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永驻呼伦贝尔

2014-05-15 20:28康继征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沙区沙化呼伦贝尔

康继征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

这样的自然美景,这样的诗意画面,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真实写照。作为世界上最美的四大草原之一,呼伦贝尔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之美称。然而,就在前些年,持续的干旱、过度的索取以及保护措施的滞后,草原出现了沙化现象,渐渐形成横卧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三条巨大沙带。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这片草原……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生态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特别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呼伦贝尔市委、政府更是把沙区综合治理工程当成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来抓,先后确立了“美丽与发展双赢”、“生态立市”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并把沙区综合治理列为全市公益项目的一号工程。

一场史无前例的防沙、治沙、固沙战役打响了!

林业、农牧、水利、环保等各相关部门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天然草场保护、生态移民、沙地樟子松行动等一系列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神华、中国黄金、大唐集团、山东能源等各大企业,把保护生态当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节能、节水、绿化、环保的企业理念体现到实际行动中。

各种治沙机构、治沙组织、治沙志愿者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向滚滚黄沙宣战。

每年春季,呼伦贝尔市的机关干部、企业职工、驻地军人以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都会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在荒芜的山岭种下一片片新绿。

沙区综合治理工程成为全市生态建设的亮点工程、民心工程,把蓝天绿地完好如初地传承给子孙后代成为每一个人的心愿。

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塔温敖宝镇,有位70多岁的老人叫李振海,他从1984年开始,就带着妻儿老小走上荒山植树造林。几十年如一日,把省吃俭用攒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植树、护树上。30年,他从壮年汉子变成白发苍苍的老者,荒山却在他的呵护下变成一片绿海。

在新巴尔虎右旗克鲁伦河畔的呼和温都尔嘎查,同样有位种树老人叫都古尔巴特尔,他曾经当过多年嘎查党支部书记,看着日渐逼近的黄沙,他一刻也不懈怠,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开始劳作,挖土、插苗、浇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种植柳树。10年过去了,老人已到耄耋之年,而他栽种的百亩柳树已是满目苍翠。在他的感召下,当地党员群众持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保护母亲河、保护草原生态”植树造林活动。如今的克鲁伦河畔,绿柳成荫、河水清澈、牧草飘香。

陈巴尔旗白音布日德嘎查党支部书记巴雅尔图,为了治理沙化的草场,带领39户牧民,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买来网围栏,把流动的沙丘、沙化的草场全部围封,用划区轮牧、休养生息的办法恢复草原植被,使荒凉的沙丘终于露出久违的绿色。

像这样防沙、治沙、固沙的感人故事在呼伦贝尔数不胜数。草原上的人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着这片草原,使草原渐渐恢复了勃勃生机。

2009年,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921.2万亩,比2004年缩减了36.4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比2004年缩减了8.9万亩。这是全国开展四次监测以来,呼伦贝尔沙化土地面积首次出现缩减。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讲话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保护草原、保护生态的信心和决心。不管路途有多么遥远,任务有多么艰巨,我们一定要让美丽永远属于呼伦贝尔!这是我们草原人的梦想,也是所有人的梦想!

(作者单位: 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

(本栏编辑/周居霞)

猜你喜欢
沙区沙化呼伦贝尔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推动内蒙古沙区生态产业技术实践与科技进步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银色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之行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