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职机电一体化有效教学的几点探索

2014-05-20 13:06张华平
教师·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探索有效性

张华平

摘要:随着高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一线专业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使用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从而高度重视和提倡一体化教学。在一体化机电专业教学中要依照职业能力标准,打破学科课程框架,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要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有效性;探索

1明确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一体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型的新型生产一线人才。对于高职学校来说,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发展高职学校的动力。开展一体化教学是为了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也为学校今后的教学拓展了空间。全面推进教学一体化改革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要、提高社会声誉、加快学校发展的正确选择。

2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

在教学内容力面,制定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培养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力求整体优化。在课程设计方面,除了安排专业必修课外,还适当设置专业选修课,以便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学习计划。

高职应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选择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开放性的项目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完成虚拟或真实的生产或工作任务,促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融合。例如:模具设计的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同时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式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直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与时俱进,了解课程最新的技术动态,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3注重实践,增强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以过程 (加工、设计)为主线,分阶段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内容包括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学规范、实训考核标准、题库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精工艺、善施工、懂数控、会操作为目标。制定各阶段实践性教学总体计划和要求。形成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产、研、培一体化的体系。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明确各阶段学生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标准等具体量化的内容。

在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过程考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等职业院校应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应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学习的质量评价标准,校企双方应共同承担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考核责任。学习结束后,校企双方的专职教师共同提供最终的评价结果。除评价结果外,还应注意在完成实践项目过程中学生体现的主观性、创新性,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与考核。

高职教育必须强调课内实践的有效、实用。机电一体化作为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要增加实训课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力争达到1∶1。我们应该先对专业课程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该课程必须掌握哪些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据此安排设置训练。

4加强合作,定期组织专业实训

学校可与当地相关的事业、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基地,针对相关企业目前急需的人才设定特殊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互动教学。定期向合作单位输送学生进行实际工厂训练,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培养,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校企合作,能充分发挥校企双力的优势。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学生实习、实践、就业和教师的再教育、科研、社会服务提供更大空间。校企合作,使学生以职业人的角色参与到所学专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中,是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探索教学和培训、生产与科学相结合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达到人才培养和经济效益双赢。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做到与行业、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相适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李茹,张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15(2).

赵希彦,王艳立,李春华.职业技术教育中“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探索有效性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