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也是一种职业

2014-05-12 07:50孙沁刚
人生十六七 2014年32期
关键词:全职妻子儿子

■孙沁刚

『全职妈妈』也是一种职业

■孙沁刚

可能是我儿子去年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的缘故吧,时常有家长找我交流教子经验。近来我发现,“全职妈妈”这个不算新鲜的词汇频繁被家长们提及。前几年,要不要辞职回家做全职妈妈曾是家长们热议的话题,更不乏勇敢的实践者,后因风险太大,得失不明,被家长们按下不表,如今“二孩”政策出台,许多职场妈妈又动了辞职的心思。在她们看来,似乎为两个孩子而辞职是值得的。我妻子曾经做过10年的全职妈妈,我们对其中甘苦感触颇深,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慎重选择莫跟风

我妻子在一家私营公司做会计,薪酬丰厚。怀孕的时候,她身体不好,经常请假,后来索性请了一年长假,安心在家保胎、哺乳。虽然10万元的经济损失让妻子心疼,但身体重要,不得不如此。

假期结束,妻子回公司上班,把半岁的儿子托付给我岳母带,后来又先后请过4位保姆,都不如意,加上经常请假,领导颇有微词,妻子经过深思熟虑,在儿子3岁那年决定辞职回家做全职妈妈。

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妻子很快融入了全职妈妈的小圈子。每天送完孩子,她们通常聚在一起聊教育话题,周末也会结伴带孩子们出去玩。她告诉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班里,至少有7个孩子是全职妈妈负责照顾,其中不乏拥有高学历的妈妈。她们之所以放弃事业,在家相夫教子,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认为事业没有孩子成才重要,而妈妈的高学历无疑对家庭教育有积极作用,当然,先决条件是丈夫的薪酬足以支撑家庭开销。妻子观察过,全职妈妈的孩子普遍被喂养得白白胖胖,穿衣打扮整整齐齐,言谈举止规规矩矩。“看来我的选择是对的,绝不能让咱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妻子说。

过了一段时间,妻子的怨言越来越多,经常把“难道照顾孩子吃喝拉撒就是我的人生追求”“我的大学真是白上了”“不赚钱的女人不好意思消费”等话挂在嘴上。

我劝慰妻子:“在国外,许多妈妈不工作,照样理直气壮,因为照顾孩子、做家务同样是工作,而且很重要。在日本、韩国,丈夫养家是天经地义的,甚至妻子出来工作要被嘲笑,所以你不必不安,再说我一个人赚钱足以维持咱家现有的生活质量。”

刚开始,这样的劝慰还起些作用,但渐渐地就不灵了。我非常理解妻子。一方面,尽管“男主外、女主内”“夫唱妇随”是中国传统观念,但是大凡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都有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不甘心做“家庭妇女”;另一方面,中国人喜欢攀比,自身价值往往在对比中定位,而照顾孩子的价值又不直观,所以难免失落。我支持妻子重返职场,妻子举棋不定。

恰在那时,某门户网站发起了一个题为“全职妈妈你怎么看”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56.1%的网友认为全职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在对“您认为女人为什么要做全职妈妈”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58.1%的网友认为“自己带孩子可靠,陪孩子一起成长”;13.4%的网友认为“女人兼顾工作、育儿太辛苦”;11.1%的网友认为“家庭富裕,女人没有工作的必要”;10.9%的网友认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请保姆不合算,还不如自己带”。

妻子大受鼓舞,对我说:“既然过半网友支持全职妈妈,理由还如此充分,那我就安心做全职妈妈,好好研究家庭教育吧,只要你别瞧不起我就行。”

“你这样的想法不对。”我正色道,“全职妈妈也是一种职业,而且非常重要,地位崇高。如果你把全职妈妈当成全职保姆,把做全职妈妈当成自甘堕落,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优秀的女会计,未必是一个好妈妈,而对孩子来说,好妈妈永远比好会计重要。总之,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我都支持你。”

直到儿子上了寄宿中学,妻子才重操旧业,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会计。做了整整10年的全职妈妈,妻子业务生疏了,但人生境界得到了提升,儿子也在她的教育下顺利成长,可谓有失有得。她最深的感触是:选择做全职妈妈一定要深思熟虑,根据自己的情况理性分析,不要跟风,更不要把回归家庭当成事业上退缩的借口。

