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4-05-02 01:55石佳钰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体虚益气汤气虚

石佳钰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10)



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病临床疗效观察

石佳钰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10)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7例外科术后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和补中益气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131.45±32.08)h,观察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102.48±31.82)h,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由气虚和体虚引起的术后发热现象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补中益气汤;气虚发热;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后患者通常会由于体虚和气虚而出现发热症状,临床常规处理措施为口服或注射西药进行控制,但部分患者的发热现象是由气虚导致,西药对于该类发热疗效有限[1]。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97例外科术后发热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祛热疗法结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对其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97例外科术后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女性28例,年龄23~68岁,平均(51.0±4.6)岁;其中阑尾炎手术43例,胃切除术26例,肝胆手术19例,肠道手术7例,神经外科手术2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9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及开始发热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临床指导原则》:①患者腋下体温超过37.5℃;②包含以下症状2项以上:气短、神疲、乏力、脉虚;包含以下症状1项以上:盗汗、舌淡[2]。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年龄18~70岁,近期未采用过同类药品或措施进行治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患者术后存在严重感染,患者或家属不同意纳入研究。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处理进行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患者补充能量并给予对症治疗。患者体温不超过38.5℃时不采取降温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补中益气汤,每日2次,共服用7天。补中益气汤的组成为黄芪20g,人参、甘草、柴胡各15g,白术、当归、生姜各10g,升麻、陈皮各5g,大枣5枚。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发热消退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6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且气虚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以上;②显效: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且气虚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③有效:患者体温有所降低但未恢复至正常范围,且气虚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以上;④无效:患者体温无改变,气虚症状改善较小[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102.48±31.82)h,对照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131.45±32.08)h,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外科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创伤,使其损失大量元气,极易导致患者术后体虚和气虚,其症状表现主要为长期发热[4]。通常情况下采用西医手段即能达到良好的退热效果,但对于术后体虚引起的发热则很难通过西医常规手段进行有效处理,这就需要采用补中益气汤对患者进行滋补,补益中气,达到治疗目的。

传统医学理论中素有“气有余便是火”的说法,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载:“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但前人经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前人理论可得出以下观点:①气虚会导致体阴虚,体阴虚会造成内热郁结;②气虚会导致中气下沉,中气下沉同样会造成体热;③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若脾胃失和合并气虚同样会导致身体发热。通过分析以上几种观点可发现,外科手术后患者饮食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其脾胃不和,元气损耗,进而致其中气下沉、气虚无力,两者结合则虚实并进,发为体热,即为气虚发热的病机。

补中益气汤系根据内经所创,李东垣根据中医理论中的“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将补中益气汤进一步发扬。本研究中使用的方剂以黄芪为主要益气药物,辅以白术、人参等共奏补中益气的功效;陈皮为理气药材,当归则有补血的作用。该方的治病原理为补气健脾,加强人体后天之本。外科术后发热患者不能采用传统的祛外热方法进行治疗,否则可导致人体元气进一步损耗,伤及人体脾胃,加重内热的病因。故应采用补中益气汤滋补患者脾胃,由内而外治疗发热。

本研究中,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131.45±32.08)h,观察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102.48±31.82)h,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术后由气虚和体虚引起的发热现象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 林书雄.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验案举隅[J].海南医学,1992,20(1):45-46.

[2] 孙玉信,张登峰.张磊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头痛的经验[J].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9,14(3):6-7.

[3] 王霞.补中益气汤的文献学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8.

[4] 丁娜,都广礼.补中益气汤之气虚发热机理辨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 94-95.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7-29

石佳钰(1985-),女,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研究方向为老年慢性病治疗。

R285.6;255.1

A

1673-2197(2014)22-0122-02

猜你喜欢
体虚益气汤气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体虚乏力喝葱枣汤
别把心衰当“体虚” ,疾病预后讲究多
博雅生物出现“体虚”迹象并购标的产销数据有异常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体虚易感冒喝玉屏风汤
气虚了,病多了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