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世界面临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2014-05-20 09:57田旭明
中州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伦理困境虚拟世界网络

田旭明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丰富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但由于内在的道德自律不够、外在伦理他律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网络虚拟世界呈现出多重伦理困境,主要包括网络信息垃圾污染严重、网络资源分配不公正现象明显、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价值断裂凸显、网络空间中“人”的价值迷失加剧。我们应该对这些伦理困境保持清醒的自觉意识,并因此摒弃不理性、不负责任的价值态度,主动将网络虚拟世界纳入到伦理语境中,对其进行深刻的伦理道德观照,并回归到日常生活世界,锤炼相应的伦理品质,建立相应的伦理机制,积极进行伦理救赎,化解网络虚拟世界面临的伦理困境,从而维护我们共同的网络道德净土。

关键词:网络;虚拟世界;伦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3-0097-06

随着人类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在人的“现实世界”之外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对人的心理思维、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样一个来源于又不同于现实空间的虚拟世界中,人们在多元化的“价值丛林”中应该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从而创造一片道德净土?众多网络主体应如何使用网络资源,从而升华固有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当现实世界的自我与虚拟世界的自我碰撞时,如何不会失去自我的本性与个性,从而保持现实自我与虚拟自我的平衡与协调?这一系列问题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网络的伦理道德建设问题。近年来,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网络审丑、网络谣言等现象四处泛滥,使网络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发了诸多伦理道德问题,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迫使人们不得不将更多眼光投向网络伦理领域,更加关注网络的伦理治理问题,呼唤共同呵护网络道德净土。如何让网络在利剑出鞘的同时,杜绝剑走偏锋,从而超越网络化生活方式给人们造成的种种价值困境和道德焦虑,让网络虚拟世界成为一片绿色且纯洁的净土?在笔者看来,必须对网络虚拟世界遭遇到的各种伦理困境进行伦理审视、反思甚至批判和谴责,强调网络主体的伦理责任承担,构建网络主体的伦理规范机制,积极推动网络伦理共同体的建构,从而在虚拟世界图景中促进人的和谐生存。

