道白雪会有颜色的变化?原来,这是一种叫做极地雪藻的藻类植物做的颜色游戏。

生活在南极冰雪世界里的极地雪藻是一种细胞个体非常小的绿藻,我们的肉眼通常是看不见的。极地雪藻的藻花可以延伸生长到雪深25厘米的地方。这种藻类可以产生一种叫做类胡萝卜素的物质,呈现为红色。这种红色可以保护藻细胞的叶绿体不受南极的强光照射,还能够减少紫外线对这些小个体藻类的破坏,同时红色又有利于吸收热量而溶化它们周围的冰雪,为藻类生长提供水分。极地雪藻慢慢地融化周围的冰雪,时间长了,融化的冰雪多了,就会在冰雪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圆的杯状凹陷,我们称之为“太阳杯”。

在寒冷的冬季,冰雪中极地雪藻的藻细胞会休眠,睡上一个长觉。到了春季来临,随着光照、水分和营养的增加,藻细胞醒来,释放出极小的具鞭毛尾巴的会游动的细胞,慢慢移动到雪的表层。因为这些细胞是绿色的,所以我们看到白雪的表层是绿色的。哈哈!就是这些极地雪藻让皑皑白雪变得下红上绿,色彩斑斓。

猜你喜欢
长城站菲尔德极地
伽菲尔德与勾股定理
极地恐龙生存赛
可怕的极地雪融
戴卫·奇普菲尔德
——造梦城市中的精神绿洲
南极不再“难及”,长城站旅游申请开放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极地之星
丰富的能源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极地摄影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