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舰队,准备起航

2014-05-09 11:40黄俊杰
第一财经 2014年14期
关键词:原田船身无人

黄俊杰

在MH370航班漫长的搜寻过程中,卫星和飞机找到的疑似残骸一次次被发现只是常年漂浮的塑料和金属。而4年前墨西哥湾泄露的石油至今没有被清理干净,依然不断伤害着周遭海豚和海龟的生存空间。

这时,如果有一支由数百艘小船组成的无人舰队,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不间断地清理着海上的原油和垃圾,情况或许就会不同。

这正是Protei的目标。

Protei是一款不需要额外动力,完全依靠清洁能源就能在海上长期工作的小型无人船。在4月6日举办的深圳制汇节(Maker Faire)上,Protei创始人凯撒·原田(Cesar Harada)的小团队也带着最新的Protei原型机“乐天派”号(Optimist)前来参展。

仅两米长的“乐天派”看起来有点像大号的玩具帆船,船身一节一节,有如鱼骨一般—独特的船身是Protei与其他船只最大的不同,在水中转向时,船身也会随之弯曲,就像鱼一样。

如此设计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拥有更持久的续航能力。

泄露的原油和海上飘荡的垃圾都会随洋流而流动,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让清洁用的船拖着长条型的清理设备逆流而上,沿“之”字航行。

帆船在逆流转向时会损失很多动力,必须有辅助动力才能继续维持航行方向。但原田同时希望Protei能够仅仅依靠风和阳光等清洁能源,便能长时间在海上进行工作。所以,变形船身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变形的船身就好像现代飞机的机翼。当飞机起飞或者降落时,你会看到机翼的很多部分会进行调整,形成多个平面,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气流。”原田对《第一财经周刊》介绍说。相比之下,固定船身在他看来,就相当于60年前飞机机翼的设计水平了。

原田本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研究人员,从事海洋清洁方面的研究。2010年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以后,他觉得自己参与的研究项目太过前瞻,无法迅速解决现实问题,而且学校申请了很多专利,也对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普及形成一定阻碍。因此,原田决定辞去工作,创立Protei无人船项目。

想到变形船身的点子以后,原田自己首先用木块、电路板和防水塑料膜拼凑了四个简陋的样品来验证想法的可行性。随后在2011年,他通过众筹网站KickStarter筹得3万美元,开始产品化之路。

当2012年原田带着第5代原型机走上TED大会讲台时,Protei已经能像鱼类一样灵活地扭动身躯、调整航向了。

然而,之后的进展却并不顺利。

彼时,原田在鹿特丹租了一间厂房,请了10名工程师工作了3个月。但通过Kickstarter筹得的资金很快便被用完。后来加入的一位美国投资人也很快撤出。

“大约6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没有任何收入。对公司来说,那段时间非常艰难。不过我们依然继续改进设计,最后从Ocean Exchange拿到了10万美元研究资金。”原田回忆说。Ocean Exchange是由湾流和华轮-威尔森航运公司赞助的一个平台,专为初期阶段的海洋技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2013年年初,整个Protei团队参加了Unreasonable at Sea技术创业孵化器,4个月的时间里,团队随一艘邮轮从美国圣地亚哥一直航行至西班牙巴塞罗那,并和另外10家创业公司以及导师一起改进产品,完善商业思路。

这段旅途结束后,Protei也搬到了香港,将市郊一间简陋的屋子作为办公室。原田说,自己之所以选择香港而非制造业基地深圳的主要原因是,香港的市场环境相对开放,不但可以很快注册公司,而且能够正常访问Facebook、Twitter等网站—社交网站对Protei至关重要,来自这些网站的反馈可以直接帮助原田改进产品。