一、网络虚拟世界的伦理关照

随着人类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一种反映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如何使网络虚拟世界与人生存的现实世界一样有着相应的内在道德约束而不至于让人为所欲为?如何保证其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不受“污染”?如何促使内部资源和要素能够在集约、协调、平衡和整体发展中实现自由健康流动?人在这种虚拟世界中如何使个性与价值得到彰显?网络社会与现实生活世界如何实现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些问题迫使网络虚拟世界必须关注“伦理规范”维度。众所周知,网络从文化属性角度来说,属于科技文化。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科技发展与伦理文化的发展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科技的发展往往会带来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进步与更新。如生物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思考生命伦理,关注克隆、代孕妈妈等一系列伦理难题;信息交流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摆脱了传统社会交往的种种束缚,使得“自由、平等、宽容”的现代交往观逐渐被人们认可。与此同时,科技文化是一种中性存在物,其本身不能决定能否发挥正能量,能否为人类谋幸福,因为这不是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伦理道德观和价值取向问题。只有在伦理精神的感召下,在伦理规范的道德约束下,以人为最高价值目标,以人的和谐、幸福生存为终极目标,科技文化才能获得合情、合理、合法的存在,才能真正服务人,促进人的和谐生存。因此,科技文化需要伦理精神来关照和协调。网络技术也不例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心理活动都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充分享受到了网络的快捷、方便、实惠,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网络也需要伦理精神的关照和伦理规范的约束。网络创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是否能很好地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够为民众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是否坚持了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①,是否促进了人的和谐、幸福生存,主要取决于网络伦理规范是否健全,网络伦理约束效力是否发挥。只有加强网络空间的伦理关照,网络才能丰富人的生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否则,网络就会慢慢变成污浊之地,成为人们泄愤、偷窥、消沉、犯罪、制造混乱的“自由场所”。这将会对人的和谐生存与发展带来极大伤害。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着网络是“道德真空地带”、网络世界中“道德评判标准混乱”的说法。前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是自由场所,每个人的真实身份被藏匿,符号或代码成了人们交往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在网络世界力不从心,作用几乎失效,网络空间是伦理道德失语的真空地带。后一种观点认为,在自由的网络空间,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套价值评判标准,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来解释自己行为的合法性,网上的自我可以是“善者”,也可是“恶魔”,现实世界中不道德的事情可以在网络空间去做。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对的。一方面,网络技术是网络空间的支撑,而网络技术需要伦理规范和精神的关照,否则一旦技术被滥用,就会造成网络空间混乱,影响人们的生活。“黑客攻击银行系统”就是最好的例证。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空间是现实空间的反映。现实空间中的真善美,网络虚拟世界也需要;传统的仁爱、公正、诚信等伦理道德,网络虚拟世界同样需要。因此,网络虚拟空间并不是道德真空地带,也不是道德评判标准的模糊地带。现实生活中的基本伦理规范同样适用于网络世界,现实世界中的道德评判标准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中的道德评判。当然,由于网络资源和技术以及网络作用对象的特殊性,网络伦理除了要遵循现实世界中的一般道义(以人为本、仁爱和谐等)之外,还要遵循网络信息无污染与无害、网络信息共享、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网络与现实社会和谐互动等基本规范。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网络虚拟世界与伦理文化或精神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而构建网络伦理,要在传统伦理美德的基础上根据网络特征进行升华与创新。这也是网络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赋予我们的时代任务。只有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建立大多数网民认可的“线上道德约定”,健全网络的伦理机制,使网络虚拟世界获得足够的伦理精神关怀,才能既杜绝各种信息垃圾污染网络空间、损害网络主体的身心健康,又协调不同文化、不同层次的网络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约束性道德规范向自律性道德规范的转变,从而解决网络社会中层出不穷的问题,保持网络生态圈的和谐发展与稳定,使人们在网络空间中能够在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下释放自己的自主性和自治性,进而使网络空间成为“绿色环保”、“和谐仁爱”的净土。在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网络虚拟世界伦理概念,不只是为了有别于传统经验主义从局部网络现象来考察网络虚拟社会的研究,而是主要把网络虚拟世界纳入到伦理文化中进行综合考察,构建人本化、生态化的网络系统和结构功能体系,来直面、解决当前网络虚拟世界面临的伦理困境。

二、网络虚拟世界面临的伦理困境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技术,为人类实践活动提供了新舞台,拓展了新视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空间他律机制不健全、网络主体道德责任缺失等原因,使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出现的伦理观念缺失和道德滑坡现象如同幽灵一般在虚拟世界中重演,从而导致网络虚拟空间面临着资源系统失衡、信息垃圾俯拾皆是、网络主体道德失范、网络主体价值迷失等一系列伦理困境。近年来,网络病毒横行、网络谣言纷飞、网络审丑泛滥、网络暴力膨胀等现象的发生,都与网络空间伦理的缺失有直接关联。就当前而言,网络虚拟世界面临的伦理困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信息污染严重。就网络资源共享和网络信息传播迅速角度来说,如果网络信息妨碍人们正常生活,扰乱网络空间公序良俗,就是一种网络伦理缺失的体现。大家都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上网时突然会弹跳出许多游戏网页和产品信息、手机总是莫名其妙地收到来历不明的产品广告信息、打开邮件时总会收到垃圾邮件。这些看似“小事”的事,其实正好凸显了网络空间信息污染加剧的伦理危机。从2008年3月19日央视曝光“垃圾短信门”以来,抵制垃圾信息、维护信息安全成为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仅超越了传统媒介的地理限制,也超越了人们心理鸿沟的限制。网络带来的各种信息在大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也造成了信息污染。国外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说过,“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构成网络信息污染和成为网络信息工作者的敌人”②。在网络空间中,由于网络平台中的自由性,加上一些网络主体,特别是一些网络大V、网络水军、网络围观者缺乏有效的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使得大量垃圾、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在网络空间四处泛滥。如在网络空间中,一些信息本身很有价值,但是被大量网站不断重复转载,导致相同信息重复过多;一些权威部门的网站信息管理不规范,更新不及时,致使陈旧信息日积月累;很多无用信息、小道消息在贴吧、微博、QQ空间等平台上大量转发,这些信息占用了大量网络存储空间,造成了大量信息在信息通道中拥堵,产生了大量信息废弃物,导致网络信息使用的成本增加,效率和可信度降低。最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网络主体为了赚取经济利益,不惜制造大量的违法、违背社会公共道德、具有潜在危害甚至深刻危害的信息充斥网络,如黄赌毒信息、反主流价值观信息、恐怖信息、暴力信息、反动言论等。这不仅引发了信息污染危机,还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加剧了公众对社会的不信任,影响了人的和谐生存及发展。

