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抵:随屈就伸 怡情悦志

2014-05-02 01:05王占和
健身气功 2014年1期
关键词:鹿角习练腰部

文 王占和

鹿抵:随屈就伸 怡情悦志

文 王占和

能随会就,是练功修德的一种境界。所谓随,其本质是对自然或对象的认知。在此即指对功法的认知度。认识愈深刻,随屈的程度也就愈自然。所谓就,主要是指对技术动作的应用能力。由此而言,鹿抵随屈就伸的特质,是在适应外势变化,锻炼自身的柔韧性与抵抗力,以取得怡情悦志的功效。所以,做这一动作既要把握住“随”的要义,更要应用好“就”的要领。小功法,大道理。练功之余,不妨在更为深刻、更为广泛的领域认知随屈就伸所包涵的怡情悦志的人文情怀。

鹿抵,是健身气功·五禽戏鹿戏的第一个动作。它是健身气功中为数不多的,以抵的运动形式来健身的功势。因而,习练鹿抵既有调身、调息的功效,也会起到愉悦情志、调养心性的作用。本文拟从鹿抵的功理特征、技术要领以及阴阳易变加以赏析。

屈伸之理

模仿鹿抵用以健身运动,这是古代先哲留给后人的一笔健养身心的财富。鹿,性灵好动,健美柔顺。它时而举头四顾,低头嬉戏;时而你退我进,追逐相抵;时而鸣声如歌,乐意无穷。以鹿之所抵之势,用“戏”的形式编创为健身功法,并将随屈就伸的功理赋予鹿抵运动,实属睿智之举。

随屈就伸,是许多功法都非常重视的功理。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要安排好自身的身、心、息的调合,也就是要使自身的骨骼、肌肉、气血、意念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其次,要意守入静,由忘我、忘物直至物我两忘。对身外环境,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意念中似有却无,似无却有。意注于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另外,文中提到的随,其本质是对自然或对象的认知程度。也就是说,对自然或对象认知的越深刻,运动过程中屈的程度愈能随其自然。文中所谓的就,主要是指对技术动作的应用。也就是说,伸,是应着自然对象的变化而伸。所以,随屈就伸是指借用外势变化,以锻炼自身的屈与伸的柔韧和抵抗力,这是鹿抵动作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因此,在习练鹿抵动作时,既要把握住“随”的要义,更要应用好“就”的技术要领,并要从屈与伸的运动过程中,熟知这个抵的动作的“随”与“就”的内涵。

鹿抵运动的随屈就伸过程,需要注意把握好几个节点:⑴屈中有动。本式动作一开始就要求两腿微屈,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经右脚内侧向左前方迈步,脚根着地,紧接着便是转体、握拳、摆起以及目随手动。⑵屈中求直。在习练鹿抵动作时,向左抵要求右腿伸直蹬实,做右抵动作时,要求左腿伸直蹬实。看上去这一动作无关紧要,其实,它在整个鹿抵动作的健身机理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没有这一个节点动作,也就体现不出鹿抵的韵味。⑶弯中求正。鹿抵动作是一个连续侧屈的运动过程,但是,这并不排除在弯屈中保持上下一体重心周正稳定,也就是说弯要弯的中规中矩,屈要屈的合规合矩。⑷屈中有松。鹿抵动作的特征在客观上要求意念、形体、呼吸等运动,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屈的一方还是伸的一方,都不可感到僵硬,但也不能懈怠,这是做好鹿抵动作的基本前提。⑸屈中要稳。鹿抵动作的上肢活动范围较大且多,在习练过程时应有意识地调控重心稳定,这就要掌握好肘抵腰部、脚根着地后脚尖向外的角度、腰部转动的速度等技术要领。所有这些既要知、更要练。⑹屈中要守。这一点是强调在鹿抵动作随屈就伸的锻炼中,既要保持身、心、息整体运行,更要注重培养和充实自身的丹田之气。换言之,鹿抵的意境是在大自然的怀里运动,而意念切不可心猿意马,要在角逐相抵的运动中意守抱一。

习练鹿抵的本质就是要使习练者身、心、息达到和谐一致。首先,通过腰部的侧曲拧转,使整个脊椎充分旋转,可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也可防止腰部的脂肪沉积。其次,在腰部侧屈拧转过程中配合目视后脚跟技术动作,加大腰部在拧转时的侧屈程度,可有效防止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症,尤其是运转尾闾对强腰补肾、强筋健骨具有较好功效。另外,鹿抵运动的屈伸过程,有效地摩熨、导引、运化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五脏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生理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受纳、传化、排泄功能,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腑,在《内经》中写作“府”,有府库的意思,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五脏要满而不能实,六腑要实而不能满。随屈就伸在解决这一对满与实的矛盾中,起到了积极的平衡作用。

