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妈”报警引爆特大骗案

2014-05-04 02:25黄培岳
检察风云 2014年19期
关键词:干妈股民张女士

文·图/黄培岳

“干妈”报警引爆特大骗案

文·图/黄培岳

情商了得的大学生开起四家诈骗公司,一年多时间诈骗全国上千名受害人250多万元。2014年7月30日,海南省海口市中级法院对该起案件进行了公开宣判,首批12名被告人一审以诈骗罪判处一年三个月至七年八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他被告人将另行宣判……

初涉商海

考大学是命运给许丽开的第一个玩笑。她土生土长于海南昌江县,父母都是生意人,她在高考后被调剂到所报大学的师范专业,但当老师从来都不是她的理想。

2008年,她毕业后在海口一家电信公司找到了工作,上班一个月后,便辞职了。她的快速辞职令同事们大吃一惊,不少人挤破头都挤不进来,她却轻松说辞就辞。她对单位的人说,这样一年到头坐班,何时能发财?只能一辈子老死在坐台上。于是,同学都说她是“潮”一族。

许丽在电信公司上班过程中发现做电脑软件开发很有前途,是一个朝阳产业。于是决定自己开拓市场,做软件开发。她立即开始市场调查,又泡在图书馆里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当时中国的软件开发商投资回报率几乎超过80%,而在美国哪怕在很好的年份也只有20%。这更增加了她投资的信心。她的父母亲做小生意,好不容易给她投入了80万元做启动资金,随即她又游说了两家软件公司技术入股,将公司选址在海口的繁华地段国贸区。

开业不久生意就找上门了,一家公司说有好的软件开发项目,许丽一看这是一个城市管理的项目,做得好的确可以赚大钱,又有各种完善的批文,涉世未深的她没有深入调查对方的背景,便签下合同。按照合同,前期300万元经费先打到对方账号上。令许丽始料不及的是,对方收钱后人影都不见了。

钱是许丽从银行贷来的,300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公司没钱给工人发薪水,只得停业。公司刚开业就要倒闭了,许丽非常失望,那段时间是她最黑暗的时刻。警方后来侦破了这一案件,始作俑者是一群来自陇西的农民,装扮成软件公司或者投资公司的老总,公司就是个皮包公司,公司的地址、房子是租来的,项目是花钱从知名软件公司买来的,然后,雇佣一批大学在校生到处拉广告骗人,上当者不乏其人。警方追缴骗款时,已被他们挥霍一空。

旁门左道

被骗事件深深地冲击着许丽。银行利息压力山大,她急于找钱还账。

2010年6月,许丽以前的生意朋友陈庆找到她,说开一个股票软件投资咨询的公司,靠骗炒股的股民赚钱,且赚钱来得很快。许丽心动了,按照陈庆提出的“发展思路”,当即决定付诸实施骗钱计划。

2010年9月,许丽经人介绍到成都从事股票推荐活动,边打工边学习,接触并掌握了股票诈骗的详细流程后,她返回海南自行发展。

2011年7月,许丽在海口玉沙路租房设立诈骗窝点,冒充“海南腾丰私募公司”名义成立了诈骗公司,同时购置一批办公桌、电脑、固定无线电话,开设专用于诈骗的银行账户等作案工具。同时,她通过其老乡、朋友或亲戚关系,招入约10余名人员在团伙中任职,逐渐形成以犯罪嫌疑人许某明、吴某羽、许某文为该诈骗集团部长,以犯罪嫌疑人王某春、麦某平等10余人为诈骗集团的普通成员这三个层次的诈骗集团组织模式。

一段时间后,经她培训的团伙成员又出了三名高徒许某青、陈某海、黄某富,他们掌握股票诈骗流程后,决定单干,并另设诈骗窝点,但总控制人仍是许丽。他们伪造执照和公司公章,冒充“海南国都私募公司”等单位工作人员,向不同股民拨打大量的虚假诈骗电话,诈骗团伙通过非法中介购买股民个人信息,虚构私募公司,以电话推荐股票、合作炒股、加入会员等连环诈骗方式,对股民实施连环诈骗。

诈骗团伙一旦和股民联系上,取得他们的信任后,就会继续骗他们上钩,说公司资金很雄厚,而且有专门的操盘手,可以对股票进行操控,并且保证客户购买了他们提供的股票后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最高可以达到300%,客户为了得到这些内幕信息就必须要向公司缴纳高额的服务费。为了进一步让客户相信,公司还会与他们签订协议,就是以上的那个“保密协议”,让客户遵守规定,不能外传,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人更加相信。在客户向公司的账户里缴纳服务费后,他们就会在合同上加盖公司的公章,以传真的方式传给客户。

为统一管理和支配该集团的全部诈骗所得,许丽制定了《公司管理制度与分配》,规定集团成员每人每月除获得人民币1000元的基本工资外,还按照每笔诈骗所得的数额大小,参与该笔诈骗的业务员可获得14%至20%不等的提成,其所属的组长可获得16%至20%不等的提成,若单周或单月某名业务员或某个组成功骗得5万元及以上,则能得到额外的奖金或者金链、苹果手机、电脑等物质奖励。给相关人员提成后剩余所得全归许丽所有。