第二,网络资源分配不公正现象明显。公正是现代伦理学高度关注的视域。在网络世界,打击资源垄断,使人类公正享有网络资源是网络伦理的应然要求。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信息、技术等要素的交往日益密切。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进一步加速了各种资源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使得人们对“地球村”的切实感觉和价值认同越来越强。但是,网络信息资源在每个国家流动的过程不是均衡协调的,而是充满数字鸿沟危机的。在2000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数字鸿沟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由于当今世界并不是一个发展均衡的格局,东西方差距、南北差距仍然存在。这导致了各个地区的网络普及参差不齐,网络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如在互联网上,西方国家占据着明显优势,英语内容多于其他语种,使得许多西方国家拥有数字信息垄断和霸权地位,进而带来垄断利润。一些弱小国家或落后国家只能屈居于网络信息的附属或薄弱地带,遭受网络寡头的压榨,而信息资源的落后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此外,当今世界各国在网络硬件、软件资源方面的差距也是明显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黑屏事件”。当年微软公司推出Windows正版增值计划和Office正版增值计划,称如果用户没有通过验证,用户的桌面背景将变成纯黑色,每一小时黑屏一次。微软公司同时宣称这两项计划不是为了釜底抽薪打击盗版,只是为了帮助用户识别自己电脑中的软件是不是正版,以选择购买正版软件。这一举措引起了中国网民的强烈反对。但这背后更是折射出了中国在网络软件资源方面的滞后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软件资源领域的霸权和垄断。如果我们自己拥有自主的、大众化的、科技含量高的应用系统软件,也不至于大量使用盗版的Windows软件,始终被人牵制。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网络信息资源分配不均衡是明显的,这种资源失衡现象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在中国国内,网络资源分布失衡与不公平现象也很突出,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网络资源覆盖率和普及率的差别很明显。这也是中国未来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进程中需要高度关切的问题。