不同于传统实验室或者商业公司,Protei的开发流程高度依赖外界反馈,从而能够快速改进设计。

Protei研发团队每周的工作大体如下:每周一,设计一些部件;周二去深圳购买元器件;周三周四两天把元器件按照设计组装起来;周五进行测试,当天下午把测试数据放到网上;周末,线上反馈就来了,也为下一周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其实,除了变形以外,Protei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当它需要负载更多的设备时,可以将多个架设着风帆的动力单元连接在一起,连接处可任意弯曲。Protei每个风帆顶部都装有传感器,当它在转向时,不同的风帆在电脑的控制下可以自动调整角度,确保最有效地利用风能。

为了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下长期工作,原田希望Protei能够有对抗风暴的能力。除了通过传感器和处理器自动调整风帆和船身获得平衡外,Protei还得将体积控制得很小。

“这就好像蚂蚁。蚂蚁从一米高度掉到地上,并不会受伤。”原田解释说,更大的船虽然可以用更好的引擎,也有更好的质量,但小船则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显然,他更倾向于组建由数以百计小船构成的船队,通过计算机算法让整个船队自动协同工作。人类控制者则可以直接远程操控整个船队,而非每人控制一艘船。

原田深受自己在麻省理工的前辈、iRobot公司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的影响。布鲁克斯曾在1989年发表的一篇名为“Fast,Cheap,Out of Control”的论文里描绘了一个拥有大量小型、简易人工智能机器人集群的未来。在过去12年里,iRobot卖出了超过1000万台这样的小型Roomba吸尘器机器人。

是的,Protei所设想的基础即“无人”。船员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食物和淡水才能生存,这就对远洋船只造成了很多限制—不但需要定期进港补给,还不能非常小。

事实上,无人控制设备,特别是无人飞机,已不算新奇,从几百元人民币就能买到的用iPhone遥控的飞行器,到美国生产的造价上千万美元的战斗机,不一而足。就连亚马逊也用“无人送货飞机”的设想为其财报添彩。

但很长一段时间,海上无人船的研究并不受人重视。当英国发动机生产巨头罗尔斯·罗伊斯年初宣布设计无人商船时,就饱受质疑。

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分析师皮特·桑德(Peter Sand)曾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无人商船还停留在学术讨论阶段,没有任何委员会成员会提及无人操控船只的设想。而波罗的海航运公会的成员控制着全球2/3的商船队。

今天的商用货轮和油轮都已非常庞大并且高度自动化。一艘20万吨的远洋集装箱货轮往往只需要10至20人就能正常航行,因此无人货运对减少成本帮助有 限。

但海洋科研不然。

“若要取得一些基本远洋数据,不仅需要派几位博士生去研究,还需要厨师、船长、水手等很多人支持考察船的运作。几个月下来,往往需要耗资上百万美元。”原田相信,廉价无人船将大大降低海洋科研的成本,让很多因“囊中羞涩”而无法进行的科研继续下去。

而除了科研和清理垃圾以外,原田也认为,无人船还有更多新的应用前景。

比如监控非法捕捞和偷渡行为。

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用无人机监控领海,但即便最昂贵的军用无人机也只能在空中停留一两天,无法覆盖足够大的范围。

“有很多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规章,但发现不了非法捕捞,就没有意义。而大量装有传感器的无人船只,可以有效发现这种非法行为。”Protei可以起到永久监测站的作用,原田介绍说,目前已经有某些国家的军方联系咨询相关应用。

4月初,Protei已将“乐天派”原型机放在官网上销售,装配好的型号每艘售价1280美元,用户主要是志同道合的研究者。产品开卖第一周,Protei就收获了7艘船的订单。

当然,目前的原型机离原田的最终目标还很遥远,但维持公司运作,正是依靠这种边改进设计边销售的模式。

5月,原田将带着Protei奔赴芬兰—临近的波罗的海的全球水循环最慢的海域,有大量垃圾漂在海面,正等着他的“舰队”到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田船身无人
追捕没有尽头
“白”字歌
无人战士无人车
诗到无人爱处工
无人超市会流行起来吗?
智力游戏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