总之,随屈就伸是鹿抵动作的重要功理之一,下面从鹿抵运动的技术要领,也就是“抵”的几种屈伸形式作一分析。

屈伸之术

技术要领既可反映运动的本质,又可对随屈就伸的功理详加注解。换言之,随屈就伸的功理更需要具有规范性的屈伸技术要领来约束,以使其功理更具真实性、更有说服力和更加普遍适用。因此,文中原引习练鹿抵的技术要领,并选择几个屈伸技术细节明显的动作来比照说明(便于行文理解,文中均以鹿抵左势屈伸为例。)

手型屈伸变化。鹿角是鹿戏的一个基本手型。它是通过手指、手型的变化来体现屈与伸的健身理念的。一方面,做鹿角时,要求五指伸直展开,然后将中指和无名指弯屈扣紧,拇指用力外张,食指和小指伸直。另一方面,鹿抵习练时,手型交替变换,先握空拳,再变鹿角,握空拳时要松,变鹿角时要紧,变换过程不能突然加速,要逐渐握拢和展开,这一松与紧的转化过程,也包涵着屈与伸的运动哲理。

腰臂屈伸路线。两手屈伸运行路线是弧形的,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摆起与肩高时,划立弧;转腰下视时,划平弧;还原时,划立弧返回。左式完整的上肢屈伸运行是:两手空握拳,两臂向身体右侧立弧摆起,摆至与肩同高,此时右臂伸直,拳心向下;左臂屈肘,拳心向里,置于右肩前。

上肢转体下视,随着出步。此时,空拳逐渐松开变鹿角,两臂随之划平弧,向左后方摆出。左臂屈肘后摆,肘抵左腰侧,左腕背伸向后;右臂微屈向右后方摆出,横于头前,右腕背伸,手指朝后。两小臂在身体右侧保持上下平行。两臂再在体前直臂向上、向右划弧回摆,与肩同高时,鹿角变握空拳,继续划弧下落还原,换做右式。

腿部屈伸变换。步型变换要与上肢运动协调进行。首先两膝微屈,重心移至右腿。此时左腿提起,向左前方划弧迈出,落在原左脚位置的前方。随着身体重心的前移,左腿脚尖外撇踏实,膝弯屈前顶,右膝伸直,脚跟蹬地;再左脚按原路线轻轻收回还原,换做右式。

以腰为轴屈伸。身体的转动、屈伸要以腰部为轴,这是带动上下肢顺畅协调运行的关节,更是确保提高动作质量的关键。两手右摆时,身体顺势右转,左脚划弧迈步,脚跟着地,再向左后转体,两臂随之,转至极点,向左侧屈,肘抵腰的左侧、压紧,腰的右侧充分伸展,并目视后腿脚跟,以加大上体旋转侧屈的幅度。

以意导形屈伸。两臂摆动,意在两手,两眼随之;拧腰转体侧屈,肘抵腰部一侧且压紧,意在挤压按摩脏腑,另一侧伸展,意在拔长肩背。意想两鹿犄角相抵,斗智较力,互不相让,并寻求屈伸的最佳时机与途径。

呼吸配合屈伸。呼吸和动作配合,可以按照蓄吸发呼、提吸落呼的方式进行,一次鹿抵可以配合两次呼吸。双手侧摆至肩高时,配合吸气,拧腰转体侧屈时,配合呼气,这叫蓄吸发呼;双手上摆划弧时,配合吸气,下落还原时,配合呼气,这叫提吸落呼。角抵后伸时,气由丹田而发,以气催力,力达指尖。

屈伸之法

以上技术要领从角度、方向、意念与呼吸配合等运动形式,多层面地体现出鹿抵动作的变化以及鹿抵时肢体各部位“抵”的运动形态。那么,如何理解屈伸过程的易变方法呢?