第三,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价值断裂凸显。网络虚拟世界的很多内容均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模型,现实世界的“万物万象”凭借灵境技术进入网络空间,形成了虚拟世界。人一旦进入虚拟世界,不能因为其“虚拟”而为所欲为,而是应该将现实世界中的相关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带入虚拟世界,维护虚拟空间的稳定与和谐,使“在线”的虚拟世界与“在世”的现实生活保持良性互动,在基本的日常道德评判、价值衡量方面保持一致。这样,人才能真正实现自由穿梭于“两重”世界,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避免“精神人格分裂”和“伦理道德标准模糊”。但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虚拟世界虽然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出现了与现实世界在价值标准判断、价值行为选择方面的明显裂痕,并且网络空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绑架现实生活的趋势,从而导致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出现价值脱节和失衡,出现道德滑坡。一方面,伴随着网络平台的日益成熟,一些网络精英、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凭借其话语权优势,把持话语的公共走向,使得许多网民不能完全自主地进行价值衡量,导致伦理道德判断能力下降。如在网络贴吧上,只要是那些网络大V赞扬或攻击的,无论对或错,都有一大批网民追随,这些网民在现实世界中本来拥有自己很清晰的价值判断,但在网络大V“权威”的影响下,用虚拟空间“不知对错”的标准代替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价值判断标准。更令人忧虑的是,一些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盗窃行为表示愤慨,但对网络空间中盗取QQ号、黑客攻击等恶意行为表示出敬佩,认为这是“高明手段”和“高超技术”。此外,在价值行为选择层面,同一个人在网络虚拟世界往往采用了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价值选择行为。如一些在现实生活中衣冠楚楚、温文尔雅的人在网络上借助QQ、Email、微信等工具调戏甚至恶意践踏他人人格尊严。以上这些行为都是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在价值判断层面断裂的现实体现。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社交方式、思维方式、情感反应以及心理情绪已经蔓延到现实生活,使很多“线上”的思想、情绪、心理等因素对现实生活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一些网上的“牢骚”、“情绪爆发”很可能在“线下”引发群体事件;在网上进行的非理性性爱追求可能会引发现实中的嫖娼、强奸案件;在网上呼风唤雨的大V很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不法商人。可以说,网络空间中的负面情绪、群体愤怒、谣言风波、哗众取宠、行为恶搞等就像“定时炸弹”,任何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舆论事件火苗都能将其引爆,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综上所述,网络虚拟世界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生活产生了价值断裂,并呈现绑架现实生活的倾向,成为现实社会思潮、心态、舆论发生危机乃至裂变的重要催化剂。这是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价值平衡被打破的典型体现,更是网络世界道德滑坡与焦虑的现实反映。

第四,网络空间中“人”的价值迷失加剧。这是网络虚拟空间最根本也是最突出的危机。人类之所以提出“伦理”命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道德秩序的破坏影响到了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伦理道德的出场,其逻辑起点是人类利益,实质是人伦关系的调节。倡导伦理,最终价值取向还是为了保护人类生存与发展,让人类在“和谐幸福”的环境中真正受益,实现全面发展。因此,伦理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伦理一旦遭遇危机,伤害最深的是“人类自身”。据此推断,在网络虚拟世界,网络伦理危机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网络资源本身的伦理危机,而是那些在网络世界中“遨游”的网络主体面临的价值迷失危机。随着网络技术个性化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使我们的生活进入了万花筒时代,网民数量也逐年上升。但与之相伴,一件件网恋悲剧、沉迷网络、网络审丑、网络欺诈、网络暴力事件让我们深感惋惜与不安。究其原因,与众多网络主体的价值标准丧失、价值目标扭曲、价值理性日渐式微等价值迷失现象有着直接关联。一方面,虚拟与现实的冲突引发的价值迷失。在虚拟的世界中,现实的自我无法实现的一些理想目标能够在虚拟世界实现,现实中难以表白的言语能在虚拟世界尽情表达,现实世界中难得的刺激、快乐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现实中无法证明的自我价值却能在虚拟世界中得到展现。这些虚拟世界的独特优势使得很多网民迷恋上了虚拟空间。因此,在现代都市中,面对学习、工作、家庭的压力,面对繁忙、劳累、隔离的生活状态,很多人选择通过网络游戏释放自己紧张的情绪,通过穿虚拟服装、似真的亲吻和爱抚以及开豪华跑车等方式来寻求安慰与刺激。但殊不知,“自我的虚拟性过分张扬,自我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的平衡就有可能被打破,正常的自我人格将不存在,自我的精神生活将严重失衡”③。当自我从虚拟空间回到现实,发现差距如此之大,不免心灰意冷、闷闷不乐,转而继续遨游虚拟空间,情愿让现实自我被虚拟自我取代,久而久之,一些人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工作,丧失了现实价值目标和价值评判标准,沦为网络工具的“奴隶”。另一方面,权利和责任失衡引发的价值迷失。很多网络主体认为网络空间是一个“高度自由”的场所,这里没有权威,没有中心,因此可以充分享受自我权利。但殊不知,权利与责任是对等的,享受权利的同时应该具有责任意识。但一些网络主体,特别是一些网络大V、网络水军却只顾自由权利,忽视了责任义务,把网络空间当成规避法律和道德约束的避风港,进而为了获取一己之利,不惜侵犯他人隐私权、肖像权和名誉权;一些网站管理者和把关人为了丰富网页内容,增加网页浏览量,不惜制造网络爆炸新闻,传播谣言,助推网络色情暴力。这种冷漠和忽视权利边界的行为,导致了权利和责任失衡的错误价值取向,极易引发网络空间的混乱和无序,损害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很多青少年参与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网络暴力,都与一些网络主体权利意识与责任伦理失衡有直接关联。试想,如果所有网络主体都有明确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明确的责任判断标准,那么网络生态圈必将和谐安宁。

