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对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2014-05-12 08:22洪小乐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领导人员群众路线文化建设

洪小乐

摘 要: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也需要同样的精神源泉。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如何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群众路线;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文化建设;建议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国有企业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凝心聚力、化解矛盾,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上下的深入开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如何将“群众路线”贯穿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中,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与内含

企业文化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一种新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确立,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深植于员工内心,成为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起到导向、凝聚、激励、协调、约束等作用。从广义上讲,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旨在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实践证明,那些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能够最终演化为员工的行为和岗位实践,进一步激发员工使命感,凝聚员工归属感,强化员工责任感,提升员工荣誉感,给予员工成就感。

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缺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内部改革深化和制度创新压力,承受着外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冲击,传统的企业文化与员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出现了不相协调的现象。领导人员虽然不断改善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努力推动企业发展,但因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认知,在具体操作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观念守旧,思想解放不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经营管理模式的束缚,有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仍执着于走老路,原有企业文化中一些已经不适应发展的内容未能及时调整、修改、清除,造成企业文化的内部不平衡,无法对企业发展起到稳定与促进作用。个别领导还怕员工的参与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但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就搞形式主义,企业文化最终成为摆设。

(二)急功近利,主动作为不够

不少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在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的企业文化时,往往只看到经济效益,便不假思索地采用“移植嫁接”的方式,生搬硬套,简单模仿,全然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发现文化内容出现偏离,不能马上得到相应的产出时,没有主动追查原因,便不愿再投入时间和精力。

(三)华而不实,软硬融合不够

也有许多领导人员直接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文娱活动与福利活动,或者把企业文化建设套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模式,仅重视口号、手册、服装等形象战备的导入,却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的培育。造成表面文章作得多,脚踏实地,取得实效的少,不能对生产经营产生推动力。

三、找准践行群众路线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合点

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而国有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企业发展“领头羊”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当找准、找好践行群众路线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契合点,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一)坚持以人为本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体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就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改变“四风”主义,密切联系企业员工,紧紧依靠企业员工,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广大员工的支持。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员同样要以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为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的方针,把员工作为发展出发点与归宿,将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二)重塑核心价值观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既是党中央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也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该在工作、生活中所要贯彻的。它可以进一步端正和强化领导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政绩观,正确认识和解决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种矛盾,他们才能深入分析和掌握自身存在的不足,认认真真地进行查问题、找原因、寻对策,弘扬的企业文化才能被广大的员工所认同,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才能高度地统一。

四、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运用“群众路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孙子·谋攻篇》中讲道:知胜有五,其中之一是“上下同欲者胜”。对于决定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来说,应该在国务院国资委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框架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身体力行,做名副其实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带头人。

(一)学习借鉴,拓展企业文化的知识面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可具体划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等,唯有深入地了解企业文化精神实质与表现形式,才能够将其灵活运用,推动企业发展。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通过“照镜子、正衣冠”,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认知不足,进而通过学习教材、查阅文献、参与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经常性地接受新观念,不断地加强学习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知识,借鉴先进企业好的做法和吸收先进的文化理念,增进对企业文化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的理解,并将“学习-实践-学习”的方法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二)边查边改,剔除企业文化的“鸡肋骨”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但要对传统企业文化进行筛选、继承和发展,又要融入时代精神与价值观,做到与时俱进。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弘扬爱国、艰苦奋斗的传统企业精神,另一方面也要摒弃传统企业文化中的糟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坚持“走下去、请上来”的办法,深入基层、深入员工,与员工平等对话、沟通交流,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热情,对企业文化“洗洗澡、治治病”,去除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拿来主义,提炼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呈现旺盛的活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三)典型引导,传递企业文化的正能量

企业文化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抓不着,却无处不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突出本企业特点,利用各种会议、学习载体、网络媒体等平台积极向员工描绘和宣传企业文化,要以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为典型,尤其是在平凡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和办实事、办好事、体现良好作风的领导人员,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通过一件件、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广大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带来的正能量,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要围绕中心工作,把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通过评先评优、劳动竞赛、开门听意见、文体活动等形式进行宣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四)身体力行,带动企业文化的新发展

企业领导倡导什么、观念如何,在企业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言行是一种无声的号召,是对员工行为的示范与引导。因此,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认真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贯彻落实,聚焦“四风”问题,切实改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力戒华而不实、让员工反感的形式主义,达到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的要求,让广大员工切实感受到领导人员维护先进企业文化的决心,使其在享受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忠诚企业的自觉,从而将企业目标化为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同心协力、自觉奋斗。

(五)持之以恒,永葆企业文化的生命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长期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而设计推行的企业文化,必然受到旧观念的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也会受到习惯势力的阻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制度对企业文化的外部规范与保障作用,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建章立制”原则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将受到员工认可、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制度、流程和具体行为,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在长时间的消化领会、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下入心、入脑,使企业文化“软硬兼备”,永远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领导人员群众路线文化建设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电力公司优秀年轻领导人员“三层四维”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
领导人员队伍理想年龄结构应用研究
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发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