鹿抵动作屈与伸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灵性、陶醉于大自然、愉悦忘情的状态。因而,鹿戏动作的技术要领、方法应用比较复杂:⑴从方向上看。鹿抵动作,在两掌成鹿角后,既要向上,又要向左或右,还要向后划弧,动作既有划立弧轨迹,又有划平弧的轨迹。所以,运行路线看似交叉,却要清晰有序。⑵从转体上看。肢体转屈主要表现在腰腹、胸背的拧转、侧屈、内收等形式的变化;⑶从目视上看。鹿抵动作对目视动作的要求,除了与肢体、呼吸协调运动外,在运动的瞬间有一个目视脚根的技术要领,其功理是要加大腰部在拧转时的侧屈程度,以防治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症。⑷从手指脚部上看。鹿抵时不仅要掌握手臂的运行路线和手指的相应变化,还要顾及手臂运动和迈步出脚的运动方位,换步时,把握好脚掌富有弹性,不僵不滞地交替着运动。⑸从精气神韵上看。鹿抵动作的特性,客观上要求在做动作时,既要把握好外在的意境、神韵、气息的变化,更要注重内在的意境、神韵和气息的修炼。所以,在整个鹿抵运动过程中,既要有气韵、也要有意境、更要有有神韵,便于更直观深入地理解鹿抵动作的屈与伸的易变的哲理,这里试举三例:

其一、随屈肘抵。鹿抵动作在腿屈膝与臂弯曲的运动过程中,形成一个屈肘后摆,肘抵腰侧的定势。这一动作看似随意,而健身作用非同一般。当一个人经常处于不正确的姿势或者持久的一种姿势时,就会发生腰痛或与腰部有关的疾患,究其原因: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需要不停地弯腰而很少使腰部伸展或侧屈。有人统计,一个人每天弯腰数千余次,周而复始,腰椎经常持续地处于前后弯屈状态容易导致腰痛。一些已经患有腰椎肥大、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的患者,平时不注意坐、立、卧位等姿势,腰痛就容易复发,复发后也不容易缓解。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神经的压迫症状也会随之增多。因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假性脊椎柱滑脱是较常见的一种病变,容易引起腰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往往是因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塌陷性骨折。老年人的骨赘形成可引起脊椎僵硬,也可导致持续性腰痛。因此,变换矫正姿势,培补腰肾元气,以肘抵腰这是鹿抵动作极为精妙的一个动作。另外,鹿抵动作的肘抵腰部,对脊椎上下的穴位、腰部周围的穴位以及神经系统起到牵引抻拉作用,其健身效果极为明显。

其二、就伸角抵。以角相抵这是鹿抵动作最为明显的特征。角抵意在侧屈抻拉肢体以加大对五脏六腑按摩力度、生发阳气。这一动作由手变角,带动小臂、肘、大臂,到胸侧、腰侧、胯侧,再到大腿、膝盖、小腿以及脚部,身形如紧绷的侧弓,使整个身体成屈伸状态。角抵与肘抵动作同时运行又以伸屈的姿势相呼应,既加大了对五脏六腑的按摩,又促进了形体姿势的健康运动。也就是说,肘抵腰屈,收缩了五脏六腑的空间,而角抵之伸又进一步挤压促进五脏六腑气血运化。肘抵创造了一个腰部的应力支撑点,角抵又在肘抵的配合下,施以抻拉作用力,进一步加大了对五脏六腑的按摩以及对脊椎的侧向运动。

其三、拧转胯抵。拧,是指两手握住物体的两头各向相反的方向绞。鹿抵动作基本上是由一连串的拧转运动构成的,转至极点,一侧腰部侧屈、侧压,另一侧腰部则充分做侧伸展。在侧屈紧压与充分伸展的运动过程中,腰部的拧转抵又进一步将鹿抵运动的健身作用延伸拓展开来。同时,鹿抵的拧转,不只限于腰部,它是整个身体放松后,共同进行的拧转活动,尤其是脊柱上的所有关节,都以不同角度发生拧转。这种拧转延伸到颈椎拧转,则是以一个目视后腿脚跟,用拧转头部的运动形式,以加大上体旋转侧屈的幅度。

所以,习练鹿抵时,两臂与手势形如鹿角,迈步拧腰,转头抵角,后腿直撑,似两鹿较力,全神贯注,气息鼓荡。鹿抵这一功法运动的全过程,目有所视,意有所念,身有所行,气有所达,屈有所伸,上下肢体,周身一家,其调身、调心、调息健身强体效果极佳。

猜你喜欢
鹿角习练腰部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酷虫学校·鹿角虫同学的对手(第二章)
哪里来的鹿角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