六旬干妈报警牵出大案

由于这类骗术不新鲜,要想骗来大钱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上当的人不多,公司几十人要吃要喝,骗来的钱除了发给大家的提成,也余下不多。于是,如何多骗钱就成了许丽的心头之患。

许丽不仅是个美人胚子,情商还特别高,在她住的海口国贸小区,小区里的大爷大妈都成了她的干爸干妈,她有很多事情也都是靠这些老人帮忙解决。许丽从这里发现商机,因此她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要打情商牌,对一些有来头的男女投资客户,一律以“大哥”“大姐”称呼,从心理上拉近距离。对上了年纪的老人,要视情将老人发展成“干爸”“干妈”。

山东省的张女士是受害人之一。2012年春节刚过,年届六旬的张女士便接到了自称“小夏”的男话务员打来的股票推荐电话。听到对方称“可以根据对方推荐先购买,如没有赚钱就不收取荐股费”,她觉得没有任何风险,便按照对方的推荐开始购买股票。不曾想,“小夏”的推荐竟然真给她带来了利润,相信了“小夏”所在公司的专业权威性,张女士开始按照他的引导,将收入分红30%给对方,还交了近6000元,成了该公司的会员。

多次接触下来,张女士更加信赖“小夏”。“小夏”见时机成熟,便说如果有一个像张女士的干妈真好,张女士也乐意有一个能干的“干儿子”,于是,“小夏”便认张女士为“干妈”。之后,“小夏”开始凭借感情牌,以母亲有病等理由,开始向“干妈”频频借钱,让她即使有疑虑也难以启齿。后来,张女士一想不对,她已被“干儿子”借了30多万元了,只要自己一提还钱,“干儿子”就一拖再拖。于是张女士报了警。

自2012年5月以来,海口警方也陆续接到群众报案称,有人利用电话假借私募公司名义推荐股票骗取股民钱财,类似张女士的报警也有多例。

专案组民警经过三个多月的缜密侦查,一个以许丽为首的海南昌江籍诈骗团伙浮出水面。随后,专案组民警顺藤摸瓜,采取多种侦查手段,逐步掌握了分别以昌江籍人员许某青、陈某海、黄某富为头目的三个电信诈骗团伙,团伙人数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作案地点分别在海秀东路首力大厦、金秀路金海广场,诈骗手段和内部制度与许丽团伙基本相同,原来这三个团伙的幕后老总都是许丽。

2012年8月21日,警方兵分多路,一举擒获了四个团伙全部犯罪嫌疑人77人,缴获作案工具台式电脑16台、电话机82部、银行卡及客户资料一大批。据统计,一年多来,被四个团伙所骗的上千名受害人遍布全国,每人被骗100元至30万元不等,涉案总金额共计人民币251万余元。

当警方办案人员上门寻访这些被骗的股民时,他们都很惊讶,说开始投资时,的确可以赚些小钱,但后来就发觉被骗了。办案民警因此指出,但凡谎言,总会有一点儿真实的元素,这些真实的部分是骗子的金字招牌,也是受骗者最容易上当的一剂迷药。股民投资,即便没有投资顾问,有时也会赚钱,并不一定是投资顾问的功劳。

罪不可赦

2014年7月30日,海口市中级法院对该起案件进行了公开宣判,由于涉案人数众多,77名被告人中首批许某青团伙12名被告人一审以诈骗罪判处一年三个月至七年八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主犯许某丽及另外三个团伙其他被告人将分批审理。

经审理查明,从2012年5月至8月,被告人许某青、黄某等人合伙,在未取得相关职能部门许可且不具备股票知识的情况下,假冒海南多家私募公司的员工向全国各地不特定的多数股民拨打大量诈骗电话。在骗取股民信任后,以推荐股票、合作炒股等方式,通过炒股盈利分红、信息费、会员费、诚信金等名目,先后骗取了张某等20名股民人民币共计52万余元。

至此,这一罕见的诈骗案终于告一段落。

警方提示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不可轻信免费推荐黑马、免费荐股、免费诊股等夸大过往荐股业绩、直接或变相承诺收益、公开招收会员等非法证券节目和广告,不要轻易泄露个人电话号码和个人资料;对陌生荐股来电要保持高度警惕。以私募基金、内幕消息为幌子从事非法证券投资咨询,都是用事先准备好的“话术”对投资者进行欺诈的“皮包”公司;不要盲目轻信所谓的“专业机构”和“内幕消息”;不法分子往往以“承诺收益”“利润分成”“坐庄操盘”等形式吸引投资者,对按比例进行利润分成以及汇款、转账等要求,千万别听信。发现此类诈骗应及时报警。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干妈股民张女士
我的干妈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张女士的婚姻困扰哪里来?
和张女士的小日子
花19万想买通“阎王”为女儿续命 “神婆”说“阎王爷”登记错了
跪喊娘亲
干妈
力量
力量
悲催的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