孩子不是试验品

妻子做全职妈妈挺合格,但也走过不少弯路。

或许是望子成龙的心态作祟,又或许是想证明自己的生活很充实,妻子一口气给儿子报了三个兴趣班:钢琴、美术、游泳。每天给儿子做款式多样、营养均衡的饭菜,下午接了儿子就马不停蹄地赶场上课,晚上还要陪儿子练琴,监督儿子写作业,给儿子讲睡前故事,忙得脚不沾地。她对儿子要求很严,儿子无论学什么,都必须规规矩矩,准确到位,决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她说,既然做了全职妈妈,既然全职妈妈也是一种职业,那么就要一丝不苟地对待,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培养他做事认真、执着的习惯,将来才能成才。

妻子的辛苦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相反,儿子学什么都不开心,很快半途而废。我发现,儿子非常敏感,常常为一点小事哭泣,做什么事都很在意大人的态度,显得很不自信,或许是跟妈妈在一起时间太长吧,他言行举止扭扭捏捏,像个小姑娘。

经我提醒,妻子幡然醒悟。她到书店买回一摞家庭教育类图书,发奋阅读,她说要用最先进的方法培养出最杰出的儿子。她在儿子身上试验过磨砺教育、赏识教育、21天习惯养成法、奥数启蒙、即兴故事接龙,以及类似后来“虎妈”的高标准激励等方法,还逼儿子背过《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一招不灵,再换一招,妻子不停地尝试,不断地失望,却从未想过放弃。

儿子有了妈妈的全天候陪伴,在充足的母爱阳光下成长,自然是幸福的,各方面进步也很快,但我感觉他不快乐,因为妈妈的爱有时候会变成压力。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儿子表情郑重地问我:“爸爸,为什么我总考不了第1名?”那次期中考试,儿子名列全班第2名。我反问:“第2名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非考第1名不可呢?”儿子委屈地说:“考了第2名,我满意,老师满意,爸爸满意,可是妈妈不满意,她说我是笨蛋。”

对孩子要求过严、期待过高是全职妈妈的通病,她们往往很在意自己带出来的孩子是否比职场妈妈的孩子更出色,周围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是否高。因为妈妈干预过多,频繁地纠正孩子的行为,使孩子做任何事情时都非常在意妈妈的态度,希望得到妈妈的认可,一旦得不到肯定,孩子就很难接受自己,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敏感、看大人脸色、太希望获得奖励等种种表现。

我与妻子深谈,告诉她,学习教育理论是好事,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个性、成长环境各有不同,用一种方法教育所有孩子是荒谬的,读两本书,囫囵吞枣地学几招,然后在孩子身上试验则更不可取。任何理论和方法,都需要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家庭教育的受体是孩子,因而是最高妙的艺术,一定要谨慎对待。

妻子承认自己有些着急,太想在孩子身上证明自己的价值,乱了方寸。她说:“看来,全职妈妈真不是好当的,我现在反而觉得职场妈妈比较轻松。”

想辞职先调心态

经过几年的磨砺,妻子逐渐恢复了平常心,对儿子的培养随之走上正轨。小升初时,儿子顺利进入一所重点中学,其较高的综合素质备受教师的称赞。因为有做全职妈妈的经历,妻子在家长圈里成了红人,经常向妈妈们介绍经验。她的口头禅是:“做全职妈妈,最难的是调整心态。”

首先,全职妈妈不是全职保姆,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否则孩子会养成依赖的习惯,做事不主动,缺乏责任感。

其次,全职妈妈要克服攀比心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以免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尤其不能把孩子是否优秀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子,否则,全职妈妈一定会焦虑,而焦虑一定会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失去快乐,无所适从。另外,全职妈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知道评价孩子是多维度的,不能光看孩子某一个方面的表现。

再次,全职妈妈要学会与孩子保持距离。妈妈与孩子有天然的亲密感,但孩子的成长毕竟是走向独立,所以,妈妈要克服“占有”孩子的心理,逐渐适应与孩子的分离。有教育专家认为,在孩子0~3岁阶段,妈妈可以考虑选择全职照顾,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从生理到心理都需要妈妈的时时陪伴。孩子3岁左右,独立意识迅速发展,如果家长再包办一切,就会使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慢慢丧失。因此,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妈妈与3岁以上孩子的关系要“亲密有间”,要有意识地让父亲参与教育,并鼓励孩子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开阔视野,获得丰富体验,一点点地实现自身的社会化。

最后,我要提醒爸爸们,别不拿全职妈妈当职业,做全职妈妈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坚韧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较强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因此,做全职妈妈对妻子来说是严峻的挑战,要慎重选择。如果妻子做了全职妈妈,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做甩手掌柜,你要花更多的心思调整妻子的心态,参与家庭教育,同时制衡家庭气氛,不能让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性格过于阴柔。

猜你喜欢
全职妻子儿子
土耳其全职妈妈晒7岁女儿“高定”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打儿子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非全职工作在欧洲兴起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