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或,在哪儿?

2014-05-05 06:10胡昕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4年4期
关键词:托马小程外地

胡昕

早前,我刊曾选发过一篇题为《爸爸,我们去哪儿》的文章。文章摘编自一位法国作家写的一本同名的书。作者让-路易·傅尼叶,是一个幽默作家,但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两个智障儿子的父亲。儿子托马永远只会说一句话:爸爸,我们去哪儿?当这句话十遍百遍地在他耳朵里重复的时候,他有过失落、失意、失望……他学会了自嘲,虽然儿子的脑子里除了稻草便无其他东西,但他永远不用担心儿子会成为坏人。他不厌其烦地回答儿子,“我们去阿拉斯加逗熊玩,然后被熊吞掉。”“我们去采蘑菇,专采毒鹅膏菇,回来摊个香喷喷的鸡蛋饼。”“我们去海边,我们去圣米歇尔山。我们在流沙上散步,然后陷进去,一直陷到地狱里。”傅尼叶说:“和托马在一起,你永远不会感到无聊,他是重复搞笑的高手。”傅尼叶以其幽默的性情,尽力把痛苦的时光过得快活些轻松些。他试图用自己的经历,向世人昭示:展示不幸,不是为了让人同情不幸,而是如何与不幸平和相处。

去年秋冬之际,一档《爸爸去哪儿》的亲子节目在荧屏上相当火爆。节目纪录了5对星爸萌娃的旅行经历,很多场面温馨而动人。在这个常常以生存的名义冷落亲情的年岁里,“亲子秀”的噱头,的确引爆了人们心底里对亲情的无限渴望。

在这档亲子节目大热的背后,依然有一群人在用行动关注着农村留守儿童。

问“爸爸去哪儿”的孩子是幸福的;问“爸爸在哪儿”的孩子无疑是孤苦的。

小程,2012年大学毕业后到广西支教的志愿者。他告诉我,他支教的那所山区小学,总共不到60个学生,却有30多个学生是留守孩子。小程讲,有个孩子今年8岁,5岁的时候她的爸妈就外出打工了,3年没回家。我问她,爸妈在哪儿打工?她说在外地。我问是那座城市?她瞪大眼睛看着我,很疑惑地问我,外地不是一座城市吗?很显然,她把外地理解为一个具体的地方了。小程说,今年春节他在家只呆了3天,四处联系同学亲戚、企业老板。他想筹一些钱,能在今年暑假帮着这些留守的孩子与父母团圆。

全国妇联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到农村儿童人数的37.7%。

当我们沉浸在“爸爸去哪儿”的温情中的时候,也请拿出我们的热情,牵起留守儿童的手,告诉他们“爸爸在哪儿”。

傅尼叶说,孩子,让我们去一个有爱的地方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托马小程外地
买油
法国航天员托马的故事(上)
法国航天员托马的故事(下)
扳手腕
隧道谜案
你适合到外地发展事业吗?
北京郊区外埠车猛增本地人高价买外地牌
借伞
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没有不会停下来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