三、网络虚拟世界伦理困境的化解之道

针对网络虚拟世界面临的伦理困境,我们应该发挥道德哲学的否定批判性功能,借助伦理精神的凝聚与感召以及伦理的自律、他律、教化机制,回归伦理世界,搞好预防、控制和惩治工作,提高全社会对网络伦理危机的“免疫力”,将网络伦理危机的损害降到最低,使之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判,不影响政治决策的实施,不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从而慢慢消解网络伦理困境引发的道德焦虑。

第一,强化对网络主体的责任伦理规范。要维护绿色、道德网络,促进人的和谐生存,必须实现“责任伦理”的价值自觉,确立责任至上的基本价值意识。从深层次来看,网络伦理危机的产生是网络主体责任伦理缺失的结果。责任伦理是现代规范伦理学的重要范畴,是人们“共同承担人类共生共存责任的伦理,责任伦理是面向人类整体、面向未来的高科技时代的伦理”④。从康德认为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到尤纳斯宣布当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再到韦伯阐述“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两种不同的、不可调和的对峙原则”,责任伦理已经超越了传统伦理,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成为这个时代最具有普遍有效性的道德规范和伦理精神,能有效引导公民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来说极具感召力和说服力。责任伦理以人类共生共存、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倡导“尽己之责”、“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以及“关怀人类”的伦理和道义精神。就网络世界来说,网络伦理困境的化解,首先应该强化责任伦理的规范。一方面,要强化责任伦理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主体责任意识的觉醒,是主动承担应尽责任的关键。网络主体责任伦理教育应注重层次性和阶段性,针对不同的网络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对大学生而言,应将网络责任与大学生活以及就业结合起来;而对社区公民而言,应将网络责任与社会行为和风尚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教育方式,使网络主体在网络世界中永远保持高度价值自觉,从而避免陷入网络围城,成为网络的“奴隶”。与此同时,要建立立体化的责任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教育网络,从小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培育尽责、担当、仁爱的责任价值观,使公民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一直受到责任伦理的潜移默化影响。另一方面,要完善公民尽责与失责的奖惩体系。通过建立公正合理、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对那些制造网络垃圾,破坏网络环境的网络主体,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并向社会大众公示,接受制度的严厉处罚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谴责。

第二,加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网络伦理困境往往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封堵消息、不回应、不进行权威纠正和处理等不合理的行政措施有直接关联。以网络谣言泛滥为例。很多网络谣言的泛滥不仅造成了大量信息垃圾,破坏了网络空间,还影响了社会稳定。而在这些网络谣言初步传播时,一些政府机构为了息事宁人而封堵消息,人为造成权威部门与民众之间的信息鸿沟,这不仅不能阻止谣言,反而增加了民众对谣言的关注度和热衷度,结果酿成网络谣言大爆炸,阻塞了正面消息的传播渠道。试想,如果政府能坚持“阳光、透明原则”,及时公开消息,并发布权威信息,拨开民众的“云雾”,谣言泛滥的机会就会减小。由此可见,维护网络道德,形成和谐网络环境,就应该加强政府的阳光执政,本着对民众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行政伦理建设。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大众参与的监管模式。政府要主动出击,时刻关注当前社会态势,提高对社会舆情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一旦发现网络负面消息开始大面积传播,就应该提醒民众预防,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其阻断甚至扼杀。与此同时,还应采用物质奖励等方式鼓励社会大众举报、揭露网络垃圾信息制造者,从而通过政府与大众的不断互动,建立“结果与行为兼监管”的监管模式,构建网络信息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软硬”兼备的调控机制。当破坏网络虚拟世界环境的现象发生时,政府可实行责任追溯,即通过相关网络监控技术,清楚地追溯根源,找到肇事者,并利用法律、行政等硬手段予以打击和惩处。与此同时,对于网络伦理危机现象引发的社会恐慌和不稳定,政府部门要通过科学讲解、心理辅导、情绪化解、精神安抚等软手段来消解网络伦理危机对网民心理造成的伤害。

