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4-05-28 10:28孙建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变式多媒体有效性

孙建新

【内容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通过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实施拓展性的变式训练,辅助直观的多媒体手段,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地理课堂 有效性 师生关系 科学提问 变式训练 多媒体辅助

随着省教育厅“五项禁令”的出台,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贯彻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能学到知识,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之下,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营造“有效的”师生关系

“有效的”师生关系就是民主、平等、信任、宽松、和谐的关系。教师理解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体会到这种民主、平等、信任、亲情与爱护感觉,就有利于与学生间进行情感的沟通、交流。这样把学生带到你的课堂中去,学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并积极、主动、自主的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我每节课提前到教室利用仅有的几分钟时间和学生聊聊天、说说话。学生回答问题错了不嘲笑、不挖苦、不批评,总是用鼓励他们下次再努力。课堂上总是带着微笑,上课富有激情。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学科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好的。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研读,剖析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1.提问难度要适合

一般来说,教师浅显随意的提问,无法反映学生思维的深度;而超前、偏怪、深奥的提问,又会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因此,教师要尽量使每次所提的问题都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链:①比较同一深度,两类地震波的波速大小差异;②随着深度的变化,地震波的波速发生了变化,什么原因?反映了什么?③两类地震波的波速在哪些深度发生突然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如何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④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推测各圈层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

2.提问时机要把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有“四处”:①是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②是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③是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④是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如:在教学“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时,教师根据表层盐度南纬40°~60°和北纬40°~60°不对称的分布状况,请学生思考“比较一下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域盐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3.提问数量要适度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意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意的东西。”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验,在课堂上,如果对某个你还算感兴趣的课题,当教师设置了3个问题时,你会饶有兴趣地去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然而当教师在屏幕上“唰”的闪出10个问题时,相信你当时就晕了,当然也顿时失去了探究下去的欲望,这就是一种认知超载的表现。因此,我们提问一定要善于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分寸”,做到“恰到好处”。

4.提问类型要多样

“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按照由低到高的认知水平,提问可分为五类:识记水平(考查是什么)、理解水平(考查为什么)、应用水平(考查怎么用)、分析水平(考查分析能力)和综合水平(考查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提问,教学效果较好。如:在教学“锋与天气”时,教师可将认知目标分成五个水平进行提问:①识记水平——什么是锋面?锋面分哪些类型?②理解水平——列表比较冷锋与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天气状况的异同?③运用水平——画冷锋与暖锋过境的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④分析水平——分析我国锋面雨带进退的规律。⑤综合水平——根据2008 年“雪灾”,判断受冷锋还是暖锋影响?为什么?

三、进行“有效的”变式训练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经常对原有的高考试题进行变式(即对原高考题条件或结论进行变换),拓宽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起到举一反三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下图是“某区域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圈回答1~3题。(2006年江苏高考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 a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B. b山脉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C. c地处于世界最大的河流流域

D. D所在地形区为东非高原

(2)流经e海域的洋流(D)

A.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B.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流

C.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由高纬流向低纬

(3)e海域与f海域的温度(T)、盐度(S)相比(D)

A. Te>Tf;Se>Sf

B. Te>Tf;Se

C. TeSf

D. Te

本题以南美洲南回归线段的剖面图为素材,考察了学生对气候类型、板块运动、河流地形、洋流、海水温度和盐度等知识点,主要是考察了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在高考复习时,可再增加相关的自然地理知识,也可增加经济地理方面的知识可设置下面两道选择题和综合题。如: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高原d在每年7月份的时候草木茂盛,降水丰富

B. c处附近有世界上装机容量居第二的水电站

C. 1月份的时候b山峰的雪线达到一年中最低

D. a处国家拥有丰富的铁矿,是世界主要铁矿出口国

(2)关于d处国家经济的正确叙述是

A.该国是所在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A)

B.该国的农业生产类型中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C.该国的首都位于东南沿海,是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合二为一的城市

D.该国最大宗的出口农产品是香蕉

综合题:①若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则e处的洋流性质为暖流,流向为从低纬流向高纬。②d高原上的动物因气候的变化是否进行南北半球之间的迁移?否。③该大陆的最南端有无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无,为什么?亚寒带针叶林分布于500~700大陆,南美洲在此纬度无大陆分布。另外,还可以用北美洲、澳大利亚地形剖面进行变式训练。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辅助

现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日趋完善,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现代教育手段非常的娴熟运用。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例如:“地球运动”这节内容单纯用“口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是难以理解的,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而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可以让学生很形象的认识“地球怎么自传和公转,怎么产生昼夜更替和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怎么移动等”一系列地理现象。又如:讲“我国降水空间分布”时,利用PPT 放映我国各地区的房屋景观的图片,让学生分别从屋顶的形状、房屋的材料、房子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了“我国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结论。通过多媒体进行“有效的”辅助,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猜你喜欢
变式多媒体有效性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