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聪明人,就去以色列

2014-05-02 02:49覃巧云编辑王楠供图CFPGetty
留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特拉维夫李嘉诚以色列

记者_ 覃巧云 编辑_王楠 供图_CFP Getty

想做聪明人,就去以色列

记者_ 覃巧云 编辑_王楠 供图_CFP Getty

犹太人是最会赚钱的民族,以色列是个不创新就会死的国家,以色列大学是密集诞生诺贝尔奖的人才孵化器。如果希望眼光能如李嘉诚般独到,脚步能跟得上政府的节奏,那可以考虑下以色列这个“高富帅”留学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内景。

2014年4月下旬,万佳留学总经理郭炜赴以色列展开历时6天的考察之旅。他以中国国际教育交流代表的身份先后走访了以色列的学校和创业型企业,并受到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接见。双方对于中以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都甚为关注。

5月中旬,《留学》杂志拜访了以色列驻华大使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让人深入探究的国家,我们将就以色列的文化、科技和教育进行系列报道,6月,《留学》杂志将对以色列驻华大使进行独家专 访。

郭炜对自己的以色列之旅念念不忘:“我经常跑美国、加拿大,对于北美地区的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但是去以色列却是头一回。对于这个中亚强国,我和大多数国人一样有着太多的好奇,也会产生‘以色列和美国这样的国家有什么不同?’‘犹太人为什么会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聪明、最会做生意的民族’之类的疑问。”

历时6天的考察里,以色列给郭炜的震撼难以尽述。对他而言,此次以色列之行已不单单是一次考察,而更像是一次人生之旅。他想告诉国人:如果想做聪明人,就去以色列留学吧,这个“不创新就会死”的国度定会让你不虚一行!

李嘉诚青睐的创新世界

以色列是一个创新的国度,这里的人们在创新上的表现几乎可以称作是世界的标杆,别的不说,单说他们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能力就足已令世人瞩目。在这方面,被互联网大鳄谷歌收购的Waze公司便是个绝佳的范 本。

2013年夏,谷歌斥巨资收购了以色列的一家众包地图服务商—Waze公司。这起收购案中,令人称奇的并不是谷歌的大手笔,而是Waze这家仍处创业期的小企业。

谷歌之所以收购Waze公司,是看中了后者推出的免费应用—“Waze”。自问世以后,Waze的用户数以惊人速度增长,引来了Facebook、谷歌以及苹果等科技巨头的竞相追逐,最后,谷歌不惜豪掷11.5亿美金将Waze公司收入囊中。被收购时,这家公司创业尚不足6年,员工仅有百余人。

就是这样一家创业型企业,却招徕了十数亿美金的巨额投资,换算下来每个员工创造的价值高达一千万美金!他们所凭借的,正是他国人难以匹敌的创新能力。

在以色列这片创业的热土上,Waze公司的事迹并不是特例。郭炜向《留学》表示,以色列人以他们强悍的创新精神不断制造着各种奇迹。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医疗、农业,他们的创新设计之先进,“会让人产生犹如置身于另外一个星球的惊奇感。”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的经济中心特拉维夫,“这座城市在以色列的地位,就如同上海市之于中国一样”。整座城市以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著称,人口结构比较年轻,人群平均年龄在三四十岁左右。它汇聚了多达六十万人之众的创业人口,创业者竟占整体人口比例的20%左右,堪称创业者的天堂。

>>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景。特拉维夫大学建于1956年,是以色列规模最大的大学。

以色列人不遗余力地固守和倡扬自己的创新特质,以之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今年5月20日至22日,以色列在特拉维夫国际会展中心召开首届创新大会,高科技研讨主题包括物联网、数字媒体、网络、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等。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亦出席了大会。以色列的目标显而易见,要在创业国度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超越,让自身成为全球的高科技创新中心。

与如此富有创新精神的以色列相比,中国的创新精神差强人意。随着中以交流越来越密切。可以预见的是,不管是今天还是未来,在创新领域,中以双方不仅会在政府层面有更多值得期待的合作,对于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亦会十分鼓励。在这一点上,李嘉诚可谓号准了脉,占住了先机。

2013年,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亿3千万美元—迄今李嘉诚在教育领域最大的一笔捐款—宣布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TGIT)”。这所学院将于汕头大学(汕大)校园旁兴建,并获以色列理工学院全力支持。

郭炜告诉《留学》,李嘉诚之所以投资创办TGIT,是因为他对以色列的创新特质进入中国的前景十分看好。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很清楚以色列的创新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器皿”。中国和以色列的合作,简单地说,就是向以色列、向犹太人学习如何做生意,如何把国家的发展提升到一个创新层面上来。

李嘉诚的捐资善举,中国政府乐见其成,同时也允诺了诸多实惠。广东省和汕头市政府将拨款9亿元人民币(约1亿4,700万美元)及一块面积达33万平方公尺的土地,用来支持TGIT建设与初期营运开支。

在中国,从政界到商界一致的友好举动表明,中以两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必将日益密切,两国之间的人才输送和培养通道都将迅速建立起来。如此一来,以色列留学在中国的未来完全可 期。

被低估的留学目的国

说起以色列留学,国人几乎不了解。中国民众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它的新闻大都是充斥着战争之类的负面信息。中东国家本来就少,大家熟知的都是沙特、迪拜等购物和旅游圣地,单纯以留学为目的的话,以前似乎没有人会想到以色列去。

目前,在以色列就读的中国学生人数在二百人左右,他们当中以交流生的名义前往留学的较为多见,复旦大学的交换生Sun就是其中之一。

复旦大学和许多国家的大学都有国际合作交流计划,Sun可以选择去欧美国家,但他觉得,到那些国家留学并不难,与以色列相比,它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以色列有八所大学,Sun就读的学校是以色列理工大学,这个国家最好的理工院校。它是爱因斯坦的母校,在过去9年间,学院有三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殊荣。当然,它也是接受李嘉诚的教育捐款、首个在中国开展合作办学的以色列高校。

一些以色列大学除了接收与其签订合作交流协议的高校交换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以外,还吸纳以夏令营等方式进行短期访问的学生前去学习交流。

从留学市场的角度上来看,以色列是一个未被开垦的国度。无论是留学政策,还是安全状况,国人对以色列留学还处在不甚了解的阶段。

“这种情况正像早期的新西兰留学一样。不了解新西兰的人会以为那儿是个“大农村”,但后来呢?大家都知道,这几年中国留学新西兰的人数增长极快。”郭炜对《留学》说。

猜你喜欢
特拉维夫李嘉诚以色列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化废为美(大家拍世界)
特拉维夫
李嘉诚发名片
李嘉诚的司机
创意
李嘉诚弯腰递名片
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