第三,健全网络的伦理他律机制。在伦理学视阈中,伦理规范的形成既要人们形成相应的伦理品行和情感,又要借助外在的规范力量来帮助内在修养的提升。规范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预防性,而且是达到使主体摆脱其人生道路上的巨大困难和自私障碍的积极目的的手段”⑤。在现实的伦理生活中,只有实现伦理道德的自律与他律机制相互合作,才能使社会共同体成员都成为道德主体,进而激发全社会的道德意识觉醒,因此,化解网络伦理困境、健全伦理他律机制、强化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尤为必要。一方面,要建立专门针对网络道德行为的法律体系。在当今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如果不制定一整套相应的法规体系,并将其贯彻到底,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根本起不到治本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控制利益链的制度监控和监管。很多负面网络事件发生的背后有着一条被操纵的完整利益链,要打破这条利益链,仅寄希望于这些利益主体的道德自觉是不够的,也是乏力的,必须制定一套集预防、审查准入、及时监管、问责于一体的长效性、细则性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下去。总的看来,与当前相关部门针对网络危机事件而进行的一些整改、突击检查、抓典型处罚等措施相比,建立长效性、细则性、规范性和操作性兼备的制度和法律体系,健全网络伦理道德他律机制,对化解网络伦理困境、维护网络道德净土更有效、更实用。

第四,推动网络伦理共同体的建构。当今世界,网络伦理危机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单独问题,而是世界各国都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网络信息垃圾、资源结构失衡等伦理危机已经波及了全球网络,对全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交往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从全球化趋势来看,网络信息霸权、网络资源垄断等网络伦理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中心—边缘”的全球格局,对人类的和平与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消除网络数字信息鸿沟,均衡分配网络资源,让世界人民共享全球优势网络资源就成为当今网络技术发展必须追求的价值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构建具有全球意义的网络伦理共同体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网络伦理共同体的核心是共同利益,它强调多元主体在网络问题上达成道德共识,形成相同的伦理价值判断,如仁爱、公正、平等、责任等。但这种共识和价值必须立足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绝不能成为某一个大国推行文化霸权的工具。当然,建构全球网络伦理共同体仍然面临着本土化和主观性认同困境,以及“同质性危险”、“利益的排他性”,“小团体与公共空间的冲突”等社会困境,这就需要各国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精诚合作,本着对现在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共同守护绿色网络。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理应在全球网络伦理共同体的建构中发挥应有的职责,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加强“中国梦”对外宣传的过程中,将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仁爱、和谐”融入网络空间,并借助网络技术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相结合,与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相结合,积极推动各国都普遍认可的网络伦理规范的形成,这不仅可以促进全球和平网络、绿色网络、仁爱网络、和谐网络的崛起,还能让全球网络主体都能听到中国声音,感受到中国价值的正能量,从而积极推动中国价值的和平崛起。

注释

①夏建国、徐霞:《唯物史观价值旨归的时代意蕴——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民生幸福》,《湖湘论坛》2013年第3期。②转引自张绍荣、代金平:《网络生态危机与应对——基于生态文明的视域》,《探索》2013年第4期。③谢俊:《虚拟自我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5页。④程东峰:《责任伦理导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5页。⑤[加拿大]约翰·M·瑞斯特:《真正的伦理学——重审道德之基础》,向玉乔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43页。

责任编辑:思齐

猜你喜欢
伦理困境虚拟世界网络
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纽带
虚拟世界大门正启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在虚拟世界关爱“小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