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理学院看美国精英教育

2014-05-02 02:49李嘉玉
留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理学院美国大学通识

从文理学院看美国精英教育

李嘉玉美国大学网CEO,美国创新教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留学嘉玉观》系列视频主讲 人。

说起西方教育,不得不提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派的代表人物。他出身于显贵之家,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擅长体操、音乐、诗文和哲学。20岁开始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前后达8年之久。

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后,柏拉图对当时的政治体制彻底绝望,于是开始游历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加等地以寻求知识。约公元前387年,四十岁的他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角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即著名的柏拉图学院。这所学院成为西方文明史上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后世高等学术机构的滥觞。

在柏拉图的巨著《理想国》里,他不仅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政治思想,而且详尽地论述了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系统,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洞穴理论”,说的是一群囚徒从小被束缚在一个洞穴里,背对一堆篝火,面对一面墙,头颈不能转动,生来只能看见墙上的投影。他们认为墙上的投影就是真实本身。突然,其中有一个人解脱了束缚,自由行走,看清了囚徒们所处的境况,明白大家之前看到的只是虚假的愚昧的幻影。等这个人走到洞外,看见了太阳(柏拉图的隐喻即找到了真理),了解了外面世界的美好,于是他想到,回洞穴解救自己的同胞们……

在柏拉图看来,教育应该是汇集人类社会最精华的资源,培养走出洞穴,见过阳光,并且希望带领其他囚徒走出洞穴的人。那么,如何培养出这样的人?柏拉图提出了“自由七艺”的教育思想。

所谓“自由七艺”(“la liberalaj artoj”),原意是指自由人应该具有的学识和应该学习的七门学科,是相对于专业的、职业的和技术性的课程而言的七种人文学科。

最初,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初级科目中有游戏、若干项运动,狭义的音乐和舞蹈,还有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柏拉图认为,这些科目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智能,而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应用。

到了欧洲中世纪初期,柏拉图的“自由七艺”被发展成为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包括拉丁文和文学)、修辞(包括散文与诗的写作,以及历史)、逻辑(即形式逻辑)、算术、几何(包括地理)、天文、音乐。这些也是早期在工业革命之前,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即当今Liberal arts (通识教育)的前身。

Liberal arts 这个词组的重点在Liberal上,Liberal在英语里有着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但使用汉语却难以清晰翻译。我们可以通过它在美国政治上的一个应用,来加以说明。

在美国,如果说某个政治家是一个Liberal,则表明这个人一定是民主党的,他/她一般主张对商业进行大量的管制,实行福利政策,支持对种族与信仰的宽容,支持多元文化政策、平等权利法案;其政治理念倾向于给穷人福利,由政府兴办各种福利项目。

与Liberal相对应的是 Conservative,即保守派。保守派的政治理念是反对中央集权,强调权力分散、地方自治、保护私人财产等;主张传统主义,宣称小家庭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提倡每个公民管好自己,只要个人努力,社会自然就会比较和谐。

由此可以看出,Liberal 这个词,更像是精英意识的符号。柏拉图教育思想下的精英教育,就是培养能够改变社会,创造社会政治和文化新秩序的人。美国最古老的九所高等学校,其建校宗旨基本都沿袭并发扬了这一教育思想。而培养这类社会精英的教育,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由被称为Liberal Arts College的这类大学完 成。

“Liberal Arts College”如何翻译成中文,一直是个难题。翻译成“自由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通识学院”、“博雅学院”等,都难以传神。近年来大家逐渐接受的“文理学院”这个中文译法,也只能算是比较接近而已。

文理学院实施的通识教育,体现了美国大学教育的精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学生的四大能力:有效的思考能力 、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和辨别价值的能力。(参见《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有效的思考能力,指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养成逻辑思维,能够洞察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政治、心理学、人类学等人文科学,培养关联能力。

交流思想的能力,指不仅要学习跟人交谈对话,还要学习文法、修辞、写作的技术、口头演说的能力,使人变得有说服力,能把思想缜密地、逻辑地、有效地传达出去。这种能力在西方被认为是一个领袖必须具备的,因为领导的实质就是影响其他人。

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更多的是指实践的能力,即应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仅仅强调知识的记忆,让大脑成为一个强大的硬盘,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好比大脑里记录了《孙子兵法》,可打仗时不会用也是徒劳。

辨别价值的能力,是指综合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后,做出选择的能力。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公平等,如果这些问题在你脑子没有一个公论,那你也不能够成为一个领袖。

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精英,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还要有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具备价值辨别能力。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正是西方教育,同时也是美国教育的核心,那么美国教育的精华又在哪里呢?

说到底,美国教育的精华正是沿袭并发扬了古希腊、古罗马开始的人文精神。要知道,美国大学的起源不是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而是文理学院。即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大学进入现代化阶段,大学教育的愿景已经概括为“教育、科研、服务”,但绝大部分美国私立名校的本科生,还是在文理学院培养,少部分公立名校,也是如此。

回顾中国的高等教育史,清华大学是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的留美预备学校,为的是送学生去美国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就是说从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开始,留学目的都是为了去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知识,但却没有认识到美国教育的精华其实是通识教育。

一百多年了,先进的科学知识是带回来了,但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完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转型?这值得思考。中国的“90后”,是中国未来政治、文化崛起的希望所在,那些留学西方的学子只有学习历史、政治、思想、文化等人文科学,汲取西方人文教育这一西方文明的精髓,朝着精英的方向努力而不仅仅甘愿做一个工匠,才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真正希望。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美国大学通识
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水彩作品选登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the language policies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place of English
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